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遥感的市场之所以还没有打开,仅仅是因为服务的质量、数量还不够充足,价格还不够低,没有达到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程度。从远景来看,商业遥感必将成为一种实时在线的信息服务,所以,整个行业要按照泛在服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就是向电信服务对标。 (图片来源:新华网思客,高分二号拍摄)

遥感的瓶颈仅仅是分析处理吗?理念转型才是核心问题

文 | 杨廷辉

原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22年3月刊

日前,阿里达摩院发布了AI遥感分析云平台,达到了比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业界资深人士认为,类似平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不止一个。 而这类云平台并没有解决商业遥感的模式问题。从上游来说,没有解决高精度、高时效性的数据获取问题,从下游来说,没有解决巨额造血机能的问题。因此,仅仅讨论本环节、本专业的技术成就,是远远不够的。

商业遥感的产业生态,应当包括如下要素:卫星制造、图像接收设施制造和搭建、图像处理软件开发、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图像处理、产品销售、应用和增值应用,等等。也就是说,商业遥感是一个由制造、服务组成的完整体系。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前四个项目归入制造业(发射服务可以认为是一种搭建),其后的四个项目归入服务业。

商业遥感提供的是图像,以及从中提取出来的信息。既然是信息服务业,就必须建立起信息服务相关的服务模式。电信业是当代信息服务业当中,经济体量最大、模式也最成功的。与电信业相比,今天的商业遥感,依然把自己定位成一种专业化的、面向小范围客户的产品交付式服务,而不是公共信息服务。所以,上述各个服务环节之间并没有实现无缝衔接。

按照现有模式,“图像处理”这个环节是无法实现实时性的。目前的图像分发模式,用户需要先通过运营商提供的终端,选择所关心的位置,经过搜索后获得可用的卫星图像编号,向运营商提出申请后,经过或长或短的一个周期,才能得到各级图像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多工作项目是人工处理的,即使在最通畅的场景下,也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而常规的图像获取流程可能耗时几天甚至更久。

究其原因,是部分卫星运营商希望整合全产业链,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卡了全行业的脖子。导致大量应用和增值服务企业所开发的技术和能力无从施展,限制了行业的产能,让商业遥感一直局限在小范围客户和小范围供应商的低速互动上,商业模式落后,市场发展水平是非常不能令人满意的。

那么, 商业遥感是不是应该成为一种公共信息服务,成为一种社会性的基础设施呢? 答案应该是 肯定的 ,人类开展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对时空信息的需求。对大气、土壤、水体、人造设施的大范围观测,是智能化社会的基础性信息需求之一。商业遥感的市场之所以还没有打开,仅仅是因为服务的质量、数量还不够充足,价格还不够低,没有达到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的程度。从远景来看, 商业遥感必将成为一种实时在线的信息服务 ,所以, 整个行业要按照泛在服务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就是向电信服务对标 。

商业遥感可以从电信业学习的,或许应当包括如下几个能力:

(1)充裕性

应当能够充分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要考虑到上亿用户同时请求不同类型信息的可能性。为此,需要建立起足够的信息处理、存储、分发和客户需求响应能力。

(2)实时性

应当保持服务随时在线,由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实时响应用户需求时。人工退出前台,转而负责监管、应急响应等活动。

(3)价格合理性

商业遥感要把价格降低到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特别是要让增值服务企业能够低成本获取,如此才能向消费者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产品。实际上,今天在电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很多运营商,是免费向增值服务开发商提供的。这也带来了产业的繁荣。

(4)服务质量分级

商业遥感本身已经存在着产品分级制度。但是这样的分级对于多数用户来说,并不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于产业下游的增值服务商来说,不同层次的用户对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借鉴电信业的服务分级理念,重新考虑商业遥感的图像产品分级制度,基于用户付费模式,建立更加适用于运营化的标准体系。

(5)抗灾能力

卫星遥感图像的存储,本身已经考虑到了抗灾问题。但是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抗灾、备灾的理念需要彻底转型,需要考虑在各种类型的灾害或者人为攻击面前,确保服务基本不中断、遇灾快速恢复。

上述能力的具备,绝非一日之功。每一种能力都需要巨大投资和高强度研发才能够具备。但最为重要的是, 遥感行业顶层要下决心,向公共信息服务运营商转型 ,需要有 一批人 、 一批企业 、 一批资本 站出来, 用运营商的理念 打通各个环节, 实现从 卫星影像获取到最终服务交付 的 实时化、无缝化 ,让 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团队 能够加入 增值服务 的行列。只有这样,商业遥感才能摆脱今天这种市场狭小、过度依赖政府、庞大星座空转的局面,为商业航天的爆发性成长贡献自己的价值。

本文系“太空与网络”公众号/《卫星与网络》杂志原创,转载全文及引用核心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 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 。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我们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