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变化,并不是那么显著,用一个时间的周期来看,它可能就是显著的。比如大棚里正在生长的青菜,一周的时间,可以看出区别来。当然如果是在夏天,这个区别还会更大一些。


(资料图)

10月23日拍摄

10月17日拍摄

今天是程序员日,有各种节目和玩法。比如这个:

比如这个:

哈,一定还有许多。大家看看身边的就晓得了。

在龚进辉的《1024程序员节来临,雷军当年写代码“像诗一样优雅”》里,是这样写资深程序员雷军的:

雷军用两年修完四年大学课程,还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考试中拿到满分;其次,雷军提早完成毕业设计,设计作品被写入武汉大学教科书;最后,大三大四时,凭借过硬的技术,雷军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当时他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等各种小工具。

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计算机系的学生会去观摩雷军30年前写的代码。早在30年前,他就把非工作之外的源代码全部开源,而炫技源自于实力。雷军表示,要求自己写的程序要达到“例程”(示范程序)的标准,“我像写诗一样要求我写的代码,每一行都优美,逻辑也要无懈可击。”

写代码如写诗,这是一等境界。程序员日怎么来的?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吧,没有考证。这个群体一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般地存在着。他们实际上在悄咪咪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就像巫婆作法时候的烟雾,不仅让你见到幻境,还能参与到幻境中去。

大概只有科幻小说家、电影导演以及程序员一直是为未来的当前并不存在的东西而工作。我不是程序员,但几乎每天都和程序员打交道,感受到他们的成长、抱负以及桀骜不驯的一切。

作为《场景思维三十讲》的主理人,今天我也致敬程序员,像“写诗一样”更新了第一节的内容: 时间、空间与域 。其实是讲了三个案例故事。我和场景奥秘探索者们说,其实每一位场景分析师、架构师都和程序员一样,是具有创世使命的。

未来场景会怎么样,场景的未来有什么新特征?

正式推出这个课程,是在下决心三年后的今天。这三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体系化地、通俗地将关于场景的一些“发现”分享出来,甚至在2019年年底都整理好了送出版社的9万字的书稿。突然有一天,重新问了一下自己“合适吗?”然后就放下了。放下了,但并没有搁置,在咨询工作中,在和朋友们的讨论中,在连续的思考与写作中,一遍遍验证与质疑,空杯后再续杯。现在确实到了重启的时刻,这也是与课程发行方-重启未来的内在渊源所在。

场景是什么?经典意义的场景来自于戏剧中的描述,特定时间和空间以及在其中连续发生的事件,相对独立的一个“篇章”(舞台剧里会叫做“场”“幕”),我们会称之为场景。但是具体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场景又是什么呢?

场景思维三十讲,谈的就是“十个字”

西蒙·兰卡斯特(Simon Lancaster)在《影响力核能》一书中,对“成三原则”推崇备至,很巧,场景构造学中,对场景认知和分析的维度也是三个,一共是十个字:“规模经济”“连续化”“一致性”。分别对应的对象能力单元、业务和数据。这三个方面的特性表现都挺好的场景,可以认为是质量较高的、可持续能力比较强的。

按理说,这十个字也犯不着用30讲,接近10万字的篇幅来说,但是确实要整清楚,有这些字数了,才能兜底。这十个字我想称之为“场景构造三支柱”,不知道大家认为如何?这门课程里,许多东西(概念)会是第一次提,具体措辞上可能不是那么精准。不过在这一期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涌现出一个“场景术语大辞典”。哈,说不定就只有二三十个词条呢,但是它也可以叫做“大辞典”,为什么呢?

场景的改良

改良或者优化是基于许多约束条件下展开的,企业里的大部分精益管理工作,换一个视角,其实就是场景优化工作,或者是改良工作,这里涉及到基本的方法论,我将它归纳为“加减乘除”四维法,也就是四个维度来展开,即便你对一个业务是完全陌生的,通过这四个维度,也可以迅速定位到有价值的改善点来,不信?根据我们的课程进度,可以试试。

场景的涌现

许多场景的创生,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看似偶然的背后,有许多必然。比如我国第一张电子发票为什么是从京东开出来的?不是从天猫开出来的?不是从银泰百货这些商场开出来的?虽然在技术上、政策上都已经成熟,为什么第一只螃蟹是京东吃了?这里有哪些机理呢?在场景三支柱里,哪一个是决定它的最重要支柱?在课程中,我们会有许多这个方面的研讨。在许多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跃迁的契机。

场景数字化

谈到数字化,似乎和我的本职工作有了具体联系。当然,我们这里谈的数字化,和完全倚重IT系统的数字化有一些区别,实际上是场景从物理状态向数字状态迁徙过程中特殊的混态。也就是在场景中,一些部分是数字方式存在的,一部分是物理方式存在的,它们或者具有孪生关系,或者是具有递进关系(比如说,数字部分的作业为物理部分的作业创造执行条件,比如说O2O的场景)。

场景数字化必定是场景改良、场景优化、场景进化、场景涌现、场景创生、场景跃迁的伴随工作,甚至是核心工作。

场景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不同的地方在于场景数字化以场景的一个有效的价值闭环为边界,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是企业从战略到业务的整体作为考量对象。不过从已经观察到的一些情况来看,首先从若干个场景的数字化开始切入,用“切香肠”的战术方法,可能更有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的实现,不至于由于大开大合让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甚至进入“海水倒灌”的窘境。

场景思维三十讲试图系统性地从既有实践出发,帮大家梳理结构,提供一个参照系。在场景的认知、分析、改造乃至重新定义方面可以有新的作为。上面提到的是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部分,还有相当多,不容易看到的,也就是冰山的下半部分,是我们课程交付的重点,包括时间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耦合,包括宏大叙事场景的叠合设计,包括场景熵值的消除,包括场景构造四维法之外的场景破局和场景创新手段等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