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包辣条、来一瓶肥宅水,这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近日,屡次传出赴港IPO消息的卫龙再度重启上市计划。据港交所披露,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


【资料图】

然而,作为一根“辣条”,卫龙向上突围的“天花板”肉眼可见。距离上一次提交上市申请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作为“扛把子”产品,辣条带给卫龙的想象空间还有多少?

卫龙终要圆“辣条第一股”的梦

卫龙赴港的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在2018年和2020年初,就已经有此苗头。

2018年底,外界发现平平食品发生了工商变更,外界猜测是卫龙在为境外上市铺路。在2020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刘卫平表示,"卫龙食品的上市计划正在逐步推进,去年会计师事务所已进入审计程序,公司已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在运营管理。

随后,2021年5月,卫龙完成了CPE源峰和高瓴领投,红杉、腾讯、云锋基金等跟投的Pre-IPO轮融资,此番融资过后,有业内人士表示,卫龙估值将高达700亿元,超过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三者的市值总和。

在此轮融资之后不久,卫龙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按照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超过6个月未获批就失效。半年后,在上市材料即将失效的前一天,同年11月12日卫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1月14日卫龙通过上市聆讯。不过,2022年5月卫龙的上市申请材料再次失效。

再度重启上市后,今年6月27日,港交所文件显示,卫龙美味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在卫龙之前,2019年-2020年,众多中国食品企业相继成功上市,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仲景食品等。尤其是三只松鼠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评价为新时代的“改革名片”和“下一个国货领头羊”。

这场食品企业上市的热潮,点燃了同样是休闲食品赛道玩家的卫龙上市的冲动,一年之后再度重启上市,似乎预告着卫龙冲击上市的决心。然而,在市场似乎更加注重健康养生的前提下,“辣条第一股”会吃香吗?

上市还有几道难题待解

根据招股书披露,卫龙主要以经营调味面制品、豆制品、及蔬菜制品为主。其中以卫龙系列辣条,亲嘴烧、魔芋爽较受欢迎。不过,虽然卫龙产品属性较为单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20年的发展,卫龙在行业内已有一定地位。

同时,现在辣条市场的发挥空间也是十分可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0年以辣条为主的中国调味面制品市场零售额为412亿元,2020年卫龙的零售额价值在中国辣味休闲食品市场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的5.7%。

辣条不止有庞大的市场,本身也是门“赚钱”的生意。根据招股披露,2019年—2021年,卫龙实现营收分别为3.85亿元、41.2亿元和48.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4%;2019年-2021年,卫龙毛利率分别为37.1%、38.0%和37.4%。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卫龙净利润率远高于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但尽管辣条市场的想象空间给卫龙带来了不错的营收表现,但光鲜之下,卫龙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扰。

首先,卫龙对于辣条单品的依赖较高,其他新品的引擎作用不足。据招股书数据显示,尽管自2014年开始,卫龙开始朝着多元化开始布局,但2019年-2021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所得收益占总收益的比例分别为73.1%、65.3%、60.8%,辣条仍占主要营收的大头。

卫龙在研发的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卫龙研发支出分别为2018-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760万元、1590万元、2420万元、1010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仅为0.64%、0.47%、0.59%、0.44%。

作为对比,涪陵榨菜为0.95%、良品铺子为0.43%、绝味食品为0.22%、有友食品为0.26%。作为休闲食品龙头,卫龙研发投入虽然略高于良品铺子、绝味食品等企业,但优势并不明显。

其次,从销售渠道来看,卫龙目前过分依赖于线下和经销商渠道。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卫龙线下渠道分别实现收益25.19亿元、31.34亿元、37.39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91.6%、92.6%、90.7%。在经销商方面,截至2021年6月底,卫龙与2150名经销商合作,覆盖超过62.5万个零售终端,其中80%的零售终端位于低线城市。

卫龙在招股书中称,经销商减少、延误、取消订单、选择或增加销售竞品、未能与现有经销商续约等均有可能导致其收入波动或减少,甚至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尽管卫龙所在的休闲食品这个市场的潜力确实不俗。根据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可能接近3万亿元。

但辣条在一些消费者的眼里被贴上了“不健康”的标签,尤其是卫生问题一直与企业命运相挂钩。2005年12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非法添加物加上肮脏不堪的生产环境,辣条"垃圾食品"之名甚嚣尘上。

为了摘掉"垃圾食品"的帽子,2005年起,卫龙食品便开始对工厂进行升级,投入上百万元从欧洲买价格不菲的生产线,并把包装机从半自动变为全自动,通过现代化的流程来确保对质量管控。随着卫龙继续扩张生产基地,资金压力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目前,在花蝴蝶、鞋底辣片等一众既有特色的品牌占据了地方市场;辣条王子、傻小子等企业也重回大众视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网红零食品牌已经将辣条加入了自己的产品矩阵,如何在红海竞争中保持差异化是卫龙冲击上市的最后一道难关。

结语

在高瓴、阿里、腾讯资本的加持下,卫龙上市顶着一些“光环”,但目前营收品类主要集中在辣条产品上也是有一些风险。

目前来看,辣条品类虽在市场上反响较好,受益于产品的知名度,为卫龙整体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但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形成,仅靠单一品类不足以抓住消费者的心,这是卫龙在未来需要努力改变的现状。

其次是在于营销推广上如何触及更多的用户群体。消费升级的态势,更多的围绕在年轻用户群体,卫龙作为老牌食品,虽有童年滤镜,但也有很多新锐辣条品牌杀入市场。卫龙要想在这一消费时代脱颖而出,就需要提升抓住年轻消费者的能力。

开辟新的品类赛道,探寻新的增长曲线,这或许也是卫龙寻求上市的重要考量因素。尽管困难重重,但在国货崛起的年代下,“辣条第一股”卫龙冲击上市也还是值得期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