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教育的主战场回归学校。
一张小课表,看上去很简单,背后却大有乾坤。
每一堂课的安排都不随意,需要牵涉到教师、教室、教学等方方面面的资源。尤其是新高考改革之后,学校场景变得越来越复杂:选课、分班、社团课,这些复杂场景背后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资源如何调度。
【资料图】
学校的教务处相当于一个机场的塔台,需要灵活地调度很多资源。在教学越来越个性化的同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个性化将会成为一个难题。辰知科技创始人何川说:“我们希望能成为校园资源配置的枢纽,帮助学校解决教务管理问题。”
辰知科技作为新高改背景下成立的校园信息化SaaS解决方案服务商,以教务管理和新高考为切入点,面向区域局和大型学校提供各类场景的解决方案,如选课、分班排课、考试安排、课后延时服务等。
2021年,辰知科技成为钉钉在该领域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已合作5000多所学校。同年8月辰知科技获得了春泉创投的650万元A轮投资。
用大数据做出小课表
数据显示,国家每年会在教育上投入GDP的4%,其中8%会投入在教育数字化,教育数字化的市场规模在3000亿左右,而辰知正处于数字教务这个板块。
曾经,教育数字化行业以项目招标为主,企业更多是通过学校关系、政府关系拿到合作,导致市场呈现区域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付费方和使用方往往不是同一角色,导致Saas产品与学校需求不匹配,产品使用率低,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2018年,国家发布教育信息化2.0的行动纲要,学校基建在逐渐成熟后,才开始迫切希望有专业的数字化产品来解决教学和管理的问题。而钉钉和企业微信相继入局校园场景后,一体化平台打通了学校所有的数据,也为Saas工具提供了生态条件。
目前,辰知的产品面向不同的学校,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新高考产品,专门针对新高考改革后的高中排课、分班等;第二类是课后延时服务产品,面向双减之后的小学课后3点到5点的排课;第三类是课务管理产品,主要服务于老师的调课和代课;第四类是选班分班排课产品,面向除了新高考以外的其他学校。
根据辰知系统的统计,一个1000学生规模的小学,教师们每年合计有27000次的教务管理使用行为,启用系统后能为教务管理者和全体一线教师节省8500个小时。
以辰知合作的胜利小学为例,这个小学有4个校区,有多名跨校区老师,在日常管理中经常使用纸质调代课单,申请流程繁琐,课程变更难以及时通知。使用辰知后,系统结合四个校区的任教、资源、课程安排等自动安排课表,同时将日常调代课的流程进行在线化与自动化,教师可以快速申请调课,申请成功后,课表就会自动变更,大大节约了沟通和调整的时间。
学校购买了辰知的产品后,辰知会以标准化的Saas产品交付给学校,以年为单位收取服务费,并提供实时的在线答疑,帮助学校自主使用。
目前,辰知科技的产品分为钉钉版本和非钉钉版本,前者可以通过Saas工具直接安装在校园版钉钉上,后者需要通过B端平台进行教务管理。何川认为钉钉和辰知的关系就像手机和App的关系,钉钉为学校提供了底层技术能力,而辰知则可以解决具体的场景问题。
在产品的续约率和增购率上,教育类Saas产品相比企业类Saas产品,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来学校使用之后,不会轻易地更换;二来学校不像很多生命周期短的中小企业,不会倒闭。所以辰知科技产品的续约率高达90%以上,增购率在20%左右。
借力钉钉渠道商推广产品
事实上,辰知科技并不是何川的第一次创业,此前他曾在面向C端的新高考志愿填报领域创业,但在2017年,他发现B端具有更大的市场。“志愿填报只有高三毕业的那一批市场可以做,而教务管理却是全国五十万学校的刚需。”
所以辰知目前主要聚焦于B端市场。而目标明确、工作效率高这也正是辰知团队的优势之一,“因为我们一直在集中精力干好这一件事,所以各个环节的人效都在提升。”
与其他企业相比,辰知的先发优势在于和钉钉合作比较早。现在全中国80%的学校都用上了钉钉和企业微信,学校可以直接通过平台触达到辰知,“再也不用像原来那样去各个学校跑关系了。像我们合作的人大附中就是通过钉钉找到我们,经过一番线上讲解,他们就签约了辰知的产品。”
目前,辰知的产品销售还是主要借助钉钉渠道商的力量。因为钉钉覆盖了近20万所的学校,这些渠道商在推广钉钉时已经和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以他们为切口能更好地打开学校市场。辰知给渠道商的提成是成交价的40%,高提成给渠道商更大的动力去推广产品,这使得辰知的商机转化率高达50%。
除了通过钉钉的渠道商来完成销售,辰知的另一个销售渠道则是通过钉钉的线上流量进行转化。其中,依靠渠道商完成的销售占总营收的85%。
未来,辰知一方面会拓展更多的渠道商,尽可能让每个渠道商只聚焦一个地市,从而服务得更深,另一方面会投入更多的团队为渠道商赋能,提高商机转化率。何川的计划是首先将教务管理这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之后,再基于教务场景往上游和下游继续延展,比如课堂教学、德育管理等其他场景。
辰知产品平均客单价在16600元,其中新高考产品由于更为复杂,客单价最高可达49800元/年。由于前期在产品上投入了很多资金,辰知目前还没有跨越盈亏平衡点,今年预期的营收在2000万元左右。何川预计2023年到2025年将会实现盈利,目标单校产值10万元以上,覆盖全国20%的学校,成为细分领域里的独角兽。
双减让教育的主战场回归学校,为了满足家长的期待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将会面临着很大的变革和挑战。
何川说:“我认为学校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来丰富自身,比如平台、工具、内容和服务。这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也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