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统一了新兴行业对发展终局认知的价值,但真正会做的人没多少。
作者丨周峰
编辑丨子钺
按洪泰基金执行董事宋楠的逻辑分析,号称“永不塌房”的虚拟偶像团体A-Soul最近“塌房”,是很自然的事情:本质上,市场并不需要在虚拟世界里复制出一个现实世界——这其中自然包括了用传统艺人经纪模式运营起来的虚拟偶像。
作为投资人,宋楠对元宇宙的态度异常冷静。2021年年底,他就在创业邦的一场活动上,给出了“85%的元宇宙创业都是泡沫”的观察。
虽然态度看似保守,但宋楠却是元宇宙方向上的独角兽捕手。
2021年9月,混合现实设备研发商Nreal收获了过亿美元C轮融资,跻身独角兽行列。今年3月又从阿里巴巴收到了6000万美元C+轮资金。
但把时间往回拨动5年,洪泰基金早已作为天使投资人,出现在Nreal的股东名单之中,并且参与了此后的多轮融资。操盘手正是宋楠。
在元宇宙概念火热的当下,宋楠却更乐于和“元宇宙”标签脱钩。在他看来,科技创业是一个回归技术和知识本心的过程。就像不存在“元宇宙投资人”一样,“元宇宙创业者”也同样会被时代忘却。
在本期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元宇宙投资观察”中,宋楠以冷静的态度解剖了“元宇宙”当下和未来的投资方向。至于时代是否需要“元宇宙创业者”,希望你能从这场访谈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元宇宙85%是泡沫?
创业邦:我们发现很多机构和企业都会刻意避开元宇宙这个概念。
宋楠:洪泰也是。我们现在不太爱提这个词。为什么这么低调?因为现在周围几乎人人都在谈论元宇宙,这个时候再说,就显得像是忽悠。
我还是希望我们作为投资人,能够传递出专业的印象。另外这也和我个人有关,不太爱给自己打标签。
创业邦:你怎么看元宇宙这个概念?
宋楠:我比较同意元宇宙和互联网不能简单划等号。互联网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底层工具,起到了连接作用。但元宇宙是一种应用形式,是建立在互联网之上的,不能脱离网络存在。
元宇宙其实是互联网的一种世界观,也就是我们怎样看待未来互联网发展,怎样思考互联网未来还能做什么事。而我们这些想法映射到当下,就是大家在谈的元宇宙概念。
之前周鸿祎说元宇宙现在分四派:游戏派、炒股派、炒币派和虚拟世界派。我觉得他的观点很有意思,基本上概括了现在大家对元宇宙的不同理解。
我自己是偏虚拟世界派的,对数字生活是什么样子更感兴趣。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能落地的东西还是偏少。
创业邦:你曾提到过,现在元宇宙85%是泡沫?
宋楠:这个判断有前提:因为在我的感知中,圈子里90%的人都在蹭热度:我原来是做AI的,现在做元宇宙;我原来是做VR/AR的,现在做元宇宙;我原来是做数字孪生的,现在做元宇宙;甚至于原来是做游戏、美术外包、经纪公司的团队,现在也要做元宇宙。
虽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说明了元宇宙有统一区块链、VR/AR、AI等新兴行业对发展终局认知的价值。但在当下,真正想做、真正会做的人没多少。
就拿前段时间很热的虚拟偶像来说,背后宣传的价值逻辑是“不塌房”的明星。但这个逻辑很有问题:市场需要的是有流量的明星。“不塌房”能够成为价值点,也得这个明星能火才行。
数字孪生也是,本质上研究的是如何做好数字模型:大楼多复杂,水管线路、电力线路多精准,都能重现出来。但把现实世界1:1地搬进虚拟世界的体验并不好。
比如说国内某大厂做的元宇宙社交:在里面开会,你得先走进某栋大楼,然后坐电梯,去某个会议室里找位置坐下。但谁规定我在虚拟世界里,还必须要走路上楼的?《头号玩家》电影里都能设想到,主角身处的场景可以瞬间切换——就算有运动需要,运动能力也是根据角色意愿大幅增强,可以飞檐走壁。
在洪泰的认知中,能够被称为“元宇宙”的项目,可以让虚拟世界变得更“真实”和舒适,丰富我们的虚拟生活体验。从这一点出发,显示技术是洪泰在细心经营的一部分,VR/AR硬件也有不少案例。
应用方面我们虽然考察过不少,但客观来说不好决策。我们希望看到应用方向的创业者有突破传统认知的能力,才好意思说自己做的是元宇宙,而不只是把地球复制到虚拟世界里。在这方面我们很挑剔,还没有见到很惊艳的产品,所以到现在还几乎是只看不投。
没有人以“元宇宙投资人”自居
创业邦:洪泰基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元宇宙相关方向的?
宋楠:我们从2016年开始对VR/AR行业关注和布局,和当时比较热门的3Glasses、小派、Pico等VR硬件设备商交流过很多,也接触过做沉浸式体验、VR体验店、硬件外设的创业者。到现在一直没有中断。
但洪泰关注的主流方向,还是以AI、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为主。VR/AR不是我们的主流赛道。
原因有很多:首先是行业不成熟。早期VR/AR领域的创业团队多是游戏行业里的末流,在之前的行业里都有吃不上饭的问题。
其次,VR/AR一直以来的市场规模都很小,即便有成熟的团队在研发技术,如果方向没找对,很难会有高成长空间。
比如Magic Leap热度最高的时候,我们接触过从中出来创业的一家公司,环境感知技术很强,在VR/AR设备成熟前,做双目摄像头,用在扫地机器人上。
当时双目摄像头的物料成本不便宜,每个差不多有五六百块钱。我们调研发现,只有零售价位在3500元以上的扫地机器人,才有足够的毛利润空间覆盖成本。但在全球范围内,高于这个价位的扫地机器人,年出货量只有十几万台的规模。
创业邦:今天元宇宙的概念比VR/AR更宽泛,产业规模有没有更大些?
