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好本分,满足用户需求就行了
云上逛CJ,对我这种资深宅男而言,显然是利大于弊。
用不着冒着烈日穿越不同展馆领周边,用不着跟一群宅男拼体力挤到舞台前观看小姐姐,也用不着强颜欢笑和陌生人Social,自是轻松又惬意 。
【资料图】
跟线下展相比,这次我照例在云上CJ展上打卡领取了周边,观看了女团小姐姐表演。有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份私密的、独享的沉浸式体验。
我了解到,本次CJ线上展解决方案供应商是腾讯先锋云游戏。 等等,这不是做移动云游戏平台的腾讯先锋嘛?在我的初印象中,云展览跟云游戏并不是一回事,毕竟前者需要更多场景建模,少有强交互环节。
腾讯先锋云游戏总经理荆彦青
对此,腾讯互娱品质管理部总经理、腾讯先锋云游戏总经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新视频互动场景创新实验室 主任荆彦青告诉我, 云游戏跟云展览都使用了云端虚拟化技术,只是云展览,是引擎渲染的云端应用。二者在技术上,并没有太多不同,只是场景应用拓展罢了。
一次测试引发的新业务
大多数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儿,背后都潜藏着数年的技术、人才积累。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腾讯先锋。迄今为止,腾讯先锋已在云游行业摸爬滚打近五年。如果大家对云游戏行业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云游戏行业元年是2019年。尽管整个云游戏行业已经探索了13年,但技术、资本、大众共振的时间点确系发生在三年前。
换言之,早在市场普遍关注、疯狂涌入云游行业之前,腾讯先锋便默默地深耕着。说实话,我之前并不了解先锋团队布局云游戏的初衷。想当然地认为,是先锋团队预判到了云游戏行业即将爆发,提前卡位。
不过资深测试专家荆彦青告诉我,先锋开展云游戏源自业务实践的需要。 作为一名企鹅老兵,自从2004年加入腾讯后,荆彦青先后负责过腾讯游戏质量保障和搭建腾讯 WeTest平台。
在2004~2013 年期间,他带领团队曾主导了腾讯多款明星游戏的质量保障项目,包括 QQ 堂、QQ 幻想、王者荣耀、DNF、英雄联盟等众多知名游戏。次年,他一手组建品质管理部,引领腾讯游戏品质管理的技术研发方向。
随着服务项目不断增多,团队积累了一批技术栈。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构建了 WeTest平台,为全球开发者、企业客户提供云手机、兼容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以及功能测试等多项测试产品和服务。
大家可能不知道,手游正式推向市场前需要做手机兼容测试,以保证不同机型用户的体验。鉴于项目组这一需求,WeTest团队做了云手机,以观察用户在体验云手机是的游戏状态。
在实践过程中,云手机测试平台会把测试手机分为高、中、低三档。当时,团队发现有很多玩家使用中低端机。这引发了团队思考,能否做一个没有显示屏,没有无线模组的手机板卡。想到了便立即执行,只要用户有需求,团队后来找了手机厂商定制了一批板卡,拥有极强的CPU/GPU性能,但没有屏幕跟网络。
后续这批板卡应用在云手机平台给用户测试,出乎意料的是用户体验反馈非常好。当时团队考虑到随着重度游戏日益变多,手机性能更跟不上,果断决定开拓云游戏业务。
这便是腾讯先锋开展云游戏的由来。后续,先锋团队不断优化解决方案,从板卡过渡到了ARM服务器+独立显卡解决方案。
云游业务重点,也从存量游戏云化,拓展至更多场景,比如文化遗产、天文科研、实体工业。
做好本分,优化核心技术栈
甚至于,团队也在积极探索原生云游戏引擎。
先锋团队预判原生云游戏引擎划分为四大阶段:首先是、单机多GPU能力,主要用于追求极致效果,在移动端打造超过PC和主机的效果;其次是,分布式多GPU能力,主要打磨渲染结合仿真功能,探索非游戏行业应用场景;再次是,超多核CPU资源利用能力,通过海量核渲染,探索打造并行逻辑计算框架;最后是,超级计算机完整游戏世界的能力,需要有能力挖掘超过100个CPU核心和8+GPU的渲染技术,有能力挖掘超过1000个CPU核心的逻辑,玩法的并行计算能力。
在成功打造原生云游戏引擎前,先锋团队选择做好本分,通过打磨优化核心技术栈,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 众所周知,云游戏是强技术驱动的游戏形态。大致上,主要涵盖GPU虚拟化、音视频编解码及边缘计算等技术。
