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好牌打的稀巴烂……”
近日,中国移动宣布和飞信(原名飞信)停止服务,不少用户发出上述留言。
(相关资料图)
在创造了无数商业传奇、神话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握首张移动互联网船票、起步就坐拥几亿用户的飞信,却在人类史上少有的这场造梦浪潮里被后浪约拍越远……
而其留给这个时代的似乎只有惋惜与遗忘,就连其发出的告别信,似乎也是十天之后才被发现。
今日早间,小柴收到新闻弹窗,中国移动宣布和飞信业务将正式停止服务,随后,检索浏览了一边新闻,这一消息,媒体都是在今天早上才报道的。
但仔细观察发现,这一公告最早发出是在7月15日,这实在让人唏嘘!
相比宣布停运的就冲上热搜的易趣网,飞信的最后告别着实有些让人难过。
毕竟对于80、90后来说,这款曾经超过5亿注册用户的应用也算的上国民级,甚至也是部分人青春的记忆。
但它被人忘的似乎有点过于干净……
根据中移动的公告,和飞信将从2022年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将无法登陆及使用和飞信。
同时,公告还称为用户提供服务时合法收集的相关信息,保存期限后将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这意味着,这一次飞信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事实上,早期去年4月,飞信就发布过一次业务调整公告:
简单来说,这一次的业务调整,就是关闭飞信的大部分功能和服务,包括暂停企业注册、以及对所有和飞信用户不再赠送超级会议、语音通知、群发信使及每月500条群发助手短信条数等体验权益。
同时,关闭多方视频、一对一音视频通话、中移飞厅、日程、福利中心、群发助手、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功能。
显然,去年4月和飞信发布的业务调整公告,也是其对停止运营的一次预告。
而值得注意的是,四年前,飞信更名和飞信,从通讯与协同办公切入,准备大干一场的……
不过话说回来,业务关停公告十天后才被人发现,也不难看出,飞信死不死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似乎丝毫没有影响,那么为何又会三番五次的调整停服呢?
或许,飞信的死亡逻辑值得探讨……
1
飞信怎么起来的?
2000年,在IM领域已经取得一些成果的腾讯已经预知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开始频繁的接触运营商,试图通过创新的应用为用户提供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
2006年开始,不断有传闻称,中国移动开始大面积封杀SP即时通讯业务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大量提供IM服务的服务商被封杀,包括:网易、微软、新浪以及雅虎等,当然也包括腾讯。
同年,中国移动公告称:到年底停止SP服务。次年,中国移动就展开了大规模的SP整治工作。包括腾讯搜狐等都因此被重罚。
当时,腾讯的QQ、微软的MSN、网易的泡泡、TOM在线的Skype、新浪的UC以及雅虎的雅虎通占据了目前即时通讯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中移动的一系列操作,目的就是打造自己的IM服务。
当然,中国移动也毫不避讳,其副总裁曾表示,IM 是中国移动 2006 年的工作重点,IM 工作的整体目 标是:打造中移动综合的 IM 品牌,做 IM 领域的老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特殊的语境,那时候的中国移动,在这个赛道有着无限的话语权。
2007年飞信横空出世!
此前,飞信是中国移动与一家叫做易通无线的公司合作推出的,易通无线负责人叫张志浩,而张志浩在易通无限之前,是腾讯北京的负责人。
后来,这里出现一个插曲张志浩从易通无限离职,中移动开始重新招标,神州泰岳浮出水面,1200人的团队为飞信提供开发及运维支撑服务。
神州泰岳之外,中移动还拉来了很多领域的头部公司来推进这个项目,比如微软的团队负责提供软件系统。
开发与维护的事情解决了,运营对于飞信来说,那是垄断式的优势。
那个时代,手机市场还是被运营商主导的。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移动规定各子公司在SIM卡的硬件载体里面,只能内置中国移动IM业务等自有业务,严禁内置SP业务。
也就是说,不管是内置,还是其他推广方式,如发短信免费等独家资源,亦或是爆发的用户需求,对飞信来说,获取用户,基本上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
很快,飞信就成为一款国民级的应用,飞信注册用户最高时达到了5亿,高峰时拥有高达9000万的活跃用户。
在功能上,飞信发展多年,除了基础IM服务,还推出了游戏、社交空间、飞信微博、飞信秀、飞信支付、咪咕音乐等丰富多元的增值服务。
也就是说,能装的互联网服务,基本上都被飞信装了进去。
这是飞信的顶峰,起的很快,声势浩大。
但落的很快,悄无声息。
2
飞信怎么败的?
