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和奈飞的经验就是坚持原创内容和国际化探索。

作者 | 飞翔的企鹅

编辑 | 信 陵

题图 | 摄图网

2022北京冬奥会完美收官。然而,对文体娱乐行业而言,整体复苏依然有待时日。

冬奥的火爆证明了一点,即无论经济是否景气,文娱都是”刚需”。但冬奥只是一针强心剂,我们需要思考,文娱行业如何才能持续培育出令人兴奋的明星、IP、内容和市场?

去年11月,创业邦记者在《资本大撤退,融资金额遭腰斩,这一赛道如何过冬?》里写道,进入文娱行业的资金越来越少,不少机构甚至解散了相关团队,一些明星文娱投资人要么转岗,要么创业。

创业邦旗下睿兽分析显示,自2016以来,文娱行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均出现明显减少;自疫情之前的2019年起,案例数和金额已经开始大幅下降。

「睿兽分析」是创业邦旗下横跨一二级市场的综合性创新数据平台,扫码免费试用

在过去的一年,文娱行业新闻频出,爱奇艺的持续亏损、艺人的真假“丑闻”,政府的从严监管,等等,一切都说明行业宿疾尚未痊愈。

反观大洋对岸的美国,近几年文娱投资十分火爆,尤其是围绕好莱坞生态圈的投资亮点多多,其中内容领域的交易尤其活跃。

机构押宝好莱坞

娱乐行业媒体TheHollywood Reporter认为,VC/PE的好莱坞投资热潮始于私募巨头TPG和银湖资本几年前分别成为好莱坞娱乐经纪公司CAA和Endeavor的大股东。这两家公司的客户包括全球几百名顶尖运动员和演艺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CAA和Endeavor都是在2015年前后中国文娱投资的顶峰时期获得中国的头部机构的支持,在中国扩张业务。CAA的合作伙伴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而Endeavor则获得了红杉中国、腾讯、分众传媒和方源资本的支持。

在随后的几年,CAA深度参与了几乎所有中美合作的影片,而Endeavor代理的明星包括这次冬奥会上最耀眼的中国明星运动员苏翊鸣和谷爱凌。(据媒体报道,谷爱凌在2021年2月终止了与Endervor的合作,)。

自此,美国投资圈掀起了文娱投资的狂欢。有的机构收购、投资甚至自建内容制作公司或工作室,有的则做起了LP,让专注文娱赛道的投资机构帮他们“打工”。

The Hollywood Reporter整理的近期美国文娱赛道的大型交易案例包括:

私募巨头黑石向两位前迪士尼高管创立的Candle Media投资十亿美元。这家公司专门投资影视内容的创业公司;

RedBirdCapital投资篮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创立的视频娱乐公司SpringHill;

TPG收购德国Studio Babelsberg,后者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电影工作室;

私募房产投资机构Hackman Capital收购纽约和洛杉矶多家影视工作室,并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苏格兰等地区购买或自行建造影视工作室。

报道指出,许多知名体育娱乐明星主动和投资机构接洽,希望借助机构的品牌,获得更多大公司的青睐,提升交易估值。

而机构之所以加大投资力度,是看到了市场需求加大,大型文娱公司有兴趣与高质量的明星和文娱内容公司合作,对初创影视公司也有收购需求。

美国娱乐内容快速增长

根据美国媒体的数据,2021年美国广播、电视和流媒体平台一共生产了559个系列节目(英语),比2020年增长13%。市场上的内容连续多年持续增长,以至于观众没有精力和时间全部浏览。因此,市场开始拼谁最能吸引眼球、得到流量。

TheHollywood Reporter援引一位投资机构的人士表示,市场上对内容供给的需求很大,大家都渴望找到高质量的内容供应来锁定流量。与此同时,已经发行的系列节目也要持续更新,这样内容的总体数量就持续不断的增长。

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品牌要想跑出来,就非常依赖高质量的内容。因此,市场对高水平内容人才以及一些具有原创内容生产能力的独立工作室的需求高涨,而且短时间内并不会消退。Endeavor公司CEO在硅谷举办的CodeConference上说,“目前文娱内容赛道的竞争是我从业26年来最激烈的。”

那么,VC/PE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Candle Media联合创始人Mayer用三个C进行了描述:内容(content),社区(community),商业(commerce)。

他解释说,来自不同品牌工作室的高水平创作者,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能够吸引大规模的观众,从而实现商业变现。

投资人如此疯狂,以至于有些机构甚至直接买下了制作公司所在的房地产物业。他们相信,市场对影视内容的需求将会持续高涨,这些房产能够带来非常稳定的租金,甚至带动物业本身的增值。

好莱坞和奈飞的启示

美国的娱乐行业为何长盛不衰?行业比较公认的解释是坚持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和国际化探索,两手都硬。

历史悠久的好莱坞是一个例子。首先是海量内容的不断产出。除去疫情的两年,好莱坞每年制作700-800部院线影片,其中美国国内票房占1/3,其余主要来自海外发行、授权和衍生品。

奈飞公司则是新媒体的榜样。成立于1997年的奈飞,依靠自制精品内容,逐步成为美国最成功的流媒体影视平台。同时,奈飞积极开拓海外内容市场,在美国本土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重拾增长,巩固了全球流媒体老大的位置。

反观中国,三家长视频巨头发展了15年,不仅增长乏力,现在连生存都成了问题。原因何在?

在媒体报道中,有的将其归结为来自中短视频的恶性竞争,有的说是平台被高企的制作成本拖累,有的说是用户体验不佳,还有的则说是烧钱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等等。但在创业邦看来,最大的挑战是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优质内容的供应不足。

内容是用户选择平台的第一要素。哪家内容有吸引力,用户就去哪家平台,全世界都一样,与商业模式无关。因此,只有保持足够多的高质量内容,才能吸引用户付费,成为平台忠实用户。这也是好莱坞和奈飞的成功秘诀。

怎样才能做到足够多?爆款的诞生没有规律可言,只能是不断尝试,百花齐放,期待从量变到质变。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让创作无禁区。

好莱坞一年出品大几百部影片,烂片比比皆是,能做到”叫好不叫座“,或是勉强收回投资的已属难得,真正“叫好又叫座”“的,每年不过寥寥几部。奈飞也是如此,作品首获奥斯卡奖是在公司成立了20年之后。

坚持之久,投入之大,这样的决策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是很难做出的。但是,正是依靠每年少数几部脱颖而出的“商业大片”,好莱坞才能把占住几代人的心智,奈飞才能异军突起。

内容创作不能缺少可预期的、稳定的环境。无论是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还是内容的评判机制,乃至企业战略的选择,没有清晰、透明和建设性的环境,长视频平台就无法效法“”内容为王“的成功模式,走出目前的困境。

期待2022年,这一切会有所改变。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