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行在选择从阿里毕业,带着“普惠大数据”的理想创立奇点云。成立6年来,奇点云始终与客户站在一起,基于客户业务场景不断完善数智产品与服务。“普惠大数据”的初心从未改变。

本文来自近期《数字新浙商》对奇点云创始人兼CEO行在的访谈,深度探究这位大数据界的“老炮儿”如何诠释“普惠大数据”。

平台是脑后的一盏明灯,你知道企业的终局是平台,但眼睛要盯着客户的需求。我希望能保持初心,做一家普惠大数据的平台公司。

——奇点云张金银(行在)

“我向往自由,喜欢户外运动。背着比头还高的包,行走在路上,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所以给自己取名‘行在’。”

回顾行在的职业生涯,每一个转折点都有“向往自由”的印记:毕业时,他放弃了公务员的机会,进入食品集团计算机部,从ERP编写的入门者成长为数据仓库搭建和管理的主导者;2004年,行在入职阿里,成为第一个数据仓库建立者、第一任数据安全小组组长,后带领“数加”团队,探索数据能力的外化;2016年,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希望实现大数据普惠。

那年冬天,西湖北山,四人围坐,几盏暖茶之间,奇点云诞生了。在人工智能领域,“奇点”指机器智慧超越人类智慧的瞬间,行在希望借助AI驱动的数据中台,助力企业在云上迈过奇点,爆发能量。

虽然满身“武艺”,但行在一直提醒自己,不可陷入“技术自嗨”,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真正解决业务问题。他给奇点云定下Project-Product-Platform(项目-产品-平台)的发展路线,为客户提供从咨询到落地应用的服务,深耕泛零售行业,从个性化项目里沉淀出标准化产品。如今,奇点云的版图已经拓展到了制造业、金融、政府等领域,向着平台公司的目标迈进。

“我笃信‘奇点’会到来,普惠大数据一定是未来。只看未来一两年,可能全是问题;看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你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耐心和坚持就源于此。”

谈创业思考

「创业者要做好心力储备,掉无数坑再爬出来」

章丰: 你在阿里待了12年,为什么2016年选择出来创业?

行在: 我在阿里待了这么久,是因为它的业务一直在向新领域拓展,探索的过程充满新鲜感。我们经常听阿里艰苦创业的故事,内心那颗创业的小火苗不断被浇油,最后烧到你必须要去做这件事。

回头看,2016年是创业的一个好时点。2015年我带领“数加”(现阿里数据中台Dataworks)团队,探索阿里数据能力的外化,见了大量客户,他们急切需要优秀的数据技术支撑。当时阿里的数据技术领先业内五到十年,因为它有丰富的场景。我意识到创业的时机来了,而且是独立第三方的机会。我们有机会把领先的数据功力赋能于外部社会,赋能千万家企业。

章丰: “数加”这段内部创业的经历,也为你后来的创业做了铺垫?

行在: 我们从热闹的西溪园区被“赶”到当时荒凉的云栖小镇,我现在还能回想起窗帘被太阳暴晒后的异味。心理肯定有落差,这可能就是创业的真实情况。以前总听人说“创业很难,创业不是人干的”,从数加到成立奇点云,现在我对这句话体会很真切。

章丰: 回头看,五年前作为创业者准备最不足的点是什么?

行在: 准备不足的地方很多,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是对创业艰苦的认知。奇点云五年来跑得很快跑得很稳,但实际上,创业该踩的坑我们一个都没避过去。组织就像象牙塔,创业是直面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掉无数的坑还要爬出来,这就是常态。阿里内部常说“心力、脑力、体力,心力最重要”,创业者要做好心力的储备。

谈发展路径

「Project-Product-Platform,平台是脑后的一盏明灯,眼睛要盯着客户」

章丰: 面对企业的数据服务需求,行业普遍的做法是提供数据平台产品,模式更“轻”,不被定制化所困。奇点云积累了平台能力,同时又借标杆客户形成了示范应用。平台和应用,或者说标准化和个性化,你怎么抉择?

行在: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在阿里时我就在思考,无论是淘宝、天猫还是阿里云,都是平台模式。如果我们是一家项目制公司,估值大概就几十亿;产品制公司,估值能到百亿;但平台制公司,估值可达千亿。所以人人都想做成一家平台制公司。但很多人一上来就做平台,思路完全错了。

平台是脑后的一盏明灯,你知道企业的终局是平台,但你的眼睛要盯着客户的需求。打个比方, 平台是底下的土地,行业化是一棵树,最终我们给到客户的是那个苹果 。

“苹果树理论”示意图

如果你只盯着那盏明灯,不肯等待栽树、育苗、果子成熟,就成了无根之木,脱离客户需求;只盯着客户需求,光做应用,在大树庇荫之下挺舒服,很难为企业规模化建立数据能力。

章丰: 企业的远期战略和眼前客户的需求之间,一定会有冲突。

行在: 所以 奇点云从一开始就提出了“平台+应用”的模式,以通用的数据中台为基座,具备数据治理、研发、分析、计算、运维等底层能力;在平台之上,长出行业应用、分析工具等各种各样的应用,为客户所用 。

奇点云“平台+应用”产品服务矩阵

数据中台最终一定要解决企业痛点,我们不仅要耕耘土地(数据中台),还要帮客户把苹果树(智能应用)栽下去,最终长出苹果,让客户获得实际的业务价值。

章丰: “平台+应用”的打法,从你创立奇点云之初就很清晰?

