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逐渐放开后,不少企业不得不宣布部分员工实行“居家办公”。

很不幸,谈茹成为第一波体验“远程办公”的人,她发现日子一开始舒爽,但慢慢的开始变得有些无聊,甚至比坐班还要疲惫,她开始怀念办公室里的嘈杂、同事之间的八卦、工位间的零食共享,而不是语音通话的延迟、敲碎了键盘的集体沟通。


(资料图)

重中之重的是领导的情绪,他担心你在家偷懒,你担心他杞人忧天反倒对自己过多关注,总之隔着条网线,谁也信不过谁,歌颂功德和奉献精神的永远是坐班的同事,在家办公的自己反倒得24小时原地待命。

甚至有些公司升级了对员工的监控方法:今年5月,某公司就被爆出,要求员工安装监控软件,每5分钟自动截屏,且如果每天截屏不够89次就算旷工......

居家办公并不轻松,反而心虚,在单位也未必辛苦,但一定理直气壮。

01.破碎的幻想,冰冷的现实

打工人幻想中的居家办公:是带薪做饭、带薪蹲坑、带薪吃零食。

图源 公众号:吓脑湿

实际上的家办公,是腰椎间盘突出,24小时带娃保姆,随时听领导安排的远程“秘书”。

今年澎湃新闻曾发起一项关于居家办公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家的工时更长,只有不到三成的人工时变短。

更重要的是明明工时长了,但领导似乎并不开心。

管理者难度的加大、员工多方面的不协调、部门之间的高成本沟通,居家办公考验的不仅是个人的毅力,还考验着公司内部各方面的默契。

更重要的是,生活与工作完全搅成一团不可分割,边界感的缺失让人开始不自觉的习惯24小时不间断待命。

除此之外还有沟通成本高、心态影响大、打扰因素等多重影响。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网友们想尽一切办法,在知乎关于“居家办公怎样效率更高”的帖子中,有网友总结出了环境创设法,通过改变外部环境达到减少分心的效果,甚至在帖子的第三部分精细到了电脑里的环境,清除非必要的文件,一张好看的壁纸都能为自己带来更高的效率。

电脑、网络、椅子只是办公的基础标配,不同的方式、地点将会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及局限。

书房被称为居家办公绝佳场景,与其他功能区分隔后可以很好的避开“边界感缺失”的弊端;阳台是全屋采光最好的地方,有助于办公时提升状态;飘窗的大小只要合适,安上一张懒人沙发可以妥妥的窝上一天;饭厅是门槛最低也最符合办公场景的地方。

但不是家家都有书房,恶劣天气也会影响阳台的风景,在飘窗上久坐会腰肌劳损,饭桌上的电脑和饭菜不能共存。

根据澎湃从微博中获取的相关数据显示,出于不可控因素可以短期居家办公的人群中,大多数人的“开心”指数100%,理由诸如公司断网、听音响办公、不用冒雨通勤等,而被迫长期待在家的人群,“累”指数100%,另外“难过”指数48.3,“无聊”指数19.5%。

02.被阻碍的国内SOHO

根据森川正之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9%的员工在被强制居家办公后表示不会再选择居家,因为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上,另外有50%的公司表示会在疫情之后彻底结束远程办公,不再让员工远程。

受到冲击后,不少人患上了“居家后遗症”,对居家办公产生了生理排斥。

其实,在家办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专业名词为SOHO,意指那些热门的自由职业者,而他们的公司往往更关心团队成员的产出,并不是他们是否在同一个房间里。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家工作成为了不少受访者的居住常态,移动办公让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趋于模糊,成为一种现代需求。

居家的可实现性往往与工作内容有着较大关联,工作伙伴之间面对面的时间非常重要,这将有助于团队建设、协作和了解沟通。

但对于坐落在美国旧金山的Automattic来说,100%的分布式团队远程办公可能会让企业更加成功,因为可以消除昂贵的办公室开销及干扰,同时减少大家的碳足迹。

网页设计和开发咨询服务商——10UP,有一个通过Slack、Google Hangout和文档保持联结的120人大家庭,该公司的主要职位包括战略规划、设计、工程等。

其公司负责人曾说,“我们在招聘时只关注两件事。首先,找到合适的人,不管他在哪里。其次,让他们做他们的工作,其他的都可以让路。”

