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虚拟数字人是一个很大的亮点。现在,虚拟数字人的“风口”似乎已经快要到来。
据了 解,目前虚拟数字人已在包括娱乐、文旅、金融等行业里有了不少的应用探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而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38.8万余家,有近七成的虚拟人企业成立于1年之内。此外,据IDC在6月发布了一份《中国AI数字人市场现状与机会分析,2022》报告,预测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102.4亿元。
这么看来,虚拟数字人会是下一个赚钱的行业了。
集成了很多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数字人产业,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方面都着不小的优势,因此商业价值空间也挺广阔。
不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虚拟数字人还不是特别成熟,仍面临着技术、成本等痛点。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目前大多数虚拟数字人相关企业都还在投入期间,实现盈利的快慢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
目前可落地应用的虚拟数字人基本上分为功能应用为主的服务型虚拟人和以个性表达为主的偶像型虚拟人这两类。
偶像型虚拟人 目前大都以虚拟主播、品牌代言人、潮流体验官等身份为主,主要应用在拍摄广告杂志、参加综艺节目、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品牌宣传内容等活动。这类偏娱乐、文娱行业的应用,往往在前期成本与产出方面不会太严苛。
服务型虚拟人 目前以替代部分重复性较高的人工劳动为主,如智能客服、语音机器人、虚拟助手等。
除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之外,其价值体现在可以全天候实时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负责催办企业的预付应收逾期单的万科首位虚拟员工“崔筱盼”。
这类服务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型虚拟人,可就在开发/购买/维护虚拟数字人的成本方面有了要求。毕竟,现在用这类虚拟数字人可都是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但这些企业可是有严格的成本管理也格外讲究投入产出比的。
当做试用可以不太计较投入产出比,但要大规模使用则必然对投入产出比有严格的考量。
这么 看来,成本及实际应用场景能不能成正比就是虚拟数字人会不会被市场广泛认可的关键点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想用虚拟数字人的企业既要考虑花不花的起开发/购买/维护虚拟数字人成本的事,又要考虑花这笔钱值不值的事。
据说,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成本上就是不小的数字。有机构的调研报告显示,虚拟数字人制作客单价在百万元以上,更高精度的虚拟数字人成本甚至达到千万级。超写实虚拟数字人视频的每秒成本都在万元区间。
此外,有些虚拟数字人还需要技术驱动。一些需要真人驱动,需要穿动捕服才能达到对虚拟人的微表情控制的虚拟人。而仅一套专业动作捕捉服装就需要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投入,同时需要十几个人的团队进行维护。穿这套动作捕捉服装,再加上头盔的校准都需要一个小时。
由 此,在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成本没法下降之前,有很多企业就根本无法承担这种使用成本的投入。
当然,在5G、大数据及AI技术的驱动下,近几年来虚拟数字人产业的发展也变得迅速起来。
或许,只有等到数字虚拟人技术成熟及制作、运维成本降到大多数企业能承受的时候,虚拟数字人的市场发展空间才会真正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