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留。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作者:苒一,编辑:伊页,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故事片《冰雪之约》中,易烊千玺用火把照亮了阿勒泰一幅历史久远的岩画。

新疆阿勒泰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的接壤之处,故此被称为“阿勒泰结”,这里是离海洋最遥远的陆地,四面环山,轻易不会受到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侵扰,但顺着山口吹拂而下的风却为阿勒泰提供了充足的雪量,使之成为天然的滑雪场。

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必须克服积雪带来的出行困难,追上能够裹腹的猎物,才能在漫长的冬季中生存下来,滑雪板便应运而生。

2015年,《阿勒泰宣言》出世。来自芬兰、挪威以及瑞典等18国30余位滑雪历史研究学家,将阿勒泰认定为人类滑雪的发源地。

这里的雪层厚却松散,是滑雪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粉雪”,在知乎上关于“滑粉雪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的问题,有人用一首歌来回答,“所有的光芒都向我涌来,所有的氧气都被吸光,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

这种美好感受,使得滑雪从一项穿梭于山林之间的新进方式,逐渐演变成为一项竞技运动。

冬奥会盛况之下,消费者、创业者、资方为它而来,为它而留,“冰雪”逐渐成长为产业,成为各方的淘金胜地。而滑雪热之下,冰雪产业要如何进入良性循环?

01 冰雪不止于旅游经济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冰雪资源尚未有统一定义,但认知已经趋于一致。

国内现有文献对冰雪经济的研究角度大都集中在冰雪旅游层面。概括起来,广义的冰雪资源可理解为,以天然冰雪资源为基础,经过开发可以吸引旅游者的全部资源。滑雪、冰壶等项目作为体育活动被包含在旅游大类中。

而国内当前户外滑雪项目走得的确是景区、乐园的发展路线:门票制、雪具租赁以及网红地打卡,进而带动周边酒店与其余冰雪类游玩项目收入增长。

从同程旅游发布的报告来看,2022年元旦期间滑雪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110%,其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了140%,冰雪世界类景区门票预定量则环比增长220%。客观来说,目前户外滑雪场依靠乐园模式进行发展并无不妥之处。

室内冰雪生意或许就没那么好做了。

逻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在《场景革命》一书中描述:一个火热的场景经常只在它自己的场景里火热,出了这个场景,就可能变得无感、漠然甚至可忽略。

冰雪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需要在特定的场景内。滑雪本是古人于高山雪原间穿梭的一种行进方式,因纯白世界与雪上速度给人带来的美好体验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竞技运动。

室内滑雪虽延续了速度,但却丧失了感受,当消费者认知仅停留在对新鲜感的追逐上时,滑雪场馆生意注定不好做。

场景之外,冰球运动显然更适合放在室内进行。北京市规划到2022年建成36座室内冰场,但全国打冰球的爱好者只能以小几千人为计量。这是中国冰雪产业现阶段最典型的悖论——场景内火爆,总规模小众。

“悖论”所导致的是,国内冰雪产业链企业缺乏活力。没有在消费者心中真正种下一颗热爱并坚持的种子,黏性的培养基本是空谈;建立不起粘性,滑雪场馆如何获客留客?除了滑雪场,雪具还能卖给谁?滑雪产业市场想像空间因此而大打折扣。

进行场景化革命、重新塑造消费者对冰雪文化的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至此,户外滑雪就不能再被放在旅游经济大类中,而是应该在保留旅游属性的同时,更专注于滑雪运动本身,引导消费者挖掘智慧与肌肉力量的竞技快乐。

2015年,北京在申办冬奥会时做出过郑重承诺:“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届时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超过5000万。

正处于这个十年中间段的2022年,冬奥会正式举办正助推整个滑雪产业驶向高速发展期,滑雪或将作为一项竞技运动走入消费者生活,实现人群规模化。

02 互联网上的虚假繁荣

值得注意的是,冬奥会前后互联网平台头部玩家试图抓住冰雪生意的风口,也为冰雪运动添了一把火。

小红书抢占热点推出“小红书冰雪季”,与全国所有头部滑雪场进行了深度合作。同时在国内3家滑雪、滑冰场设立打卡点;2021年下半年,抖音推出“冬奥知识科普周”;

