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鲜零售不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行业,这三家水果商想在2022年继续冲击IPO的难度也许会更大。
作者丨苏敏
编辑丨房煜
图片|摄图网
我国水果消费市场规模达万亿元,至今却未出现一家上市的水果品牌企业。
大约是一年前的此时,也就是2021年2月底,水果零售企业百果园被曝将于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几日后,其“老对手”鲜丰水果也传出新的上市进度。水果供应链企业洪九果品则于2020年8月与中金公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
这意味着,有着“南百果、北鲜丰、西洪九”之称的三家水果巨头开始争夺“水果第一股”。
彼时,市场人士对这几家企业都很看好,认为水果行业将迎来上市热潮。然而,现在看来,2021年上半年已是生鲜行业最后的高光时刻,对水果品类来说也不例外。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传言冲击IPO的三家水果商没有一家成功上岸。截至目前,仅洪九果品在2021年10月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百果园和鲜丰水果的上市计划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为什么曾经一度被资本看好的赛道,迟迟没有第一股出现?如今,面对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强势的后来者,老牌水果商们冲击IPO的胜算还有几成?
老牌水果商和背后的资本局
回溯三家水果商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三家公司成立于同一时期。
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百果园在深圳开出全国第一家水果专卖店;同一年,重庆洪九果品公司(洪九果品前身)成立;2004年,鲜丰水果在杭州开出了第一家水果超市。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三家公司都从当初区域的小小水果商成长为覆盖全国的水果龙头企业,并且走出了不同的商业路径: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主打连锁零售生意,洪九果品则主做水果批发分销市场。
因此,百果园和鲜丰水果的竞争最为直接。在从区域走向全国的时候,二者也开始了资本化扩张之路。巧合的是,时至2015年左右,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进入尾声,新的行业模式开始兴起。
两家企业均先后经历了数轮融资。几乎是从公布首轮融资开始,百果园和鲜丰水果就在暗中较劲。2015年4月,鲜丰水果率先获得天使轮融资;5个月后,百果园便宣布获得4亿元A轮融资。到2018年初,双方几乎同时表示完成了B轮融资,前后相差仅半个月。
截至2020年3月,百果园共进行了多达8轮融资,汇集了中金资本、前海母基金、中金汇融、深创投、招商局资本、天图资本等二十家资本。鲜丰水果虽然融资轮次较少,但背后也站着红杉基金、前海梧桐并购基金、麦星投资、九鼎投资等多个知名基金。
当然,蕴藏在水果行业中的想象空间,不仅在于鲜丰水果、百果园这样的零售商,对资本市场来讲,供应链企业同样具有吸引力。
洪九果品从2018年A轮融资开始,至IPO前共计融资6轮,引入了阿里巴巴、中国农垦、CMC资本、阳光人寿、金镒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其中,阿里巴巴持有8%的股份,是其第三大股东,也是IPO前最大的外部股东。
众多资本加持下,三家水果商也开启了全速扩张模式。
百果园从2015年的1000家门店,6年间扩张至2021年的5000家门店,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水果连锁零售商。
鲜丰水果在连锁店数量上仅次于百果园,目前全国门店也超过2000家。
洪九果品则成为中国最大的自有品牌水果分销商和中国最大的东南亚进口水果分销商。
连续融资、大规模扩张、登陆资本市场,对这三家水果商来说这一过程似乎是顺其自然。他们背后的几十家资本方也在坐等收获。
天图资本在2015年投资百果园时就曾对媒体表示,“将用三年到五年,甩开竞争对手,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中国水果连锁第一股。”
另一方面,由于并不像蔬菜、肉类是一日三餐的高频、易损耗品类,水果的主要市场份额仍在传统菜市场和个体水果店手中,品牌连锁店在上万亿的市场规模中占比还不到5%,即市场集中度低。也就是说,头部企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由众多资本加持,本身也早已盈利的三家水果巨头,上市历程却颇为坎坷。
百果园曾多次传出上市消息,上市地点一路从纽交所变更到港交所,最后又改为深交所创业板,但在2021年5月发布了第二期辅导报告后,至今无新进展。
鲜丰水果的目标也是成为“中国水果零售第一股”。2019年12月,中信证券与鲜丰水果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但经过四期上市辅导后,2021年1月双方终止上市辅导。10多天后,鲜丰水果就更换辅导团队为中信建投证券。最新的进度则是在2021年7月完成二期辅导。
洪九果品则在2019年与东兴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赴A股上市。但在2021年9月,公司终止了A股上市辅导,转战港股。
市场难测
