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外骨骼机器人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成为了这位85后工科男的创业初衷。

作者丨巴 里

编辑丨子 钺

图源丨受访者

《钢铁侠》、《流浪地球》、《阿丽塔》等科幻电影中,无一不展现着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无限想象。这些作品中所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也代表着人机结合的极致形态。

如今,外骨骼机器人不再仅存在于科幻之中,已经广泛应用于康复与养老、工业、物流、军事等领域。

以康复外骨骼机器人为例,主要应用于脑病变患者、脊髓损伤患者以及其他由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功能减退患者。

据《柳叶刀》数据,中国有4.6亿人有康复需求。在巨大的养老和需求面前,传统的人工看护模式不堪重负,外骨骼机器人在养老康复领域替代人工,提升康养效率与质量有着巨大潜力。

程天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天博士告诉创业邦,即便医疗已经如此发达,但面对行动失能、弱能患者能够做的依然非常有限。通过康复外骨骼机器人让患者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这也是他创业的初衷。

日前,这家外骨骼机器人公司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安信证券、保利资本跟投,老股东蓝驰创投持续跟投,势能资本担任此次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王天博士表示,新一轮融资将用于提升企业集团化核心运营能力和持续保持商业化的领先地位,拓展全球业务范围,推进同国际顶尖研究机构与临床机构的深度合作。同时,公司还将加大对产品、人才、技术和供应链的投入,丰富C端产品矩阵,推广基于AI技术的消费级互联网外骨骼技术服务平台。

程天科技创始人兼CEO王天博士

在这家公司的背后,是一个成长于医学世家的工科生追寻机器人的创业故事。

从小爱上机器人的“创业点子王”

85后王天从小就憧憬着未来会有一个新的物种,能够帮助人类过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随着他逐渐长大,他认为机器人就是这个新物种。

上了高中,王天就开始参加全国机器人竞赛,也因为相同的爱好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既然大家玩得这么好,能不能长长久久地在一起?毕业之后,大家都有不同的技能,一起成立一家公司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岂不是更好?”王天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创业的萌芽。

在王天的求学过程中,可以说是围绕着机器人进行了精准的规划。

报考大学时,由于太想学机器人又苦于不知道报什么专业,还找来了哈工大教授指点:想要学机器人,首先就要研究它的本体,也就是机械电子系统。就这样,王天考入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在掌握了机器人本体之后,作为未来的机器人还要具备灵魂——人工智能的算法。王天也在接下来获得了卡尔顿Carlton大学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双博士后。

大学期间,王天的创业点子一直没有停歇。因寝室晚上会熄灯停电,就想到要自制充电宝;也想到过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一个试衣网;还想过为了服务身边同学,做了一个团购网等等。

创业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虽然这些想法和尝试或没有成型或成功,但也培养了王天的商业思维:在创业过程中不单只从技术上去思考问题,而是要从渠道、模式、支付等各个方面通盘考虑。

对于创业的方向,王天也更加坚定的放在了擅长的机器人技术上。从2012年开始,王天成立了哈尔滨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承接水下巡检机器人、巡逻机器人、综合导航系统、智能门禁等各种项目。

王天印象中最深的是当时给某市做智能公交系统,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要完成从产品定义、设计、早产到最后量产的整个过程,接下了这个在别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整个团队基本天天住在实验室,由于人手不够,还从学校里拉来不少学生一起来研发。最惨痛的是,虽然最终按时完成了交付,但也出现了不少纰漏。

他感慨道,“要将一个产品工程化不是简单的在实验室里做个样品,在开始创业的这几年里,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对于供应链的敬畏、对交付环节的重要性不亚于前期研发。”

不过,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锻炼了整个团队打硬仗的能力、资源调度的能力。这也让整个团队找到了做产品的体感。

做了5年的各种项目,王天逐渐感觉到,总是在做0到1不是一个长久的事情,经过深刻地复盘,终于决定在2017年来到杭州All in外骨骼机器人创业。

All In外骨骼,考虑一家公司

想做、要做、能做什么

之所以最终选定外骨骼机器人,王天是从想做、要做、能做这三个维度考虑的。

想做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机器人的服务,能做是要围绕着团队擅长的机器人技术发力,要做指的是一定要做一件高频的(可穿戴、离人身体最近)、刚需的(对于丧失行动能力的患者是必需品)、符合第一性(人类对自身机能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的事情。

