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字节、腾讯纷纷入局,数字藏品有何迷人之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博望财经,作者:小魔丸,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2年,如果说全球互联网有什么关键词,“NFT”绝对排得上名号,而国内,则是“数字藏品”。


(相关资料图)

去年3月,艺术家 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第一个 5000天》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出天价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实际上,这副作品就是创作者每天创作的图像拼凑而成,共5000张。

不管这幅作品艺术价值如何,但是这场拍卖无疑投资界看到了NTF的商业价值想象空间,大量明星开始参与NFT的投资,其中包括大火的项目“无聊猿”。

于是,在元宇宙、互联网巨头、全球明星的热情追捧下,NFT短时间内迅速破圈,迎来NFT元年。据统计,国内目前共有600多家NFT平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先有可能撤退的竟然是国内头部平台,腾讯“幻核”。

这个由腾讯PCG内部孵化的NFT发行平台,2021年8月2日正式上线,不到一年,便被传撤销。究竟是NFT生意不好做,还是腾讯数字收藏生意经另有打算?

01 阿里、字节、腾讯纷纷入局,数字藏品有何迷人之处?

NFT,即Non 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由智能合约创建、维护、执行的非同质化数字资产通证,包括图片、音频、视频、代码、数字签名等任何形式的数字化资产在内。基于区块链为基层技术,NFT具有唯一公开、不可篡改、可交易可编程等特点。

众所周知,NFT最开始是在国外先火起来,和比特币一样,国外NFT产品可以用来交易,并且转手之后拍卖价格溢价都很高。正是因为NFT产品的高投资价值,伴随着明星效应和赚钱效应,让NFT大火,一时间,youtube上涌现大量类似“我靠收藏交易NFT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的视频内容。

“一切皆可NFT”正在成为一种现象,从互联网到时尚界再到餐饮界,都在渗透。据第三方数据机构nonfungible统计,2021年NFT交易规模达到140亿美元,而动辄上亿的NFT收藏品交易价格不可能不让国内互联网巨头动心。

自2021年6月开始,蚂蚁集团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限量发行了“NFT”版付款码皮肤后,腾讯、网易、京东、百度、B站、抖音等互联网大厂紧追其后,纷纷加码入局。

NFT究竟有多赚钱?

从周杰伦的项目来看,可见一斑——据报道,周杰伦和数字平台Ezek合作发行的NFT项目Phanta Bear在发售当天,限量发售1W个,发行单价为0.26 ETH(3858.5 RMB)。而这些NFT 在40分钟之内被一抢而光,共盈利6400万元人民币。

不得不说,发行NFT可比发行音乐专辑挣钱。

另外,著名导演王家卫将之前拍摄《花样年华》的部分花絮制成 NFT,卖出428万港币的天价。

不过,这些“热闹”对于互联网巨头们而言,只能是“看看”。

在国内,因为政策原因,巨头们将NTF套了一个马甲,称为“数字藏品”,并且政策规定数字藏品不可用来进行资本炒作,也没有明面上的渠道进行二手交易,所以国内数字收藏生意,就艰难得多,更多是为了支持元宇宙和数字化发展。

并且,和国外那些创新型NFT产品不同,国内大多数平台倾向于利用已有的IP转化成数字版,比如说腾讯的“幻核”,首发的是腾讯视频出品的《十三邀》为主题的数字藏品,售价18元,限量300枚。

无论是从价格上,还是收藏价值上,已经流通交易渠道方面,国内数字收藏平台,都不如国外那般能获利,这也是为何腾讯计划撤销“幻核”的主要原因。

02 只有艺术没有收入,腾讯“幻核”撤销有何隐忧?

凭借先发优势和腾讯体系的加持,“幻核”每次发售藏品基本都在几分钟之内售罄,作为国内头部数字收藏平台,业内对其动态一直都十分关注,这次被传撤销,让不少人开始思考数字藏品未来的道路在何方。

为何腾讯“幻核”会被计划撤裁?

