来源 /ToB行业头条 (ID:wwwqifu)
【资料图】
作者 /海阳
自从云计算兴起,就没有人看轻IT运维市场的未来。
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供应商、智能手机与APP一样,皆处于产业上下游,属于一荣俱荣的关系。
也正是看清了二者间存在强关联的属性,2016年开始,资本们开始积极向IT运维产业布局,去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并培育出了诸多IT运维企业和产品,一时间做AIOps、DevOps、SecOps、DevSecOps相关业务的初创企业层出不穷,行业整体欣欣向荣。
而今,六年的时间悄然而逝,中国IT运维行业发展速度是否满足了市场预期呢?当下IT运维的发展状况如何?日后要想完成加速发展,中国IT运维行业又要如何做呢?
01
不理性的预期
正在回归理性
一直以来,大家都很关注当下IT运维产业的发展速度是否满足市场预期,但在关注的同时,人们总是会忽略一个前置条件:“谁的市场预期”。
在「ToB行业头条」看来,对于不同人群,因站在不同视角的情况下,其市场预期本就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同一个结果,有些人会满意,有些人会不满意。
例如,对于对整个ToB行业发展走向有足够认知、且坚定不移地支持长期主义、具有理性思路的从业者以及投资人而言,当下的中国IT运维市场的发展速度,绝对能完美匹配,甚至是超过他们的市场预期。
因为根据艾瑞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IT服务突破万亿大关,其中IT运维市场规模达2941.2亿元,而在2014年,中国IT运维市场规模仅为1121.2亿元,前后相差近三倍。
不仅如此,公开资料显示,中国IT运维市场规模增长在当下依旧维持迅猛态势,其预计2023年达到3236.4亿元,2020-2023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7%。
与此同时,中国的IT运维厂商也在强势崛起。
在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中国IT统一运维软件产品市场跟踪报告,2021H2》中显示,2021年全年,云智慧在中国ITSM(IT服务管理)软件市场中,以9.2%的市场占有率,夺得市场份额第一。
且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下半年的中国ITSM软件市场中,云智慧获得了11.6%的市场占有率问鼎第一,而在三年前,该公司还未上榜。
此外,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在ITIM(IT基础设施管理软件)市场也以11.1%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将国际厂商狠狠甩在后面。
通过以上这些成绩,可以说,无论就中国整个IT运维产业的发展现状,还是以单体的IT运维厂商能获得成果来说,都足以让理性的ToB从业者和资方满意。
然而,以上是按照理性看待发展的人群的逻辑得出的判断,如果是要以按照ToC行业投资和发展逻辑,追捧短期爆发增长的非理性人群的想法,即便上述的成绩已经足够优异,但依旧不会满足他们的发展预期。
毕竟,按照ToC发展思维推动IT运维行业发展,畅想通过短暂时间打造出一种理想型产品或解决方案,即便做了集中式、重量级的投入,也不可能在市场教育未普及,潜在客户需求尚不明确的状态下,在产业侧引发爆炸式成长。
因此,当非理性看待市场人群所追求的爆发式发展,在现实条件根本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无论出现多优秀的理性成绩,他们都不会满意。
这正是为什么总有人去唱衰的原因,甚至不止于IT运维,他们面向整个ToB行业都是如此。
当然了,随着数字化建设深入,政策推动,投资逻辑的转变,市场教育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人们对IT运维市场的关注、应用、预期都在回归理性。
同时,随着放弃追求“爆发式”增长的人群越来越多,能理性看待发展的人群越来越多,其发展速度与大众预期的偏差,在日后也将越来越小,直至于无。
02
新逻辑下
要凭“效果”说话
按常理而言,随着市场预期回归理性,IT运维产业的发展压力也应该被减弱。
但事实上,受到市场需求进化的影响,其发展压力反而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随着大家对IT运维发展预期回归理性,市场教育已初步完成,当下客户们皆已具备了一些有关IT运维的认知。
在此前提下,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又让客户对于特有场景的服务能力愈加看重,导致之前主要靠‘一张嘴’推动业务发展的逻辑逐渐失效,客户开始关注“效果”。
所以这也导致大家不能像之前的消费互联网时代,有一个idea就敢干。
反之现在的产品都需要进行PMF商业验证,只有在场景和领域证明过自己的产品,才有发展空间。
因此,现在要推动IT运维行业发展,一方面要让客户清楚IT运维厂商能助力他们完成什么;
另一方面,要依靠运营力,让客户感受到IT运维厂商说到做到,用“效果说话”。
当然,“效果说话”看起来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做到并不容易。
它考验着IT运维厂商,在面对不同体量、不同行业、不同数字化建设水准的客户提出的一体化、个性化需求时,能够迅速给予足够专业、全面的长期解决需求的能力,这足以刷掉一批IT运维服务商。
这并非夸张。例如,很多本土企业在发展中,在不同阶段构建了各种类型的监控平台,各自分化的系统无法形成有机的结合,出现问题往往难以寻到起因,做到针对性解决,这要求IT运维服务商需要具备“一体化”运维的能力。
除此之外,各个行业的经营流程并不相同,有些环节是某一行业的特有场景,通用型的解决方案并不能完美解决某企业足够个性化的需求,使得IT运维厂商提供的产品或解决方案需要与业务完美切合。