选定医疗康复方向,实际上离不开王天医学世家的家庭背景。

王天可以说是从小在医院里长大的孩子,经常到父母的科室里,也看到了太多卧床患者的痛苦。对于照顾患者的亲属,更是一件心力交瘁的事情。

当时,王天就在想,“医学已经如此发达,以前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现在也可以把人抢救回来,但救回来之后,患者的生命又没有质量可言,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年轻的王天并没有选择酷炫的娱乐方向,而是坚定的将医疗康复作为主攻方向。

王天说,“我们永远不缺好玩的点,但生命只有一回。”游戏机有索尼、Switch,手机有苹果、华为,但却缺失了每个人老去之后的品牌。外骨骼机器人、正是这样一件事,与其去护理不如自理。

由于外骨骼机器人在当时还是一门新兴学问,并没有成套的理论体系和教材可供参考。在王天的脑海里,外骨骼机器人还只是一张图片而已,如何将想象中的图片真正设计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虽然出身医学世家,但精通机器人的王天可以说对医学一窍不通。在创业初期,王天的父亲甚至成为了他的医学顾问。

从早期的医疗知识,导致行动失能、弱能的各种病因,以至于到产品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医院科室用户人群的画像、居家使用场景会遇到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成为了每天晚上父子俩人的讨论话题。

王天非常重视临床侧的需求反馈,在产品非常早期的时候就开始邀请临床患者进行实地测试,并不断地迭代优化产品。

例如人因工程的设计,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绑带看起来是最简单的元件,像书包带一样。但是为了能更好地适合人的穿戴,让不同身高、体重、年龄、病情的患者更安全、舒适地穿戴这套简单的元件,程天科技就做了上百次的优化。

外骨骼机器人需要与人体接触,通过传感器收集人体意图,进行机械反馈,而如何准确获得人体的意图,这既是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的难点,也是区别于传统智能假肢之处。

目前获得人类意图有两种方式:直接获取操作者意图和间接获取操作者意图。绝大部分外骨骼都是间接获取操作者意图,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外骨骼硬件检测信号来估计人类意图。

而程天科技自主研发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可以实时监测人机交互力矩,感应患者重心偏移,识别用户的行走意图,判断并作出步态响应,实现人与外骨骼的柔性力交互,更快更有效地帮助用户适应训练,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简单来说,程天的外骨骼机器人悠行系列在协助患者行走的过程中无需患者按键操控,全部动作由患者行走意图触发,真正地实现“人机合一”。

意图监测也被王天认为是二代机的必要功能,程天科技也成为了最早做意图检测的外骨骼机器人公司。

除了悠行系列外骨骼机器人,如果患者卧床已成必然,程天科技的悠扶机器人可以帮助例如ICU的重度卧床患者实现从病床到站立位的转移,从而让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回归正常生活。

围绕着患者行动能力的强弱,程天科技尤其围绕着居家养老侧的需求已经配置了完整的产品矩阵。

对于整个外骨骼机器人的未来,王天认为一定是基于肌肉型材料,可以做成像衣服一样的软体穿戴。但他清楚地知道,一个复杂的机器人系统,必然会经历长期阶段性的发展,不会一开始就去奔着黑豹的振金战衣这种肌肉型材料去研发。虽然这代表了终局,但在技术侧、制造侧一定要符合成长规律。

这也正如如今的手机,从先前的大哥大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经历了20年的技术迭代才让人们更轻松地享受到了科技成果。

康复和养老大市场未来一定在居家侧

五年前,程天科技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做市场教育上。

2016年,王天在给医院专家讲外骨骼机器人的时候,往往都要先花费大量时间普及具体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然后还会被问到和智能假肢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外骨骼机器人解决的是神经、肌肉力量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代替肢体。

而现在,王天惊喜地发现,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外骨骼机器人,并且也都理解了它的功能和价值。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骨骼机器人是符合第一性、刚需的原则,自然而然地就会教育市场。再加之《流浪地球》、《钢铁侠》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符合大家预期的产品自然也会有不少公司入局。2016年之前,全球公布的外骨骼机器人发明专利不过百项,但自此之后专利数量便呈现指数级增长,整个赛道也开始火热起来。

