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作为国内的head 数字藏品平台之一,腾讯的幻核在推出仅仅一年后就宣布停止发行数字藏品发行业务。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留意到,腾讯幻核团队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聚焦核心战略的考虑,将进行业务调整。自2022年8月16日起,幻核将停止发放数字藏品,所有通过其平台购买过数字藏品的用户均可选择继续持有或发起退款申请。
【资料图】
❃❃❃❃❃❃❃❃❃❃❃❃❃❃❃❃❃❃❃❃❃❃❃❃❃
倒在NFT前路的幻核
在中国数字藏品“的发展道路上,“幻核”是最早的先行者之一,之前的每一步都走在了前列。幻核隶属于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在2021年8月上线。
幻核第一款数字藏品是腾讯新闻的《十三邀》节目的数字收藏品,限量300件。发售的NFT黑胶藏品内,包含李安、陈嘉映、李诞等十三个人物的语录,用户购买前可互动体验,购买后可拥有专属镌刻权。
由于海外代币化的发展情况不明朗,直接触及了国内打击加密货币的政策红线,所以NFT在发展初期,幻核与阿里的“鲸探”一起更名为NFT "数字藏品",强调其收藏属性。
幻核在数字藏品作为行业的“领头羊”逐渐走红,但这次“业务关停”确实给了数字藏品这个行业一个“打击”。
由于缺乏国内数字藏品行业交易功能,限制了数字藏品的市场空间和活跃度。 另一方面,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的监管风险一直存在,国外NFT市场迅速遇冷,导致国内数字典藏滞销。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认为腾讯在推出一年后就宣布幻核关停,应该是考虑到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像业绩表现、监管态度、市场情况、集团战略等评估的结果。虽然国家目前还没有出台这方面的正式法律法规,但是现有法律法规中不允许“炒作”、“非法集资”、“洗钱”的相关规定完全可以涵盖,存在“潜在”的风险。但如果数字藏品市场出现明确性机会,不排除未来腾讯会重启这项业务。
除了市场前景不明朗, 控制整体成本也可能是腾讯关停数字藏品发行的另一个原因。 腾讯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第二季度期间,腾讯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削减运营费用,腾讯未来将专注于提高业务效率和增加新的收入来源。
也有消息称,腾讯没有完全放弃数字藏品市场,腾讯内部也正在进行数字藏品相关的业务的开发。腾讯云至信链在披露腾讯云至信链在数字藏品业务赛道的落地案例和布局时透露,至信链支持十多个数字藏品项目的落地,分别归属于QQ音乐、酷狗、阅文集团、小红书等数藏平台。 也许幻核的关停,还有一定因素是内部的赛马机制。
❃❃❃❃❃❃❃❃❃❃❃❃❃❃❃❃❃❃❃❃❃❃❃❃❃
行业难解的困局
在过去一年的火热之后,今年的NFT行业热度已经有所回落。
2019年至2022年,国内数字藏品平台998个。在具体上市日期已知的数字藏品平台中,2021年单年新增68个数字藏品平台,而2022年上半年新增639个数字藏品平台,占比接近90%,其中4月新增199个数字藏品平台。《 NFT催熟数字藏品,灰产的风险是数字资产变JPG图片 》
针对炒作现象,业内专家表示,幻核从底层完全堵住了用户炒作数字藏品的可能,但也导致了数字藏品的低发行量和低价值。比如幻核App要求用户通过实名注册系统认证后才能订购数字藏品;二所有作品订购后就绑定用户;同时,在幻核上,玩家不能出售自己的收藏或作品,也不打算在未来将数字藏品的发行权交给所有用户。只有平台授权的品牌、IP方、艺人,被邀请后才能在平台上发布作品。
随着量化变现的爆炸,数字藏品的参与者变得更加多元化。 继腾讯"幻核"和阿里的鲸探之后,百度、京东、网易等巨头公司基于自身底层区块链推出数字藏品平台,视觉中国、新华社等拥有优质数字资源的平台也随之加入。与此同时,一批新兴数字藏品初创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爆发期的数字藏品平台不同,国内的数字藏品交易略显疲软。数字藏品的“光环”已经褪去,数字藏品国内供不应求的情况不再。
无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国内数字藏品行业都发生了很大的逆转。 供需逆转的部分原因是,随着数字藏品平台数量的出现,数字藏品的供应量也在上升,市场不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大量投机者的进入提振了之前整个市场的需求,随着数字藏品市场的炒作氛围逐渐消退,市场逐渐趋于理性。
❃❃❃❃❃❃❃❃❃❃❃❃❃❃❃❃❃❃❃❃❃❃❃❃❃
未知的市场前景
自2021年以来,在“元宇宙”热的推动下,NFT迅速风靡全球风险投资领域,成为柯林斯字典年度词汇。
但目前,合规风险是数字藏品的“定时炸弹”。
一方面,数字藏品有代币化监管风险。
国外NFT主要在公链上发行,很难避免需要发行代币作为激励机制。国内则主要在联盟链上发行数字藏品,但是目前国内不少数字藏品平台还是使用公链。
另一方面,避开金融化的发展方向也是重点。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建议》指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严密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所以很多平台通过限制二次交易来规避金融风险。
对于处于灰色地带的平台而言,不仅面临着随时被整改的风险,也不利于数字藏品行业的整体发展。
目前监管趋势明显,去货币化、去金融化将成为数字藏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数字藏品只有熬过合规过程中的“阵痛”,才能真正在中国站稳脚跟。
但现有的数字藏品平台存在很多操作不规范的问题。比如,有的平台缺乏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有的平台甚至直接照搬其他网站的用户/隐私协议。此外,有些平台并没有说明集采具体采用的底层区块链技术,而是用“基于区块链技术”之类的话含糊概括等等。
从抢购到滞销,也是数字藏品市场从泡沫走向良性的阶段。在供需变化下,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藏品才能在这个“洗牌阶段”脱颖而出,如何打造一个“精品”数字藏品也将成为新的焦点。
虽然数字藏品发展一波三折,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藏品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创作载体。借助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数字手段的多样性,很多书画文物可以生动地再现在大众面前,还有IP、文旅等数字资源,也可以发挥其商业价值。
发掘数字藏品的价值,为数字市场和实体产业赋能,释放强大的经济价值,这才是数字藏品应该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