还有,不同体量、不同数字化建设水平的企业,他们对于IT运维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在易用性和对业务体量的匹配度上的需求也有极大差异,这对IT运维厂商具备足够丰富且易上手的产品矩阵有一定要求。
不过话说回来,难就可以不做吗?要知道,中国市场就是具备这样的复杂度,要想服务好客户,就必须克服这样的复杂度。
所以,在遇见问题的时候,逃避是没用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那么如何解决“需求升级”呢?在「ToB行业头条」看来,云智慧通过战术上的升级,提升自身的运营力的解决方案就值得参考。
具体来看,一方面,云智慧先是提出了“两条路走路”的服务模式,即通过SaaS订阅和私有化部署两种模式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确保从中小企业用户到KA用户对于易用性、对业务体量的匹配度的要求,做到产品力上的提升。
与此同时,云智慧无论以哪种模式交付,都会注重应用层的标准化打造以及底层基础设施扩展能力的构建,确保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之外,也尽可能减少交付周期。
另一方面,云智慧又实施“三架马车”的服务流程,即通过咨询+产品+服务“三驾马车”实现从IT运维的规划,到ITSM产品的支撑,再到实施服务,完成价值转换。
这样的做法,其目的就是确保云智慧不是单纯地交付给客户一套ITSM产品,而是带给不同体量、不同场景、不同数字化建设水准的客户,在IT运维服务管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当然了,云智慧所做的战术升级,是基于云智慧自身对市场观察与思考提出的,也许并没达到极致的完美,但足以给相关从业者带去一定的借鉴价值。
03
想加速
做自我提升+开放
好的战术就像一把利刃,能助力厂商降低开拓IT运维市场的难度。但战术再优秀也终究是外力,想长期维持加速发展,不断提炼内功是必不可少的。
云智慧作为一个IT运维服务商,深知要想克服中国市场的复杂度,在“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持续服务好客户,不断提升技术力和产品力是必要条件。
毕竟技术力和产品力就是“根”,“根”都立不好,如何去保障自身具备长期解决客户需求的能力,推动IT运维行业加速发展呢?
于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云智慧近些年间一直都专注于产品力、技术力的提升。
产品力方面,云智慧在不断扎根于各个IT运维场景,积累各行各业的IT运维经验的同时,还在不断塑造自身对各行各业运维需求的理解优势,默默打磨产品。
技术力方面,由于数字化时代袭来,云智慧观察到,随着企业上云、做转型的动作越来越多的情况下,IT产业也面临包括系统架构复杂化、运维数据多维化、用户需求多样化等现状。
这也要求了运维技术需要进一步升级,从传统的手动运维,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要想做到这些,IT运维厂商就要在数据处理、应用以及AI算法上有所成绩。
于是云智慧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放在研发上,不仅招录了近千名研发人员,更是建立云智慧智能研究院,让其去攻克核心智能算法的研发和工程化落地工作。
目前,经过多年打造,云智慧逐步形成了4大体系,24款产品的全栈智能运维产品体系。
这样的技术储备保证了云智慧在运维场景下,对挖掘数据价值、分类储存数据信息,通过数据结果获得及时反馈能力的高超,并在AIOps领域也取得很大成果。
例如,云智慧以ITIL4、ITSS为理论基础推出的数字化运维服务管理产品DOSM(Digital Operation Service Management),不仅可提供多种访问渠道和多样化服务机制,实现IT服务无时无处不在;还能变更日历、工单自动化、知识库等灵活配置流程服务并提升IT服务人员工作效率,用数据量化IT服务人员工作效果,进而提升IT部门价值。
持续打造技术力和产品力的提升,对云智慧开拓市场价值非凡。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20日,云智慧产品服务的KA客户已超过350+;产品覆盖政企、金融、运营商、电力等24个国计民生全行业。
这也佐证了,IT运维产业要想完成加速发展,在技术力、产品力上做提升是必然行为。
当然,要想推动整个IT运维产业加速发展,不仅要从厂商个体的角度去努力,也需要大家保持开放。
尤其是大厂商,因为对于一些小的厂商来说,做生态平台太过奢侈,拿下客户项目,活下来才是他们现在的目标。所以大厂商要做到平台化,去带动产业。
云智慧总裁刘洪涛就曾在公开场合发言表示;“从技术上说,IT运维不是完全封闭的,它需要与企服领域的其他厂商和同类厂商做适当的结合,只有大家的这些系统可以连接起来,才会让客户有更好的应用体验,市场蛋糕才会越做越大。”
是的,在本土市场,以客户视角来看,从来都不关心是谁谁谁服务。客户关心的是往往是谁能解决我的问题,谁愿意主动多去整合多方,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谁就主要负责站在客户面前。
因此,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好客户,不如把自身的边界取消,一同把市场做大,如此才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谈数字化的时代,一方面,企业都在为做到数字化,疯狂铺建IT设施,应用企业软件,上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给他们提供服务的厂商要懂他们的业务。
两者相结合之下,继而带动了客户对IT运维场景的需求进入下半场,一个保证高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并要做到开放服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