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开了奥运舞台后,这些黑科技终会逐步进入我们日常生活中。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冬奥总导演张艺谋曾表示,北京冬奥开幕式是雪花和冰的故事,借助现代艺术与科技,集中表现中国的现代和未来。
这届冬奥既是一场体育的盛宴,也是一场科技的盛宴。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运用,充分展现了科技的力量和创新的观念。据介绍,北京冬奥共有212项技术落地应用,涉及60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其中有4项技术是全球首次推出,有33项技术是在冬奥会首次使用。
惊艳世界的开闭幕式以及冬奥比赛设施背后,离不开国内众多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据统计,大约有70多家企业为冬奥助力,包括开幕式、比赛服、运动场等等,基本实现了全部国产。
在本文中,港股研究社盘点了一下冬奥部分“黑科技”背后的技术大佬。
硬核科技助力视觉盛宴
首先,今年冬奥有一大亮点,那就是“主火炬”。
看似简单的火炬,它背后的科技元素众多。外飘带、内飘带及燃烧系统是航天科技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哈特三维联合攻关,利用3D技术打印出来,再经过后期抛光后组装而成。
主火炬采用绿色环保、燃烧性好的氢气作为燃料,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一直燃烧在鸟巢上空。而美锦能源、动力源、昊华科技是冬奥氢能源的主要供应商。
除了主火炬,开、闭幕式上的特效也让人印象深刻。
在闭幕式上,伴随着《我和你》旋律,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梦幻五环缓缓升起,与雪花火炬台交汇,串联起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创新的方式纪念“双奥瞬间”。
而经典歌曲《送别》中,80名舞者缓缓走入场内,随着舞者脚步,一个垂柳图逐渐呈现出来。在场地中央,无数绿色的光束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形成由光束组成的大树。
据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介绍,为实现逼真的冰雪效果,开、闭幕式运用实时捕捉、裸眼3D、计算机动画(CG)、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数字创新工程。
冬奥会开闭幕式花式炫技中,LED大屏幕功不可没。冬奥LED总面积达到11626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LED舞台。
地屏由上市公司利亚德、京东方和洲明科技共同承制,利亚德提供7000多平方米(地屏正中央部分),京东方和洲明科技提供约4500平方米(地屏两侧半弧形部分)。其中,利亚德还承接了冬奥会开幕式冰瀑、冰立方、看台、播放系统等多个LED显示项目。
此外,为了展现震撼的光影效果,还采用了由杭州中科极光研发的“真激光”显示技术。该技术以三基色激光为光源,是目前唯一能够全面实现BT.2020国际最新标准的显示技术。
同时,为了让更多电子设备屏幕前的观众更好的享受冬奥。基于中国联通5G SA网络,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冬奥会开幕式的5G转播设备,在专用承载通道上实现了全场景移动视频直播,将冬奥开幕盛典高清全场景地予以呈现。
开幕式前,中国联通为“鸟巢”量身设计,精心打造一张300MHz带宽、无死角全覆盖的5G SA网络。开幕式过程中,“鸟巢”实现了下行1.5Gbps、上行500Mbps的最快速率,使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为奥运史上网络带宽最大也是速度最快的一次。
同时,本届冬奥会还首次进行了全面上云的操作。据国际奥委会官方微博消息,北京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北京冬奥会赛事时长约1000小时,转播内容总生产量将达6000小时,并将首次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将以8K格式转播。
这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卫星电视转播以来,又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奥运转播可以通过阿里云支持的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
最特别的“人”
冬奥会中,除了谷爱凌、苏翊鸣等体育明星,还有一些特别的“人”全程参与,人气爆棚。
比如,淘宝直播有一位22岁的北京姑娘“冬冬”担任阿里巴巴数字人冬奥宣推官。
实际上,她是一位由人工智能实时驱动的拟真人级别虚拟数字人,背靠着阿里人工智能技术,她有着真人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驱动,带货能力一流。
除了冬冬,还有一位出镜率更高的“主播”,她就是“百度智能云曦灵”数字人平台打造的首个AI手语主播。在本届奥运会上,她担任央视新闻AI手语虚拟主播,负责报道冬奥会新闻并进行赛事手语直播。