行在: 我定义奇点云的发展路线是 Project-Product-Platform(项目-产品-平台) 。

从Project到Product,奇点云深耕行业,服务标杆客户,从中积累经验、沉淀出模块化的产品;从Product到Platform,做厚平台,做全应用。奇点云要带动更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和生态伙伴,以平台为土壤,构建起蓬勃的应用生态。

举个例子,苹果公司不做制造,但它最懂制造,所以能指导富士康把产品生产出来。同理,做应用很苦很累,但只有成为最懂应用的人,才能更好地把应用委托给ISV去完成。

奇点云5周年对发展路径的诠释

谈行业布局

「在难而正确的行业里打出市场,修炼出技术能力和商业化水平」

章丰: 奇点云已经为泛零售业超50%头部客户提供数智化转型服务,泛零售为什么会成为你们的首选行业?

行在: 当初我们从阿里出来,学了一身武艺,可以在各行各业大展拳脚,但平台不是“摊大饼”,要在一个领域做深做透再拓展版图。在选择行业时我们也有过纠结,是先做零售好还是金融等,最终选择了泛零售。

中国数字化的进程发端于消费者数字化,泛零售行业首当其冲。在零售业的变局中,数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不管是在算法建模、柔性生产、营销销售、仓管物流等,都需要从原来的经验性运营和决策转向数据化运营和决策。

同时,泛零售高度市场化,分厘必争的生意场对投入产出比更为敏感。如果奇点云能在难而正确的行业里打出市场,修炼出技术能力和商业化水平,一定会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章丰: 你们在行业版图拓展上也有所侧重,为什么?

行在: 2020年底奇点云提出了“1+3”的行业布局,1是泛零售,3是金融、制造和政企。泛零售是我们的“井冈山”,根据地要守住。

金融业,技术积累、数据基础、资金实力良好。在创业四年后,我觉得奇点云已经具备了进入金融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品牌能力。

政府是压舱石。在经济周期波动和国际环境变化的时点,坚持政府领域也是自然的选择。中国政府在数字化上意识超前,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存在数据打通和智能化应用的需求。

比如奇点云在智慧政务领域打造了“企业服务大脑”,我们的第一个政府客户未来科技城,2017年应用这个平台后,打通20多个部门的数据,助力服务12万家企业,企业申报流程的耗时减少了一半以上。2020年2月,我们支持未来科技城在24小时内上线了“企业复工备案平台”,给企业安全有序的复工提供便利,确保企业无接触完成申请,这些平台的高效上线都是依托于“企业服务大脑”。

基于“企业服务大脑”打造的“新干线平台”

制造是中国的未来,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制造业场景复杂,数据不仅用来“参考”,直接影响到生产,奇点云的数据中台DataSimba提供实时计算、秒级响应,支持生产部门及时调整计划,节约资源,业务部门也可以借助打通后的数据做更多创新。

从泛零售行业向“1+3”、“1+N”突破,奇点云也会不断地沉淀行业经验,赋能更多行业客户。

章丰: 数据中台作为一套方法论+工具,交付给客户后还需要持续的运维。奇点云交付率100%、复购70%这些数据背后,有什么经验?

行在: 在平台层,确保产品足够标准化。在交付环节,需求各异,但流程可以标准化。如针对泛零售领域,我们提炼了服饰、快消、美妆、商超等六大行业的最佳实践,形成完整的行业标签包和算法模型,可根据客户需求个性化搭配,可复用程度达到80%。

服务客户,不仅要有方案,也要能落地,所以我们强调端到端的交付能力。要从问题和需求端出发提供解决策略和方法,还需要从能力建设端提供策略的技术落地能力,甚至是业务场景的实施能力。

基于强大的实施团队基础和深厚的行业认知,奇点云正逐步把交付能力抽象出来,与第三方生态合作,我们提供一整套规范和工具,在关键岗位上把关,指导他们在平台上完成对客户的交付。

谈技术战略

「数据中台要保持中立,让客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2021年StartDT Day数据技术大会上,行在发布了奇点云全新的数据技术战略: 跨平台、云原生、自主可控 ,每一个词都代表着技术上硬碰硬的升级。

“跨平台”可支撑集团数据管控、跨国企业服务等复杂场景;“云原生”提升客户底层性能的同时,把成本降至原来的1/3;自研的数据存算引擎DataKun,为客户提供自主可控的选择。

章丰: 怎么理解云原生?