聚焦至腾讯先锋上,在GPU虚拟化技术方面,团队从2017开始投入到服务器虚拟化,先后尝试过X86+英伟达服务器、ARM服务器、板卡等多套方案。目前,先锋团队服务器解决方案已转移至ARM,建设了2代ARM服务器+服务器级显卡的硬件方案+软件方案建设。这套高度集成的方案,在成本、大规模渲染、AI算力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至于音视频编解码技术上,通过先锋自研的WebRTC流控算法,能够做到在弱网状态下顺畅地体验云游戏。再加上AI超分技术,团队可以把云端的渲染分辨率降低,降低渲染硬件成本以及功耗。在服务端、用户终端通过应用新AI超分技术,能够让低分辨率增长到高分辨率。
更进一步来讲,即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品质的体验。说到体验,高清画质跟顺畅体验犹如硬币的一体两面。毕竟高分辨率画质意味着手机每一帧都需要更长的渲染时间,相应地云端传输到手机上会产生带宽拥堵,造成卡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厂商们需要想办法疏通传输管道,缩减传输路径。通常情况下,要想保障用户拥有良好的体验,需要把时延控制在120ms-160ms之间。拆解下来,分配到链路各环节,即游戏处理33-80ms、编码4-8ms、解码8-12ms、HDMI输入16-33ms、屏幕显示4-16ms、USB输入poll 8ms。单个环节每优化1毫秒都非常关键。
从上不难看出,画面传输路径中游戏处理耗时最长。想要缩减这部分时延,厂商们需要把云服务器部署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也即通过利用边缘计算技术为游戏渲染加速服务,提供顺畅的游戏体验。
据悉,腾讯先锋已在国内部署几百个边缘节点。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调度,能够高效的利用设备并且保障用户延迟控制在20ms以内。
通过在核心业务云游戏上不断试炼,如今腾讯先锋已积累丰富的技术栈。如今,这份技术力正不断外溢至非游戏行业。
推动数实融合的新引擎
毫无疑问,云展览是先锋团队摆在台前拓展的场景。说起来,我们在电竞、文化遗产保护、实体工业、天文科研、人工智能等领域,其实时常也能看到先锋的身影。
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例,今年六月份“云游长城”小游戏刷爆朋友圈。简单来讲,就是玩家通过玩这款小游戏,可临场体验长城修缮官清除杂草、修补城墙等日常工作,从业完成数字化保护长城。
据悉,数字长城项目使用了云端渲染技术,配合建模、交互、程序化内容生成,建立超过10亿面片的长城数字模型,超1公里的喜峰口长城在云游戏中被毫米级还原。用户得以通过通过云游戏技术以及先锋云互动传输流控算法,在手机端接入,沉浸式参与长城保护的互动。
要搁在以前,台式机得配置英伟达3060显卡才能带得动。现在,通过先锋的云渲染技术,用户可在指尖顺畅体验。
至于在宝钢数字工厂中,腾讯先锋团队尝试通过引擎优化、云端渲染技术,帮助工业合作伙伴摆脱算力限制,在多端、多场景下进行高质量模型及数据的实时渲染与可视化。
我很好奇,在先锋拓展的数字文保、实体工业等众多领域中,这些项目到底赚不赚钱?当我把这个疑问抛给荆彦青时,他从大方向及商业化层面进行了回答。
从大方向来讲,腾讯先锋一直努力拓展云渲染技术的应用边界,去探索和搭建更广阔的云生态,让更多的用户场景,通过云的方式,随时随地可以体验到超清、沉浸感强、互动形式多样的泛文娱应用。
至于商业前景上,只要是用户有诉求的,云渲染引擎技术可以赋能的场景和市场,都是有巨大潜力和无限可能的。
这份回答并没有指明具体路径,反倒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先创造价值,接着等待市场反馈。这跟先锋做云游戏的逻辑,倒是出奇的一致。
我想,这或许正是这批技术游戏人独有的浪漫吧。
粗略算下,腾讯先锋也快五岁了。我问荆彦青怎么看待先锋现在所处的阶段以及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他回答说:“随着数实融合进程加速发展,腾讯先锋云技术与虚实交互、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将更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并形成对现实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直接帮助的解决方案。”
这个说辞看似空泛,实则预示着先锋未来探索的重点,即往实体经济深处走。我不知道,先锋团队需要多长时间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我相信,这批游戏技术人在这趟新旅程中会推出新产品,对个人、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