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如果可以背靠巨头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红利,那自然是皆大欢喜,没有这个福气,也大可凭借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打天下,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偏偏就有人起了歪心思,傍品牌,寻求头部品牌的庇护。
虚假宣传引发关注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倍至冲牙器关联公司上海飞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被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万元,处罚日期2022年4月15日。
具体的处罚事由为,2021年2月,上海飞象委托薇娅天猫平台直播销售倍至胶囊冲牙器,商品型号为A30/A31/A32,直播到手价为349元。薇娅在直播中使用了“他是洁碧的孩子,就叫倍至。洁碧不是冲牙器类里数一数二的吗?但他出了一个倍至”等宣传用语。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倍至冲牙器与“洁碧”品牌无直接关系,上海飞象与经营“洁碧”品牌的公司亦没有直接关系。
尽管在直播结束后,上海飞象对消费者进行了解释,但有些事情,错了就是错了,即便是自我救赎的改正,也掩盖不了真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新晋品牌搭上薇娅这样的网红,快速冲销量,这本身无可厚非,毕竟品牌求生存销售渠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诚然,商业江湖竞争的残酷性,让倍至深感压力,但这绝不是倍至冲牙器违法开展销售活动的理由,两个毫无关系的品牌,甚至关联公司也八竿子打不着,怎的倍至就成了洁碧的孩子,此等乱认爹的行径,意图也很是明显,就是要误导消费者进行消费。
增速迅猛的冲牙器
倍至冲牙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背后,就是增速迅猛的市场规模。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冲牙器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冲牙器是2021年口腔护理产品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产品,根据数据监测,2021年前三季度,冲牙器销量增速高达100%以上。
另外,随着冲牙器市场的快速崛起,冲牙器行业的队伍也日渐壮大,有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1月24日,京东的检索结果中,在售冲牙器品牌数量已经达到500个,其中既有美的、海尔、松下这样的传统家电品牌,跟随市场发展趋势调整产品生产结构,进入冲牙器市场;也有usmile、拜尔智能、素士等新兴个护小家电企业,为了拓展产品种类,陆续将冲牙器产品纳入生产中;还有诸如小米、华为等消费电子品牌,由于产业链的拓展和产业生态的建设纷纷入局冲牙器领域。
这也就是说,在电动牙刷领域,诸如倍至这样的专研护齿品牌既要面对传统家电品牌的碾压,还要和小米这样自带热搜体质的网红进行厮杀,我们大概也能想到倍至冲牙器内心的焦虑。
事实上,现阶段尽管国内冲牙器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速也比较快,行业正在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但这些都掩盖不了冲牙器市场处于培育阶段的事实,目前产品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比如,冲牙器在内的整个美健个护电器产业仍然面临着供给端的问题,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所需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对外依赖度依然较高,品牌竞争力并不强。另外,相比冲牙器外资品牌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临床报告和医疗器械标准,国内很多厂商测试方法以及产品执行标准上还存在提升空间。
在某电商平台,我们还特意询问了热卖的倍至冲牙器胶囊产品执行什么标准,对方回复称,国内属于家用电器。另外,对方还表示,冲牙器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潜藏在齿间,牙龈下的食物残渣和细菌,无法清除附着在牙齿上的烟渍、酒渍、茶渍等色素分子。
黑猫投诉平台,针对倍至冲牙器的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显然也是怨声载道,有用户反馈表示,充电不灵敏而且没有冲击力;也有用户投诉表示,产品只是两天的时间,就出现了按键失灵的情况。
市场引爆之际,谁都想吃下更多的蛋糕,倍至这样的专业护齿品牌,求生存免不了一番斗争,拼技术拼不过外资品牌深厚的沉淀,品牌影响力也打不过传统家电巨头亦或是小米这样的网红,似乎也只能剑走偏锋认下个金主爸爸抱上洁碧的大腿,误导消费者,看似赚来了真金白银,但实则是在消耗用户的信任,虚假宣传的名号加身,这将成为倍至冲牙器无法洗白的黑料。
总结
美齿经济的兴起,带火了电动牙齿之后,冲牙器又成了品牌厂商厮杀的高地,行业的上行通道才刚刚开始,到底给国产品牌留下了机会。从产品层面来讲,固然国产品牌影响力稍有欠缺,但市场拼杀的最后还是要回归到用户体验上,判断一款冲牙器好不好,最根本的衡量标准还是牙齿清洁效果,因此提升水压、水流量、脉冲频率等关键技术就成了国产品牌破局的关键。当然,要打造行业的爆款,除了在基本功上下功夫外,包括倍至这样的新晋品牌还可以围绕美白牙齿、新冲牙模式、低噪音、低能耗、寿命提升等功能和性能的改进,以及数据传输、可视化、温感指示、抗菌消毒、使用场景拓展等新技术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来探索冲牙器行业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