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个强力推出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指南的地级市。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睿愚,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摄图网

1776年,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

20世纪初,亨利·福特开始使用流水线生产著名的T型车,把生产一辆汽车分成8772个工时,装配时间由12小时降为一个半小时,生产效率飞速提高,福特汽车的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

资本获得了更高回报,工人得到了更好就业,消费者买到了更便宜的汽车,大家的福祉都得到了提升。时至今日,劳动分工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不断涌现的新工种、新行业、新产业,无一不是传统行业突破常规发展路径、谋求“第二增长曲线”所进行的新的劳动分工。

这两年风生水起、频频站到“C位”的预制菜行业即是如此。

撕开包装,直接下锅,最短只需几分钟,看起来颇为复杂的菜式就能端上桌,这就是有预制菜加持的做饭流程。

所谓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成型、调味等)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这中间省去了消费者采购、分拣、洗净、加工原始食材的时间和烦恼,简化了烹饪步骤,人们只需通过简单地加热、蒸炒便能直接端上餐桌。

对于生产者来说,这是“预制菜”,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就是省时省力的“省心菜”“即食菜”“方便菜”。就像保洁是把卫生清洁工作外包、月嫂是把母婴照护外包一样,预制菜就是把烹饪的前期工作进行外包,都是快节奏社会催生的新劳动分工。新劳动分工成规模之后就会产业化,新的产业意味着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就出现了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相关配套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伴随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和疫情居家吃饭需求,以及速冻锁鲜、冷链物流等技术应用不断成熟,预制菜产业开始迈入快轨道。

据天猫十大新年货数据显示,2021年春节期间,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16倍;美团买菜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增速较2020年增长了4倍;盒马2022年货消费数据显示,预制菜销售同比增长345%;叮咚买菜今年春节期间高端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而且客单价同比增长1倍……

预制菜消费端爆发的背后是生产端资本的加速涌入。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长。2011年注册量为1796家,2015年突破4000家,2018年突破8000家,2020年注册量达到十年之最,全年新注册1.25万家,截至2022年3月,中国预制菜相关企业已超7万家。

其中,山东预制菜企业高达9246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其次为河南、江苏、广东和安徽,分别有相关企业6894家、5863家、5369家和4479家。

而在山东省内,潍坊以1518家的企业数量领跑全省。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在预制菜产业上,山东和潍坊能有这样的成绩并非偶然。

作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山东以占全国1%的淡水和6%的耕地,贡献了8%的粮食、9%的肉类、12%的水果、13%的蔬菜、14%的水产品和19%的花生……山东农业连续32年领跑全国,农产品出口连续23年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潍坊以占全国1‰的淡水、1.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7.2‰的粮食、15.7‰的蔬菜、12.7‰的花生、19‰的农产品出口额……蔬菜、禽肉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8、1/6左右,农机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4,成为全国知名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园子”和“种子库”。

以老百姓日常消费量最大的蔬菜和肉类为例,潍坊的优势格外突出,全市猪牛羊禽肉年产量110万吨,蔬菜年产量1200万吨,均占全省的1/7,是全国4座年产蔬菜千万吨级、年产肉百万吨级城市之一。

而且潍坊12个县市区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区域品牌产业,形成了群星闪耀、众星捧月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也让潍坊成了全国首个市县两级均有代表本地农产品整体形象的区域公用品牌城市。

比如,寿光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人民的“菜篮子”,入选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以及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名单;

比如,诸城拥有江北地区最大的海鲜冷链物流园,是全国最大的淀粉生产基地、速冻肉丸生产基地和禽类屠宰设备制造基地,建有485处畜禽规模化生产基地、594个百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年可屠宰肉鸡3亿只、生猪700万头,低温肉制品、速冻调理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比如,安丘是“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蔬菜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货值常年占全省1/7以上,“安丘大姜”首批入选中国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去年11月,安丘绿色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还有昌邑大姜、青州花卉和银瓜、临朐奶牛和大棚樱桃、昌乐西瓜和甜瓜、寒亭区和潍城区的潍县萝卜、坊子区的都市休闲农业、峡山区的有机蔬菜、滨海区的盐碱地特色农业……都形成了脍炙人口的农产品品牌。

作为贯通一二三产的新产业,预制菜的发力不仅需要强大的农业做基础,更需要先进的制造业来实现预制菜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笔者调研的几家预制菜生产企业,无一不提到生产设备对产品品质的重要性。

而潍坊作为历史底蕴深厚的制造业名城,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一,拥有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90家(其中国家级17家、省级83家),全省第一。与预制菜生产息息相关的食品加工是其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现代食品加工产业被列入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

发力预制菜,潍坊不光有这些内在的产业基础,对外,潍坊还有着强大的产业向心力。

笔者在坊子区调研一家从湖南长沙来潍坊创业的预制菜生产企业时,询问其选择潍坊的原因,负责人说了四点:

第一,潍坊的土地价格相对便宜;

第二,潍坊的区位好,位于山东的中心,方便向全省各个地市配送;

第三,我们生产的原材料来自寿光;

第四,潍坊的物流非常便宜,比外面差不多便宜30%。

潍坊物流便宜,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山东的物流集散地,物流行业的规模效应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地利因素使然。

今年3月,潍坊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连接山东半岛和内陆地区的重要枢纽,成功入列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预制菜虽然只是串联“菜篮子”和“菜盘子”的纽带、只是行业再分工的小切口,但串起的却是一二三产融合的价值链,切开的则是一个万亿级的大市场。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行业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预计2026年我国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破万亿,达到1.07万亿元。

如果说,预制菜行业现在的爆发是“天时”,潍坊的农业、制造业和物流产业基础是“地利”,那么政府的大力扶持、用心培育就是产业发展的“人和”因素了。

面对这个万亿体量的大蛋糕,潍坊政府果断出击,用一系列快速行动宣告——抢占全国预制菜产业制高点,将其打造成推动潍坊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2月22日,山东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潍坊诸城举行。

2月份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潍坊对预制菜等新产业新业态提出了明确发展要求,将其摆在了拉动城市发展更重要的位置。

4月初,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与潍坊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立足潍坊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共建全国第一个预制菜产业名城。

4月7日,潍坊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这是全国第一个强力推出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指南的地级市。

《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潍坊打造“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的目标,力争到2024年,全市预制菜市场主体数量达3000家左右,预制菜全产业链规模突破3000亿元。

4月23日,潍坊举办中国(潍坊)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正式鸣枪起跑。

市委市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全局规划,各个县市区纷纷落实、积极行动。

诸城深挖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先发优势,全力打造山东预制菜产业集群雁形方阵,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成500亿级的预制菜产业集群;

寿光提出突出蔬菜、肉类、水产三大产业链条,打造300亿级预制菜产业集群;

安丘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中日韩高端预制菜食品产业园,实施企业“倍增行动”“育苗计划”,加快培育一批预制菜行业的瞪羚企业、单项冠军;

昌邑编制了预制菜产业“七张清单”和《三年行动计划》,拟打造300亿级预制菜产业新集群……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40年前,潍坊率先进行农业产业化尝试,开创了著名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40年后的今天,“黑马”潍坊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而是再次引领时代、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抢抓预制菜万亿产业制高点,谋求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期待“天时地利人和”的潍坊早日将“中华预制菜产业第一城”从蓝图变为现实,再创一个农业产业化的新标杆、新模式!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