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李彦宏踏上飞往美国的飞机,这一次升学,承载着他对计算机的无限热爱。
(相关资料图)
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专业,有一位研究图形学的教授,李彦宏想要参加他的项目。
教授问了他很多问题,但李彦宏回答得并不好,甚至教授质疑地问他:中国有电脑吗?
他很惭愧,因为自己没有回答好前面的问题,竟然让教授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但这个问题,他只回答了一个字:有。
那个教授当时一定没想过,在二十多年之后,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而从那一天开始,“用技术改变世界”,渐渐成了他的理想。
现在他的理想已经实现,但他对于未知的追求并没有停止。
从迷茫的留学生到互联网企业家,李彦宏是如何做到的?
世界上有那么多创业者,想要成为独一无二、无可取代的一个,又需要什么?
理 想 萌 芽
小时候,我们都写过这个主题作文:我的理想。
老师、家长不停地向我们灌输理想的重要性。
但对于一个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理想太遥远,它虚无缥缈、捉摸不定。
甚至每次的回答都不一样,到了高中、大学,理想才会渐渐变得清晰。
李彦宏小时候也会被问到:你的理想是什么?
但他不知道理想是什么,问就是:考好大学,找好工作。
至于什么内容、什么方向,在上高中之前,他从没想过。
那时候,学校已经有了计算机课程,只是全校有几百人,计算机只有几台。
凭借优异的成绩,李彦宏成了可以使用计算机的少部分人之一。
他对计算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还参加了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
这次考试,让原本信心百倍的李彦宏看到了自己与计算机高手之间的差距。
在太原的新华书店,李彦宏看到很多有关计算机编程的书,
他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在这之前,他能获取到的所有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只来自一本教科书。
回到家乡山西阳泉后,他便开始寻找新华书店,寻找有关计算机的书籍。
理想的种子悄悄发芽,李彦宏要学计算机,但他没有直接报考计算机专业。
因为信息、资源不平等,他知道自己跟大城市的学子有很大差距。
所以最终他选择了图书情报专业,也就是如今的信息管理。
1987年,李彦宏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考进北大信息管理系。
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一次选择。
靠 近 理 想
李彦宏渐渐发现,自己所学专业,有关计算机的内容太少、太浅。
在当时,想要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就要去更大的舞台,美国是最好的去处。
于是,他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
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二次选择。
开学之初,李彦宏就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而教授对他提问的几个问题,更是坚定了他要掌握更多计算机知识的决心。
李彦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变得足够优秀,他拿到道·琼斯子公司的聘书。
后来,又成为《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人员。
1997年,李彦宏离开华尔街,来到硅谷一家搜素引擎公司Infoseek。
19世纪末的这几年,李彦宏每次回国都能看到我们互联网行业的变化。
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2000年,李彦宏在北大资源宾馆成立了百度。
起初百度与门户网站合作,提供搜索技术系统。
但是一场互联网泡沫,带走了无数网站,而业务上严重依赖他们的百度也受到影响。
此时,李彦宏决定,做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的搜索引擎。
这个决定在当时并不被其他几个合伙人看好,李彦宏力排众议,推出百度搜索。
2005年,李彦宏成为百度CEO,并且在纳斯达克上市。
13年后,他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被冠以“创新者(The Innovator)”之称。
从 未 止 步
人们都说,互联网变化太快,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新的内容颠覆我们的生活。
李彦宏也曾因此难眠,每天醒来他都会想:我们该怎么办?
虽然很多业务百度都有涉猎,但李彦宏知道,他们做得还不够好,也不够快。
种种危机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要去探索那些他人还未曾完成的内容。
随着百度深入人们的生活,李彦宏成为行业焦点,
他曾分享过很多次自己的创业经历、创业经验。
在2014年的中韩经贸交流会上,李彦宏说:
“过去人们说到互联网创新几乎都是指美国,但现在创新的中心也正在亚洲崛起。”
因为我们有足够大的市场,不断变化的市场会带来诸多新的问题。
而新问题的解决,需要创新。
在互联网发展陷入困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创新。
他曾提出框计算技术理念,在百度建设深度学习研究院,推动人工智能的研究。
过去他深耕搜索引擎,用技术让无数人能够便捷地获取信息。
这两年,李彦宏大量投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
今年8月,萝卜快跑登陆重庆、武汉,百度成了国内首家提供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的公司。
在2022年百度员工内部信中,他提到:
“这么多年来,百度一直努力用技术改变世界、用科技让复杂的世界更简单。
技术给人们的生活、社会的生产效率带来的价值是确定的。”
创业者很多,要想独一无二就要不断创新,而对计算机技术创新的追求,李彦宏从未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