尽管,一开始,他们以为,我作为管道,开口堵死,天下我有。
但在商业、科技的范畴里,创新从来不会因为有垄断能力就会被堵住的。
尤其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波浪潮,不仅颠覆了世界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还颠覆了那些掌握独家资源的昔日巨头们。
飞信的火爆是短暂的,因为这样的火爆,都是借助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独家资源。
但也因为来的太容易,就容易忽视最重要的东西。
尤其手机市场在后续翻天覆地的运营方式转变,比如渠道端,曾经运营商的主导逐渐市场化、以及如今的互联网直销模式,无疑给运营商们来了一招釜底抽薪。
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大火真正的烧了起来,很多的东西事实上以及从底子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IM领域,微信就是这个变化的底层逻辑。
微信从诞生到崛起的过程中,收费的短信、语音短信基本上已经被判了死刑,而那时候的飞信还在将发信息优惠、发信息套餐更便宜、或者会员等服务当卖点。
可以看出,纵使动用了无数的独家资源,试图通过资源的集中来打造一款NO 1的应用,但好景也就两三年的时间。
事实上,从底层逻辑来看,飞信也并不是被微信打败的,而是败给了时代,就算没有微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土壤,飞信是适应不了的。
至此,飞信基本上已经从大众视野消失。
如今的微信、支付宝等移动互联网超级应用,如果按照市场逻辑来说,最应该是诞生在运营商这里的,然而就是这么戏剧,这些都和运营商无关。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如此丰富,而作为移动互联网根基之一的运营商,至今还是一个收电话费、收网费的。
移动们当然不甘心,从飞信这件事就能看出来。
3
飞信的死亡逻辑
虽然,飞信很快就被用户用脚投票的方式淘汰。
但是一直以来,移动不死心、飞信也就一直没死。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我们拿神州泰岳这家公司来看,其给飞信提供了多年的服务,凭借这一点,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股。
在赚钱这件事上,从2007年-2013年,神州泰岳从飞信这里就赚了24.9亿元。
换个角度来看,依托移动的资源,含着金钥匙的飞信,无论给谁看,在移动互联网服务这个赛道有着很多互联网公司没有的独家资源与优势,闭着眼睛也都是多少能干出点成绩的。
所以,飞信这根线,移动一直攥在手里不放,因为布局这个业务,不管花多少钱去打造,对于各界都有足够的说服力,“我们有足够的优势……”
2016年,那时候,飞信已经被用户忘的差不多了,中国移动发布一条公告:
乍一看,飞信这是要告别了!在媒体大量报道,被推向热点后。
飞信站出来说,你们报道有误,内容失实较为严重。
“飞信是中国移动重要的战略业务,未来将利用融合通信技术为飞信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结合小柴前面说的,这真的挺有意思的,飞信无论那种理由,移动都是舍不得丢掉的。
解释完后,2016年,飞信更名为“和飞信”重新上马,次年,移动发出招标公告,一是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2017-2018年和飞信客户端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
二是2017-2018年和飞信业务运营支撑服务项目。这两项的招标金额分别为3626.5万元和4764.6万元
也就是说,两年,中移动在和飞信这个业务上,就至少要砸进去八千多万。
据和飞信官网介绍,和飞信(RCS)是一款由中国移动打造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办公平台。
和飞信通过移动化办公解决方案、企业智能通信解决方案、企业知识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班组管理解决方案、移动会议管理解决方案等五大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团队、群体个性化ict门户,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然而,和飞信业务,究竟落地如何,不得而知。失败是真的失败了,钱是真花了……
从搜索引擎检索来看,媒体对其的集中报道,还集中在8400万的招标新闻,剩下的就是这次的停运公告。
那么这一次,飞信是真的停止运营了吗?谁也不知道,换个马甲重新上马也不是没有可能。再发个“你们理解有误、内容失实较为严重……”的声明也不是没有可能。
或许这一次,公告和飞信停止运营,也只是和飞信停止运营而已,也可能只是飞信转型和飞信失败而已……
怎么论证?其实很简单,去应用商店观察观察,中移动近期有没有上新。
懂的都懂了……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