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5900 米的 1 号营地、 6400 米的 2 号营地、 7500 米的 3 号营地、 7950 米的 4 号营地,到 8500 米营地,直至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而综合天气等诸多因素,每年真正适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冲刺期”只有 5 月这一个月。
仔细想想,超融合( HCI )市场的发展与演进也和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从 2012 年超融合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十年时间,超融合已经被公认为是新一代云基础设施的基石。从中小企业青睐的超融合一体机,到大型数据中心的超融合一体化架构,超融合的应用变得无处不在。从一个新的产品类型到一种成熟的交付模式,超融合改变了企业 IT 基础架构的采购、部署和应用模式。 IDC 预测,到 2025 年,中国超融合市场的整体规模将接近 33.2 亿美元。超融合市场正步入成熟期,“红海”之争已不可避免。
作为中国超融合市场份额排名第四的浪潮,与第三名之间的差距其实微乎其微。在超融合整体市场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浪潮遇到了实现超越的最佳“冲刺期”。在近日举行的浪潮信息生态伙伴大会( IPF2022 )上,提出了在未来两三年内争取中国超融合市场第一的目标。
01
最佳“冲刺期”
冲破国内外大厂的重围,浪潮服务器逆袭为中国市场第一,是珠玉在前。重演服务器逆袭一幕,对于浪潮超融合也许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当前在市场份额上还是第四,但浪潮超融合在 IDC 过去的 8 个统计周期(按季度)内,赢得了 7 个季度的市场增速第一,其增速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三至四倍。保持这样的增速,超越确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浪潮超融合为什么偏偏在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了“争第一”的目标?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要选择最佳的“冲刺期”,今天的浪潮超融合已经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浪潮数据总经理蒋永昌解读浪潮云海超融合市场战略
先看天时,从物理设备到虚拟化再到当前的云计算,超融合这种新型架构有效解决了大量传统用户面临的交付、运维和性能等方面的难题,并且从中小企业慢慢渗透进金融、政府、医疗、教育、制造等越来越多行业的关键应用。 Gartner 的报告显示,超融合已经超过传统参考架构,成为云化基础设施中最主要的交付模式。 IDC 预测, 2021 年到 2025 年,超融合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2.9% 。从我国情况看,“新基建”战略的提出,对于推动超融合这种又快又好地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方式的普及,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在这种情况下,浪潮顺势而为就是为超融合业务的跃升赢得了“加速度”。
再看地利, IPF2022 的主题“智算创见 数实相融”揭示出传统计算向智慧计算迈进的关键。浪潮正通过不断创新算力、算法和数据基础设施,推动智算中心新基建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浪潮早在 2014 年便提出了融合架构及三步走技术路线。当前,融合架构正步入 3.0 阶段,浪潮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架构。超融合作为智算基建全面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将成为浪潮走向智慧计算的排头兵。
最后再说说人和。通过过去这几年的战略布局与深耕,浪潮超融合积累了客户、开拓了市场、锻造和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举例来说,浪潮将超融合核心软件能力作为重点突破方向,这一点在虚拟化软件的性能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1 年国际权威标准性能评估组织 SPEC 发布了 SPECvirt_sc2013 性能测试结果,浪潮云海虚拟化 InCloud Sphere 位列 Intel 两路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性能测试成绩全球第一,并以 4679 分打破了尘封四年的世界纪录。依托由点及面的项目积淀、体系化的运作、渠道体系的增强,浪潮超融合在行业市场上形成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平均每年新增客户超过 1500 个。可以这样说,从技术、产品到市场、渠道,浪潮超融合已经到了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时机。
02
超融合的“浪潮之梯”
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必须经过海拔 8570 米至 8600 米之间一段高度近 4 米、几乎垂直的陡壁,曾被称为“飞鸟也无法逾越”。中国登山队在成功登顶之后,在这里竖起了近 6 米高的被喻为“中国梯”的金属梯子,此后的登山者再不用经历当年的艰辛。
若想登顶中国超融合市场第一,浪潮也会遇到那段“陡壁”,不可或缺的正是一把起到引领、铺垫、助力作用的“梯子”。当前,浪潮正通过打造“下一代超融合”,竖起这把超融合的“浪潮之梯”。
浪潮数据云计算产品总监庞慷宇发布浪潮云海超融合InCloudRail IR5266M6
浪潮很清楚,若想后来居上,如果只是按部就班、匀速前进是永远没有机会的,必须找到那个能够实现飞跃的突破点,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如此,在市场和渠道层面亦是如此。
快速交付、稳定可靠、灵活扩容、架构融合和简单运维是超融合的必备特性,如果只是在这一范围内逡巡,是不会有突破和质的飞跃的。那么,未来超融合演进的方向在哪里呢?
