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DC发布了最新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第三季度)跟踪》报告,在国内公有云IaaS+PaaS市场中,电信天翼云以100.8%的增速,赢得10.2%的市场份额,排名再进一位,成功拿下行业第三名的好成绩。
进入号称万物互联的5G时代以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市场迅速发展,各行业不断涌现的“上云”需求,不管是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阿里云、腾讯云等,还是手握优势资源的运营商云,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运营商云在挑战中迎来了机遇。
(资料图片)
就拿“出彩”的天翼云来说,距离它诞生差不多有10年之久了,在“东数西算”的大背景下,基于安全可控的考量,政企大单自然会优先考虑拥有丰富、稳定资源的运营商云。
依托作为运营商以来搭建起覆盖全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在强调创新自研技术的基调下,天翼云自研IaaS+PaaS的关键技术,提供包括公有云、专属云、混合云等多种形态的云服务。
同时,在国内公有云IaaS的市场上,天翼云依旧保持增长态势,以11.6%的占比稳居行业第三。
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算力网络的高效调度和运算,天翼云在战略层面打造了4.0版的算力分发网络“息壤”。该平台能够进行每秒310亿亿次的浮点运算,每天可以进行上千万次的算力统筹和调度。
把东部地区对算力敏感的智能计算、AI等数据工作迁移到西部地区,并协调相应的算力来满足大数据运算需求;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领域相对活跃,对算力的存储和计算都比较旺盛,通过把东部地区需存储且对时延不敏感的海量数据传输至西部地区。
既实现了算网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为数据的高效运算腾出了空间,一举两得。
因此近些年来像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当前运营商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专属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了121.9亿元,移动云以10.6%的占比成功跑进前三。
到了2022年Q3季度,移动云IaaS+PaaS(公有云)同比增长为104%,是TOP10云服务商中增速最快的,也具备全栈产品自研能力,算得上是云计算行业里成长最快的一朵云。
就算是运营商云里不算亮眼的联通云,在2022年上半年也取得了18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43%,预计2022年全年收入增长将超过1.4倍,营收将突破300亿元。
而在运营商云服务市场“欣欣向荣”的另一面,质疑的声音也同样在蔓延。比如运营商在项目里扮演的是“集成商”的角色,在拿下一些“漂亮”的ICT项目后,只负责出网络,具体的产品定制和开发则更多的采用外包或其他厂商定制开发,并以此交出不错的营收成绩。
但我们也难以看到运营商公布自家云服务市场的相关利润数据。万事开头难,在运营商重视手握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后,加大研发投入成为三大运营商的共识。
移动自2019三年以来投入的研发经费分别达235亿元、295亿元和超300亿元;联通也表示将在2023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联通云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运营商高速增长新兴业务的加持下,运营商近几年也算是找到了“云上”增长点,并有望成为云计算市场的“大赢家”,但前提是要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不被他人“卡脖子”,掉入云服务集成商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