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疗”已经开始走进家电企业的视线,并逐渐成为其奋力开辟的“蓝海新航线”。海尔、美的、长虹美菱、澳柯玛等多家企业均已“跨界”布局生物医疗。业内人士指出,在家电行业面临诸多市场挑战持续承压的背景下,体量壮大的中国家电头部企业需要拓展第二条增长曲线,寻找新的机会点。
家电企业纷纷跨界生物医疗
近日,澳柯玛发布了2021年年报。2021年,澳柯玛营业收入86.26亿元,同比增长22.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63亿元,同比增长80.71%。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澳柯玛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澳柯玛正在“互联网+全冷链”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下,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完成了包括生物医疗在内的全冷链产业布局,解决了冷链的“断链”难题。
据了解,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澳柯玛生物医疗除了向黄冈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医疗中心等14家医疗单位捐赠医用冷藏箱等抗疫医疗设备外,积极与各大医疗机构合作,全力开展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其中,澳柯玛医用冷藏箱、低温保存箱、超低温冰箱等作为检测环节的重要一环,为保存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保存病毒样本提供了重要存储保障。目前,澳柯玛疫苗冷链产品入选联合国全球采购目录,疫苗冷链系统遍布非洲、亚洲地区。
事实上,在家电圈中,除了澳柯玛,还有海尔、美的、长虹美菱等多家中国企业也已经与生物医疗结缘。
海尔旗下科创板上市公司海尔生物医疗(688139)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基于物联网全场景转型的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公司,2019年成功登陆科创板后成为生物安全数字医疗新基建生态第一股。Wind数据显示,2019-2021年,海尔生物的营业收入从10.13亿元增长至21.2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4.87%;归母净利润从1.82亿增至8.45亿,CAGR为115.47%。
据了解,海尔生物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今其主营业务包括:为生物样本库、血液安全、疫苗安全、药品及试剂安全等场景提供低温存储综合解决方案。据悉,航空温控物流设备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而海尔生物通过构建集合多个生态方,自主创新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在航空温控集装箱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长虹美菱为了打造品牌产业“小巨人”,早在2002年便与中科院理化研究所合资成立了子公司,着力自主研发,对生命科学、智慧冷链、家庭健康三大领域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进军生物医疗行业。今年3月份,长虹美菱披露公告,旗下子公司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提交了申请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辅导备案申请材料。目前,其已成功研发并上市了新世代层析柜、双擎变频超低温冷藏箱、第三代血液箱等产品。
奋力开辟“蓝海新航线”
尽管国内家电企业纷纷布局生物医疗行业,但是相比主营业务,生物医疗的营收还只是很小一部分。为何家电企业还动作频频?
GfK中国家电事业部总监蔡凌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中国家电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企业成长空间受限,体量壮大的中国家电头部企业需要拓展第二条增长曲线,寻找新的机会点。因此可以看到,家电企业近几年正加速向新能源汽车、光伏、医疗等多个领域布局和转型。
“生物医疗领域是公认的潜力领域,近几年的疫情加速生物医疗市场发展,家电头部企业也都积极拥抱这一趋势,把握这一赛道的成长风口和机会。”蔡凌认为,各个家电企业应借助各自特长,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化优势; 坚持战略性长远发展眼光,避免短平快;加大技术和研发投入,打造在生物医疗的核心竞争力;注重品牌塑造。“相信中国家电企业凭借其持续投入和耐心,会在全球生物医疗领域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蔡凌说。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和市场主体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尤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对冷链物流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物医疗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在生物医疗领域,温度敏感型生物材料的转运、配送所需的低温存储领域尤其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正是在此背景下,生物医疗冷链设备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对于家电企业来说,家电和医疗都是民生的两大重要领域。放眼国际,在过去的几十年,西门子、飞利浦、GE等家电行业翘楚,也先后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医疗领域,并取得了公认的成效。
“家电企业转向生物医疗领域,门槛只高不低。”在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看来,医疗领域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刘步尘指出,过去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大部分都是从海外采购的,成本会高很多。若家电企业的先锋们能够在此领域发力,推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那么这对于发展我国医疗事业、保障国民健康均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也更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