用户的新需求已经指明了方向:超融合要从中小企业、边缘应用“向上走”,助力大中型企业构建高效、安全的私有云;超融合要解决多园区、多站点,以及站点与站点之间的云边协同问题,当单个的超融合变成超融合集群时,实现统一的管控、更好地支持边缘化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不断突破内存、存储、网络的性能瓶颈,更好地支持各类高性能应用;超融合 + 大数据在面对多样化的大数据业务场景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云 + 数 + 算力 +AI ’的一体化管理是超融合必须捅破的那层窗户纸。”浪潮数据云计算产品总监庞慷宇如是说。
基于上述洞察,浪潮超融合将火力集中在以下三个“关口”:高性能的 SDN 网络、轻量化的租户体系、开放引擎。这些都是浪潮在 IPF2022 上正式推出的 InCloud Rail IR5266M6 新一代超融合一体机所具备的基础能力。在此之前, InCloud Rail IR5266M6 已经在国际上声名远播,那个破纪录的 4679 分的成绩就是在 M6 系列超融合一体机上跑出来的。
第一眼看到 InCloud Rail IR5266M6 ,就能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据庞慷宇介绍, InCloud Rail IR5266M6 是基于浪潮高密度硬件研发的,在硬件、软件和一体化设计上都下了很大功夫。以硬件设计为例,它采用三层托盘式架构,每一层都由 8 块硬盘组成,硬盘密度比上一代产品提升一倍,其抽拉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后部的内存、 PCIe 插槽的扩容,且方便支持 GPU 、智能网卡,灵活性更高。
之所以称 InCloud Rail IR5266M6 是新一代超融合,因为它在设计和功能上冲破了原有超融合的一些限制,引领了未来超融合架构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超融合不仅仅是存储架构的融合,更应该是私有云方案一体化的融合。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借助超融合构建一个轻量化、一体交付的私有云,开箱即用。在超融合一体机的管理过程中,浪潮云海推出了更加轻量云管和底层的云网一体化的统一设计,在这种设计模式下可以让用户快速地承建起它的私有云。广州港基于浪潮新一代超融合部署的轻量化私有云保证了其 2300 万标准集装箱的吞吐,实现了连续 20000+ 小时无故障运行,并且可以实现跨节点静默式升级。
超融合不仅仅是传统算力的融合,更是异构算力的融合。众所周知,浪潮以算力见长,因此在打造新一代超融合架构时,算力也是其精髓。传统以 CPU 为算力核心的方式在今天已经无法满足多样化场景的需求。于是,浪潮超融合积极探索利用网卡、 FPGA 等多种算力单元承载不同的应用,其全分布式的 SDN 网络 SmartFlow 、全 NVMe 互联的硬件定义分布式存储 Smart ONE 便应运而生,可以更好地支撑超融合私有云环境。
超融合不仅仅是云和设备的融合,更是云与云原生的融合。浪潮数据云计算研发总监颜秉珩介绍说,浪潮新一代超融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既能支持虚拟化云,又能运行容器应用的平台,容器不是跑在虚拟机上,而是直接运行在超融合一体机上,即每台超融合一体机都可以单独部署虚拟机或容器,两者是完全独立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基于浪潮新一代超融合打造了医疗 5G 影像创新云,实现了虚拟机、容器的一体化管理,并且使用一体机中的分布式存储承载了海量的影像应用。
超融合不再是简单的单一站点的管理融合,也是多边缘站点统一管理的一体机。在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需要边缘计算能力的应用场景中,灵活部署在边缘侧的浪潮新一代超融合如鱼得水。超融合站点的部署是相互分离的,但管理是统一的,大大减少了现场运维的工作量,践行了绿色、节能、低碳。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超越”,以 InCloud Rail IR5266M6 为代表的浪潮新一代超融合,将成为浪潮登顶超融合市场的重要阶梯。
03
冲刺,浪潮超融合
不知您是否与我有同感,市场上提及“超融合”的频率没有几年前高了,一个最好的解释是超融合步入了市场成熟期。也正因为如此,超融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留给那些创业公司的空间在收窄,而像浪潮这样有积淀、肯投入、目标明确,在技术、产品、市场、品牌、渠道和生态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厂商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浪潮虽然目前排名超融合市场第四,但其增速快、冲劲足。一方面,浪潮的自研能力不断增强,在网络、存储、虚拟化、云管平台等核心技术上持续创新突破,还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超融合方案与场景的融合;另一方面,浪潮将多年来积累的能力,加速释放到行业和多样化的场景中,实现了倍增效应。另外,浪潮依托广泛的生态合作伙伴,包括产品技术合作伙伴、行业 ISV 伙伴、分销伙伴等,不断拓展行业和客户覆盖。在 IPF2022 上,浪潮宣布,将构建更加完善的分销体系,为分销赋能,携手亿元分销商,合力冲击超融合市场第一。
浪潮对于超融合寄予厚望,也是因为多年来始终专注并深耕这一市场。“我们虽然在技术架构、解决方案等多个维度持续扩展,但超融合的核心地位并没有改变。”浪潮数据总经理蒋永昌表示,“浪潮一直聚焦在 IaaS 层面,从策略、能力等多个维度长期投入,希望将 IaaS 产品做到极致。‘平台 + 生态’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抓手。做自己该做的事、擅长的事,这是我们坚守的初心。”
从 8500 米的最后一个营地到珠穆朗玛峰顶,区区几百米,却是最难逾越的。对于攀登者来说,此前长期的积累,以及最后冲刺所需的精力、体力、勇气,还有一点点运气,缺一不可。浪潮超融合已经做好了冲刺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