在全球前十大远程办公国家中,美国可以排名第一,而驱动美国实现远程办公的主要因素只有一个——技术的发展。

2005 年前后,微软、西门子、SAP、EMC、VMware、惠普的出现,为美国企业级技术和服务的 "基础设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那时,中国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企业级市场。

2018 年前 11 个月,中国创业公司在全球风险投资的总融资额中独领风骚,但在 SaaS 创业公司的投资金额,仅占到了11.7%。

与美国的 70.1% 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这在国内非常难实现,除了基础设施,还有企业安全策略管理方面经验的缺失,就如谷歌支持全视频协同办公,而国内要想满足多数人的远程办公需求就需要大量的服务器。

局限于工作性质和设施的国内SOHO,真的没有转变的余地吗?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显示,70%的求职者更关注远程居家办公的招聘广告,80%的的求职者更倾向找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90%的求职者更希望自己所在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

面对人民群众的呼声,远程办公正被持续推动,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是远程居家办公招聘职位的主力发布城市,另外销售业务、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销售管理等职位大类的远程居家办公招聘需求迅猛增加。

或许未来实现远程办公,真的能成!

03.你的工位,长什么样?

办公场景对办公效率的作用有多大?复盘办公室的发展史就能有所答案。

19世纪末,一位叫泰勒的美国工程师将效率和管理带进了“办公室”,从此这个小房间有了自己的职责,成为一个可以单独产出效益的空间。

提高工作效率有几种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空间移动、格局按等级划分、为每一个模块设定一个标准速度,报酬取决于完成数量...是不是有点眼熟?

没错,KPI就是泰勒发明的。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流水线办公室已经无法满足西方对高效率的要求,那时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从事文职工作,休闲舒适的工作环境便成为了办公室的主要卖点,增进沟通成了主流的改进方向。

于是出现了具有非常多长廊的贝尔实验室办公楼,化学家碰见物理学家,数学家碰上研发人员,这种偶遇成为贝尔实验室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但也正得益于此,C语言、太阳能电池等影响深远的发明都率先在此地得到突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泰勒的规整和封闭时代从这个时代结束,开放式办公设计将其取代。

打住,那我现在坐着的臭名昭著的格子间,又是怎么回事?

格子间比行动式开放卓调整了30度,原先开放式办公120度活动的范围全部被缩小到了这样一个90度的盒子里。

员工不需要进行任何坐下站起的动作,而是用微微探头的方式,用双脚一蹬身子向后倾来交流,它把同事设计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彻底实现“个人极致化”。

相信砸烂格子间是不少打工人的夙愿,阿里云曾针对不同职业的格子间推出探秘活动,程序员的格子间靠着“朴素”、“肉眼可见的辛苦”夺人眼球:

这个与世隔绝的工位诞生于1968年,它可以在最少的空间内塞下最多的人,时至今日格子间已经拥有了自由拼装的功能,它可以随机应变各种办公场景,当然隐私性也很强,在内随意的扫荡文件,怒锤电脑都不会有人发觉。

可以说,格子间让办公室的发展一夜回到解放前。

技术推动决定着办公方式的演变结果,随着Wework这样的联合办公室的出现,不同行业、公司开始纷纷聚集,作为技术公司的萌芽地硅谷,不少新公司开始出现,由于高频率的人员流动,乱糟糟、开放、热闹、弹性逐渐成了硅谷的职场作风。

这样独特的氛围掀开了办公时代的新篇章,当面沟通的重要性更是得以凸显。

社会网络研究中的“结构洞”概念指两个群体间有一个中间人角色,可以引入不同群体的信息,有助于信息流通。

也就是说那个在办公室里超级话痨的同事,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图源 知识嗑儿

而远程办公完全打破了这一点,跨部门沟通的比例明显下降,缺少信息转移的优势注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那些流传着的八卦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着完全不小的贡献。

当你开始怀念办公室那些嘚啵嘚啵的同事时,别犹豫,这不是阶段性的依赖,而是你已经习惯并适合坐班,居家的苦和累注定你的工作效率低下。

相比于怀念居家或不居家的日子,我们不妨做些变化去找到平衡,比如远程工作时脱掉睡衣,坐班提前规划工作日程等。

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在推动办公场所的变化,今天的我们也毫不例外。

参考:居家时想去办公室,上班时总想回家,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果壳

2020中国职场新春居家办公行为状态调查研究报告——同花顺财经

居家办公后,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忙了?——中国青年网

《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智联招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