在国际市场,不仅有着美国EksoBionics、日本Cyberdyne、以色列Rewalk三家上市公司,在国内,傅利叶、大艾、迈步等公司也正在布局康复外骨骼机器人。

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人口也将超过14%,我国目前有2.5亿老年人,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这其中无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按照王天的判断,康复和养老未来的大市场一定在居家侧。同时,一方面人是有劣根性的,每个人都喜欢被伺候,专业医师上门服务患者时间成本也很高;另一方面,年轻人也有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选择机会,因此依靠人工的方式更加不现实。

那么,到底通过什么方式呢?

答案是数字化。

王天认为,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本身是数字化的,可以将医师康复治疗过程中的Knowhow进行标准化,并且可大规模复制。这也更加符合了程天科技走居家侧的商业逻辑。

从患者角度来说,他本身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外骨骼机器人产品,而是一种服务、一种治疗效果,也就是基于机器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按照这样的思路,王天从康养领域切入,带领程天科技探索出了一条与康复机构联合运营的“康复即服务(RaaS)”新模式,即将外骨骼机器人康复体系下沉到二级康复专科医院,维持期的康复服务由社区或居家完成,实现居家、社区、民营机构的联合运营方式。

王天告诉创业邦,完善居家康养的产品矩阵,打开整个居家市场,也成为了此轮融资的重点。

目前,程天科技目前主要收入来自外骨骼机器人设备的销售及租赁合作分成。价格方面,针对医院、康复机构的不同需求,售价在百万量级;针对C端可提供租赁服务,每个月约为几千元。

程天科技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商业化,仅半年时间就与超过200家医院达成了合作,覆盖全国超80%的省级行政区,累计超10w的使用人次。据介绍,以色列的ReWalk 公司经过20年的发展,其全球装机量也只不过仅为600套左右。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程天科技已经实现全机100%自研自产核心元器件,其电机、减速机等核心元器件还作为独立产品出口全球20多个国家与地区,并已经扩展到20多个行业中。

依托于哈尔滨、杭州的自建工厂与自研核心元器件,程天科技在实现技术先进性和功能复杂性远高于竞品的基础上,将成本做到了仅为行业的1/10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认为,依靠自主闭环的技术体系,程天科技实现了临床级产品侧颠覆性的成本结构创新,并推动了外骨骼机器人产业在商业落地模式上的创新。程天科技的“康复即服务”模式显著提升了客户场景的服务效率和质量,使外骨骼未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

外骨骼机器人在B端正在迎来爆发

当前,高端康复医疗器械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据调查公司ABI Research的研究,全球外骨骼产值预计将从2020年的3.92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68亿美元。

在王天看来,外骨骼机器人在B端的医院、养老康复机构已经迎来爆发。尤其随着中国开启DRG(按疾病诊断分组)时代后,中国的医疗和医保体系正在向康复类的服务型医疗转型。

在过去,大量的医保资金被用于药品和耗材采购上,“两票制”与全国集采政策的出台也在为如何保证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保驾护航。可以参照的是,美国90年代也是在上线DRG系统后,康复产业才迎来的大爆发。

过去几年,透过医保侧的转变,王天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

不少省市都将多种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增医保支付范围,例如北京就在去年年底新增了下肢机器人康复医保项目,而这一项目在康复侧被看做是相对较贵的科目。在国家层面,长期护理险也已经在全国49个城市试点,为失能老人提供生活医疗服务。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商业保险也正在尝试更多的探索。这些都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支付方式。

再加之,子女对于父母以及患者自身的个人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在近年来也有着显著的改善。因此,对于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在政策和意识侧上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譬如在医院侧,程天科技也在与一些民营医院采取自费的方式,来满足患者希望能够得到更好治疗效果的诉求。

实际上,相对于疾病后期再复发的治疗费用,通过康复的手段反而是一种价值更大、代价更小的方案。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所带来的痛苦,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好死不如赖活着,把钱都花在治病上这些错误观念正在成为过去,人活下来是为了让生命更加有质量、有尊严。”王天说道,我们虽然无法消除疾病,但我们可以让患者的生命活得更有价值,至少能够让有价值的时间更长一些。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