宋楠:产业规模还是不大。最能说明这点的是,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投资人像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那样,以“元宇宙投资人”的身份自居——只看这里,吃不饱饭。毕竟元宇宙的定义都还没有统一,就更不可能称之为产业了。
创业邦:顺着丰富虚拟生活的思路,洪泰今天在关注哪些类型的项目?
宋楠:还是和人工智能相关。现在AI行业可能正处于相对低潮的阶段,但我们还是会重点关注AI与行业结合的创新应用,关注新算法和新行业,结合新数据产生的新商业场景。
AIGC(AI生成内容)是这个方向中的重点。元宇宙能丰富虚拟生活,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前提是有大量的内容和事件填充,让我们时刻保持新鲜感。这要求虚拟世界能够自动、随机生成内容和事件。想要做到这点,工程量极大:在做到足够随机的前提下,还要让这些内容和事件之间产生关联,符合逻辑。
今天的互联网,虽然通过UGC(用户生成内容)创造出了海量的内容。但人类自身的创作能力,仍然会有上限,而且不够随机。这里就需要AI的能力。
创业邦:这个方向想要落地,还要很长时间?
宋楠:在特定领域里已经具有应用场景了,比如数字人,典型案例是Text to Video(文本生成视频):用一段文本就可以驱动一个虚拟的形象,在特定场景里去表达,甚至表演。
具体到落地场景,我只需要一段录音,就能让数字人根据内容自动匹配出相应的口型、动作、场景,来生成视频内容。这是非常有趣的创新。
往小了说,它能填补目前短视频平台的错位空缺,IP持有者可以用更小的团队规模和更高效的方式来制作。而且现在受众对于培训、问答类的内容中出现合成语音的接受度更高。
在大家都能接受的情况下,做出一个比较像人的形象来说话,口型也对得不错,这件事情相对来说已经比较靠谱了。
这方面的启发来自于在英国考察的一家公司。我们现在也在顺着这个方向关注国内的类似项目。
整个公司都干元宇宙?千万别
创业邦:在投资元宇宙项目时,洪泰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宋楠:我们的投资逻辑是统一的,不止针对元宇宙。
早期投资更多是看对未来发展的想象,以及项目在未来发展中的合理性。以投资Nreal的过程为例,我们在投资这个项目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家公司或者团队未来的产品究竟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轻量化的AR眼镜未来是一定会出现。在当时的视野范围内,这支团队是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
创业邦:Nreal的C轮融资额已经超过1亿美元,今年还从阿里巴巴拿到了6000万美元融资。能详细介绍下洪泰投资Nreal的过程吗?
宋楠:其实也和Magic Leap相关。除了之前那支SLAM团队,我们也和其他从Magic Leap离职的创业者有过沟通,其中包括被百度收购的xPerception。创始人包英泽知道我们希望寻找的方向后,给我们介绍了Nreal的创始人徐驰。
从相识到投资,前后过程不到两个月。不过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他们在对标Magic Leap,而是经过交流后,我们对他们团队非常认可。
他们是国内相对了解AR技术的团队,另外创始人徐驰有海外背景,Magic Leap出身,视野也很国际化。这都是当时国内游戏行业出身的VR/AR创业者所不具备的能力。
创业邦:投资之前,Nreal有没有原型产品?
宋楠:还没有。但当时他们就已经想到要把设备做到轻量化。
当时AR眼镜产品都很重,所以Nreal的终极目标是把AR眼镜做轻薄。这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后面在产品路线上还是走了一些弯路:主要是做成一体机,还是做成有线连接手机的分体式设备。
这件事情大概打磨了一年多的时间,差不多到2017年底才成型,确定做成分体式设备。再之后花了近两年时间,到2019年的时候把产品发布出来。
创业邦:敢于投资也需要对创始人有充分信任。
宋楠:早期项目投资真的要看两种情况:一种是创始人特别热爱自己的事业;一种是团队有清晰的逻辑,像Nreal这样。他们不是突发奇想,创始人收集了行业各方面信息,看到其他竞争对手在做的事,结合自己的思考才选定的方向。
但进入成长期之后的公司谈元宇宙,我们就不太欢迎了。毕竟公司初创的时候,谁都没有听说过元宇宙概念。我们更关注公司过往的发展,未来的策略,最多如何借助元宇宙的话题爆发。
整个公司都干元宇宙?千万别。
创业邦:对希望在元宇宙方向上创业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吗?
宋楠:我们的建议还是统一的,不止针对于元宇宙。
高举高打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这个时代,更欢迎做脚踏实地的生意。财富机会更多会隐藏在大众看不到的地方。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
创业邦:创业会越来越“卷”么?
宋楠:创业本来就很“卷”,只不过今天这个时代,更欢迎老老实实挣钱。别老想借着概念风口起飞,不现实。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