在传统的生鲜零售中,卖水果要比卖菜容易,水果品类的坪效也相对较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普通的社区小店,卖蔬菜基本会搭着卖些水果,卖水果的店铺通常却很少卖蔬菜。
对此的解释有两方面:一是价格锚定效应,蔬菜的平均价格要低于水果,蔬菜店卖水果会让消费者觉得蔬菜的价格并不高,而水果店如果卖蔬菜,就会让人觉得水果卖得好贵。
另一方面则涉及到商品周转率,水果比蔬菜更耐储存,如果卖水果的同时卖蔬菜,就需要提供商品周转速度,反而加大了经营难度。
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作为面向终端的水果零售企业,通过加盟方式快速扩张,不断获取更大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将水果生意变得标准化、规模化。
不过,在规模增大的同时,经营难度也在增加,包括成本增加、人才培训、连锁运营、门店拓展等方面。
此外,对于水果专卖店来说,专卖水果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可以做得专业有深度,乃至做到品牌化。但过于专业,品类单一,单店盈利则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虽然规模很大但经济效应并不具备优势。
以百果园为例,2015年的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公司在资金、运营、管理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也正是在这时引入了外部资本。
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在2016年定下了“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到400亿元”的目标。然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果园共有5100多家门店,距离当初设下的目标还差一半。
这些情况从洪九果品的招股书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其招股书显示,经过快速扩张,公司收入从2018年12.26亿元,已扩张到2020年的57.71亿元,2021年上半年则超过54.17亿元。
但看似高增长的背后,洪九果品却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其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从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4.67亿元、-4.50亿元、-8.04亿元和-7.43亿元。
洪九果品也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公司不断扩大规模,保持产品品质一致性会更加困难,因而无法保证维持消费者对公司品牌的信心,倘若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公司品牌价值可能会受损,对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而百果园和鲜丰水果上市历程艰难,更大的原因可能来自行业。
由艾格农业咨询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水果行业发展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水果零售市场规模达1.28万亿元,传统渠道占比78%,线上零售占比则从2016年的8%增长到2021年的22%。
这意味着,对线下水果商来说,竞争不止来自过去的传统商超、夫妻老婆店,一切线上卖水果的模式都成为他们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首先是以淘宝、拼多多京东为代表的综合电商,可以通过产地直发水果生鲜;其次是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前置仓,以及盒马等新零售,可以即时配送到家;而疫情之后来势汹汹的社区团购,在互联网巨头们的加持下,更是给水果零售商们一记重拳。
因此,进入资本市场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上市后获得更丰厚的资金和资源,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保障。
然而,市场变幻风云莫测。2021年上半年还一度受到资本追捧的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自上市后股价便一路下跌;曾经狂热的社区团购更是在强监管之下急速降温。
而线下水果连锁所属的传统零售行业,二级市场同样不看好,近几年来几乎没有零售企业上市,2021年初决定二次回港上市的物美在招股书失效后再未更新。
曾有行业分析师告诉创业邦,生鲜电商在2021年非常火爆,百果园、鲜丰水果等在此时登陆二级市场,比较容易被投资人接受,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鲜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上市越晚对水果连锁零售商的压力越大,不同模式的生鲜电商对其造成的侵蚀也会越明显。
当生鲜零售不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行业,这三家水果商在2021年没能登陆二级市场,想在2022年继续冲击IPO的难度也许会更大。而谁也无法预料,新的一年又将有哪些变数影响他们的上市进程。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