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是腾讯“幻核”平台数字藏品本身的价值,大部分是基于已有的IP或形象复制生产,这些批量生产的IP产品,大部分本质上其实就是一张图片,很少有版权,对于用户来说吸引力不足,购买意愿下降。

其次,是趋严的监管,在不允许资本炒作、不允许金融化数字藏品的政策背景下,为了规避风险,腾讯“幻核”的数字藏品定价一般都较低,在几元到上百元不等,经过平台方、IP方、运营方多方分成后,所获收益相对较少。

以动画《一人之下》为例,这款数字藏品,由企鹅影视、腾讯动漫联合出品,“幻核”联合腾讯动漫于去年11月发行,限量6000枚(98元/枚),全部售罄的情况下,收入也不到60万,和国外创新NFT产品动辄百万美元的售价相比,实在不值一提,腾讯没必要冒着政策风险去赚这么点钱。

况且,对于玩家而言,很多时候购买数字藏品是为了“一夜暴富”,并非真的为了收藏。腾讯“幻核”上,只能购买、不能转卖和展示的数字藏品,对玩家来说“转手赚钱”希望不大,购买意愿也就更低。

据界面新闻报道,幻核于6月21日发行的《弘一法师书法格言屏数字臻品》滞销共计20245件,于6月17日发行的木板水印《十竹斋画谱》系列共计滞销8206件。截至2022年7月20日,幻核App内尚无在售的数字藏品。最新发售的数字藏品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枝葱鸟栖》系列,上线于7月8日,全系列10幅作品也均未售罄。

第三,对于腾讯自身来说,撤裁缺乏盈利能力、尚未实现商业闭环的数字藏品业务,可以降本增效,收缩非核心业务,优化成本结构,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正确的选择。

从腾讯2022财年Q1财报数据上可以看到,腾讯净利润为25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3%——腾讯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下滑。

目前,“幻核”是否真的被裁撤腾讯还未正式回应,在“幻核”APP上,部分数字藏品显示为“已售完/已领完”,而部分数字藏品显示为“已结束”。

那么,如果腾讯真的撤裁“幻核”,是否意味着腾讯彻底放弃数字藏品业务?未来国内数字藏品又将走向何方?

03 喜欢“赛马”的腾讯,数藏业务出路在哪?

对于腾讯撤裁“幻核”一事,更多关心者应该是在平台上购买了数字藏品的玩家。对于这些玩家来说,“幻核”一旦关停,他们拥有的数字藏品该如何清退,是腾讯方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悉,此前数字藏品平台“予藏”为玩家提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选择保留但仅提供观赏功能,二是进行原价退款。

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有不少媒体认为,“幻核”被裁,并不代表腾讯对数字藏品业务的态度有所转变,也不能代表腾讯对旗下数字藏品业务方向的整体调整,更不能代表腾讯放弃区块链。

因为对于腾讯而言,“幻核”只是其众多数字藏品项目中的一个,这很符合腾讯一向喜欢的“赛马”风格。正如“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腾讯也不可能将数字藏品业务押注在一个项目上。

在去年元宇宙大会上,腾讯云至信链负责人王乐庆表示,至信链上已有相对繁荣的价值互联网小生态,除了“幻核”,还支持了十多个数字藏品项目的落地,如QQ音乐、小红书、酷狗、阅文集团等合作伙伴的数藏平台。

所以说,即使撤裁“幻核”,其所依托的至信链仍将正常运营,而且除了自家生态里的项目,腾讯云的至信链还为新华社、人民文创、北京市文物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单位提供区块链服务。

腾讯区块链技术过硬,集团生态资源丰富,对于数字藏品业务的开发或许并不会停止。况且,随着区块链技术整体不断成熟,数字经济对于发展来说日趋重要,未来数字藏品前景并非一片暗淡。

根据著名跨国科技咨询公司 Technavio 今年五月发布的报告预测,截止到 2026 年,NFT 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达到 1472.4 亿美元。而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 35.27% 。根据 Technavio 的分析和预测,未来几年,NFT 玩家增加最多的地区会是中国和新加坡。

综上所述,在数字藏品市场整体降温的情况下,腾讯“幻核”计划撤裁或许是无奈但明智之举。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幻核”退场还为国内数字藏品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未来,在监管逐渐明确之后,基于腾讯技术优势、生态优势和数字藏品具备的发展潜力,腾讯在数字藏品赛道或许还能继续有一番作为。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