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亮相冬奥,比起真人,她也许能拥有“火影结手印”的手速。有网友因此评论:“朱老师找到可以一战的手语主播了”。
百度智能云目前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手语动作库,精修近1万个手语动作,让AI手语主播口型生成准确度达到98.5%,使AI专业能力不输真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数字人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百度智能云AI人机交互实验室负责人李士岩认为,目前数字人尚未实现规模化产业落地,因为数字人制作技术门槛高、周期长、成本高。
冬奥是众多数字人企业的一次狂欢盛宴,但数字人何时能全面商业化应用,也许还需要更多等待。
除了虚拟数字人,这一届冬奥,从智慧场馆建设到服务保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被广泛应用。
比如说,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首日,水下机器人在冰洞口用机械臂紧紧握住火炬,向水陆两栖机器人靠近,并在10秒钟内完成传递。
再有消毒清洁机器人负责清扫消毒工作,为赛区防疫助力。
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等各类智能机器人为整个奥运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人期待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冬奥“后援团”
在2022年冬奥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们通过拼搏,取得了9块金牌的傲人成绩(力压美国代表队)。而激烈的比赛能够顺利进行,同样离不开赛场内外大量科技公司的支持。
首先,说到比赛就要提运动服。冬奥会官方赛时制服装备由安踏提供。为了帮助所有参与者御寒保暖,安踏在冬奥赛时制服上运用了两大自主研发的面料科技——炽热科技和防水透湿科技。
炽热科技通过锁住热量,有效防止人体热量流失,优质创新材料和严谨工艺实现在严寒环境中的超强保暖。其中,立体结构保暖材料聚热棉,具有光蓄热性能,热量流失阻隔效果提升约20%,能够瞬间升温,高效蓄热。远红外石墨烯材料的使用,可显著提升远红外辐照升温,超过国家标准一倍。
另外,超级羽绒则附着纳米级保护层,防水防潮的同时比普通羽绒增加30%蓬松度,更好地发挥羽绒长效保暖效果,超强保暖。
其次,场馆能源供应上,河北省张北的风能输向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历史首次实现了100%绿色电能供应。曙光算力作为背后的“护风使者”,运用曙光新一代国产计算平台为张北电力提供了算力。
曙光新一代国产计算平台为风光电力等领域一共大规模算力支撑服务,让绿色能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可能,在“双碳”目标下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回到赛场上,为了保证冬奥会的顺利举行,中国联通推出了5G智慧急救车。
它的出现实现了“冬奥现场-急救车-支持医院”的连续、实时、多方协作的远程急救。简单地说,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可通过车内5G网络将车内相关数据和信息实时回传至急救中心,医院专家可通过超高清视频远程为患者看病,做到远程指导等措施。
最后,在比赛门票上,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票务服务合作伙伴,大麦完成了全面实现票务数字化运营的目标。
闭幕式前夕,负责奥运会票务事务的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和市场开发部部长提莫·鲁梅表示,北京冬奥会票务系统是奥运历史上首个数字化票务系统。
据港股研究社了解,该系统以云计算和数字科技为基础,采用云端架构,支持阿里云全球网络跨区域部署,可容纳千万量级用户实时在线。同时,奥运智慧票务系统与云端算力高速连接,能实时传输和智能计算,支持隔座绘图、自动化配座、智能报表等多场景的数字化运营,服务效率较传统票务系统提升5倍。
结语
冬奥能够顺利举行,背后的助力阵容可谓是“众星云集”。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外,还有更多为冬奥会提供相关服务及设施的企业。比如:智能床供应商麒盛科技提供了“无重力床”;大丰实业公司为冬奥会相关体育场馆提供竞赛智能化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南山智尚公司参与冬奥会防寒服和多功能服的设计;金现代公司参与了北京冬奥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项目的建设。
在刚刚结束的2022北京冬奥会上,我们看到了大量前沿科技的运用。享受了“最科技”的一届冬奥会。
在奥运背后提供技术支持的众多企业,展现了它们强大的科技实力。
也许不久的将来,无论是虚拟数字人、智能机器人这些“人”,还是5G、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在离开了奥运舞台后,最终会成为元宇宙游戏、全息投影会议、虚拟数字人主播等等进入我们日常生活中。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