行在: 云原生是个技术概念。目前为止,IT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软件部署在机器上,客户需要配置机房,聘请专门的IT工程师;2.0阶段软件部署在云上,客户购买虚拟的服务器,技术由云计算厂商支持;现在已经进入3.0阶段——云原生,存储和计算大量分离,计算节点归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去利用超大的、便宜的磁盘,软件服务也基于云的环境发生变化。

对客户而言,云原生最大的好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弹性,降低存储的成本。 比如典型场景双十一,同时一亿人涌入,以前客户可能需要采购大量的服务器,应对最高并发量。但云原生时代,可以引入中间缓存实现计算存储分离,根据业务需求,弹性扩展或压缩计算节点。

章丰: 奇点云走“云原生”的路线,既是云环境的要求,又出于自身为客户的考虑?

行在: 成本和效率推动着数据中台必须走向云原生,IaaS上长不出客户自主可控的数据中台,这一定是第三方的机会。因为云厂商凭借计算和存储收费,初衷是客户用得越多越好。奇点云作为标准的独立数据智能技术供应商,有动力去帮客户优化架构、降低成本、实现跨云数据治理,让客户哪儿好用用哪儿,哪儿便宜用哪儿。

我认为,数据中台的中不仅是中间的中,更是中立的中,客户应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例如美国云数仓公司Snowflake有近70%的客户来自亚马逊,即使AWS(亚马逊云科技)提供类似的产品Redshift,客户依然选择Snowflake,因为它是独立第三方的云原生数据仓库。

章丰: “自主可控”怎么理解?

行在: 从时代背景来看,我们的IT技术很多是模仿欧美起家的,今天的数据赛道,底层开源技术仍以欧美为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技术和业务上保障可持续供应成为了必选项。从大我出发,自主可控符合国家科技兴国的潮流;从小我出发,自主可控支撑奇点云为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自主可控就是客户可控。

从技术演进来看,自主可控也越发重要,现有开源技术并不能满足深层次改造的需求,比如数据安全。技术借助场景才能进步,目前中国在数据应用方面的技术远超欧美,我相信未来在底层基础技术上,中国也会发挥出优势。

谈行业生态

「当现实和虚拟的两个圆越来越重合之后,奇点会加速到来」

章丰: 数据中台赛道,已跨过前两年的"概念热",驶入场景深水区。你观察到行业生态有哪些改变?

行在: 数据服务需求增长。数据服务是一条坡道长、积雪厚的赛道,要做五十年的准备。世界上唯一只增不减的东西就是数据,未来必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对数据进行存储、加工、应用。

客户认知逐渐成熟。我们观察到客户对数据中台,也经历了不了解到认知再到懂得的转变。早些年,我们需要费尽心力向客户解释数据中台,今天,许多企业已经改变了踮脚张望的姿态,主动出击:我要你用数据服务帮我解决问题,或更直接的——我要一个数据中台。

行业生态越发热闹。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数据中台行业,这是一件好事,成行才能成市。

章丰: 行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痛点?

行在: 客户为软件和产品付费的意愿不强,这也是中国软件大生态的痛点。但未来是向好的,我看到企业对软件服务的付费意识和价值认同正在觉醒,需要给市场以时间。

章丰: 我们离数据真正发挥要素价值的奇点还有多远?

行在: 我期待技术成熟和法律法规完善时,国家鼓励数据开放和交易,这是数据发挥要素价值的良好途径。数据不同于其他要素,我给你,你有了,我也不会少。只有开放和交易,才能让数据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

我认为在数据安全和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实现数据交换交易的途径有三步:

第一步是把业务数据化,对数据进行记录和存储;第二步是打通企业内部的数据,“业数一体化”是DT时代企业服务的刚需,融合业务和数据,让数据能真实记录和反映业务现状;第三步是打通上下游数据,当数据真正实现交换激发价值时,才能走向真正的奇点。

今天所有企业都还在走前两步,奇点仍未到来。世界正处于虚拟化加速和融合的过程中,虚拟和现实如同两个逐渐重合的圆,终有一天会完全融合在一起。我们将经历的是一个指数级变化的过程,当两个圆无限重合后,奇点会加速到来。

快问快答 Q&A

Q:达成目标后,你如何犒劳自己?

A:做重复机械的事,让大脑好好休息,比如看剧、打乒乓,有时候洗碗也会让我很开心。

Q:挑选合作伙伴,你最看重的品质?

A:诚信。

Q:给创业者的一个锦囊?

A:储备好心力。

Q:你最想改变世界的一件事?

A:普惠大数据,是我想做和正在做的事。

Q:如何定义“数字新浙商”?

A:务实肯干。“数字新浙商”顺应科技兴国的大趋势,踏踏实实地啃硬骨头,用信息的流动提升整个社会的效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