快手联合北京冬奥组委会发起“全民冬奥快乐冰雪季”;微信视频号发起“冰雪时刻总动员”话题活动;Keep上线“燃雪季”系列内容,将线上课程作为新场景下的训练。

元宇宙火热的当下,上海将打造全国首个虚拟体育综合性赛事提上日程,滑雪被列入首届赛事之中。

同时,滑雪自媒体和垂直APP也逐渐开始活跃,如滑呗、滑雪族、零夏等。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1月以来,滑呗、GOSKI、奥雪文化等滑雪创业公司获得数千万元的融资,累计涉及融资金额超过3.4亿元。

以上滑雪项目出现的时间是在北京申办冬奥会时期,但彼时的滑雪热更像“虚假繁荣”,较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滑雪族创始人大命曾对36氪坦言,早期滑雪行业盈利能力不强,投资人对滑雪项目不太看好。

2020年后,资本对市场的关注度才有所提高。国内私人订制滑板品牌COSONE创始人王珏,曾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表示,“过去三年有很多资本进来,但我也看到很多死掉的滑雪品牌,可能是因为他们只想赚快钱。”而现在很多资本对这个事情确实很有兴趣。

高瓴资本也十分看好滑雪赛道,2020年4月宣布与世界单板滑雪领先品牌Burton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Burton中国业务。并表示,2022年冬奥会的来临必将带来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会成为全球冬季运动的最大赛场。

据公开资料显示,1960年美国加州冬奥会后,滑雪人数开始大幅增长,美国因此成为滑雪大国;日本同样也在1972年北海道冬奥会后,掀起滑雪热潮。

小红书发布的《2022年十大生活趋势》中,“冰雪正当潮”成为时下生活趋势之一。冬奥期间,平台新玩法不断涌现,各方资本的涌入似乎都预示着冰雪经济或将冲出“泡沫”,迎来稳定发展。但这股冰雪之风是否能够持续发热,还有待市场验证。

03 冰雪需要新基建

冬奥会为消费者习惯培养、冲出滑雪热泡沫提供了绝佳时机,国产冰雪装备也从冬奥会申办那年起,从筹备跨进了现实。

以往,德国凯斯鲍尔(kässbohrer)、意大利普瑞诺特(prinoth)两家压雪车生产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高端压雪车市场。凯斯鲍尔公司在全球雇员仅700人的情况下,从1969年至今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压雪车2万多台。

而国产压雪车虽经历了6年的开发制造,但在大功率高端产品方面仍属一片空白,冬奥会申办成功为高端压雪车的诞生助了一把力。

2015年,制造推土机的华北地区工程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河北宣工转型制造压雪机;2016年便成立了压雪车开发小组,针对冬奥张家口赛区风大雪少、雪层硬度高等特点,对压雪车19个部件进行109项改进设计。

2018年,河北河钢集团公司造出首台SG400压雪机,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专属服务。这一型号是国内首个高端压雪机类型,使中国在液压传动、底盘悬挂以及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上,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打破了国外的价格与技术垄断。

压雪车之外,造雪机也获得突破。卡宾滑雪集团自主研发了麒麟M2实现了造雪机国产化,造雪核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造雪机水平。

但目前,无论是大型硬件设备还是雪具商品,大多都是国际制造商占较大份额,中国滑雪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而大型硬件设备与雪具商品的市场发展,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国内户外、室内滑雪场的数量,两者是上下游关系;而与滑雪场数量又与消费者数量呈正相关关系。所以想要实现冰雪产业良性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关注如何扩大C端市场,以及如何促进C端市场的可持续性。

但正相关关系往往相辅相成。冬奥会热度加持之下,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投入到冰雪运动之中,热度能维持多久不可预测,想要促进C端市场的可持续性,需要不断完善场馆基础设施建设,把滑雪场开到“家门口”。

鉴于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现阶段国内的雪场数量远远不够。以奥地利为例,其800万人口拥有800家滑雪场,反观国内,想要实现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着实有难度,何况建设雪场的硬性条件也不能忽视。

这种情况下,国内滑雪场的数量不会无序扩张下去。从欧美日韩冰雪产业发展来看,等滑雪场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行业内便会出现大规模收并购潮,形成大型连锁品牌。

冰雪产业上、中、下游,哪些企业能借此东风成为行业龙头,值得期待。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