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这个赛道,真的是很卷很卷很卷的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ID:banfoSB),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资料图)

如果你想知道新消费品牌们有多惨,一定要去临期食品店看一看。

什么吹出来的牛,最后都变成临期食品的折扣。

消费这个赛道,真的是很卷很卷很卷的。

尤其是因为要卖给大众消费者,所以没有任何垄断的可能性。

哪怕是可口可乐这么牛,这些年的价格也依然不敢乱来,但凡乱来,就有无数品牌等着把他拉下马来。

所以,很多新消费品牌觉得自己也可以试一试,反正没法垄断嘛,不如从投资人手里骗点钱打打价格战。

既然大家护城河都没有其他行业深,那我也试试?

试试,就逝世。

为什么很多新消费做了好几年,融资也融了很多钱,还是更先进的电商模式,张口闭口满嘴数字化,但就把自己做死了?

因为消费这个行业,太简单了。

产品,供应链+渠道(归属于成本),消费场景,没了。

当大家融钱以后,为了快速扩张,把新渠道的价格也变贵了。

流量变得畸贵,比线下给房东的都贵。

这还怎么卖?

最后全给主播们赚嗨了。

谢谢你,散财童子。

这时候你要说不对了,毕竟那些老消费们,这几十年活下来也没那么惨啊。

人家当年起步的时候也没啥融资,不比现在要困难的多吗?

怎么他们还行呢?

目前普遍的说法,是推广渠道问题,具体来说就是以前流量集中,品牌在电视台+报纸砸广告,然后开个招商大会,让销售跑到全国各地找经销商铺货,一套流程下来,做不起来也难。

对,但不全对。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的渠道存在。

一个流量成本非常低,但ROI非常高的地方。

绿皮火车。

不要笑,真的是,绿皮火车。

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有没有坐过啊,这东西我是从小坐到大的。

绿皮火车时代,大家迁徙都是动辄七八个小时。

我从济南到杭州,绿皮车的时候,我坐过十几个小时的。

而且,还是站票。

那可真是把我提肛提麻了。

后来,我甚至习惯回学校的时候从家里带个马扎,不然真的提到肛裂不可。

尤其是,绿皮车还容易晚点,这个预估时间只会被拉得更长。

因为时间长,所以人就必须在车上进食。

所以才有“瓜子花生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国民记忆。

很多品牌,就是从绿皮火车起家,完成了自己的爆发。

再说一遍,没有给你开玩笑。

康师傅就是在火车上完成了第一次市场调研。

康师傅创始人在火车上吃泡面的时候,很多人闻着味凑过来问,这是啥好吃的,好香啊。

密集空间,别人的碗里,永远是最好的广告位。

很多在火车上的食品饮料压根儿就没有在电视上打过广告,就是通过无数趟绿皮火车完成了品牌的推广。

比如泡椒凤爪,比如辣条,比如黄飞红花生,比如老坛酸菜。

味道越冲,传播越广。

不单单是列车上的食物推车,更多的是乘客会自带食物。

很多人会拎着一袋吃的去坐火车,然后在其他人面前吃。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安利和种草。

你的吧唧嘴,就是对这个品牌最大的赞美。

在前小红书时代,绿皮火车才是种草根据地。

就叫,小绿车吧。

除了小绿车之外,还有一个和绿皮车附加的消费场景,火车站候车室。

很多老火车站,小站没有餐饮店的,大站的餐饮店又贵得离谱,那真是宰人没商量。

与其花三十块买碗难吃的面,不如去这些便利店炫零食。

豆干啊,辣条啊,方便面啊,冰红茶啊,都是这些便利店卖得非常好的食物。

绿皮火车时代,人们迁徙的难度要比现在高得多。

所以在火车上的记忆就会非常深,一旦在火车上发现了一个新食品,非常有可能会跑到目的地城市的便利店问一句:

老板娘,你们这里卖这个吗?

这些便利店的老板也会跑去进货,让这个货卖得更好,拿下一个新城市。

另外,还可以制造销量,提高消费频次。

消费是需要场景的。

为什么周黑鸭在火车站卖得好。

就是因为大家很多时候也就是在这个场景下才会想起来吃鸭脖。

看到别人吃了,饿了,馋了,才会去买一盒。

在火车站和绿皮火车这个空间里,吃卤味吃泡面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现在高铁时代了,你不需要解馋了。

没有理由了。

中午饭刚吃过,一个多两个多小时就能到站,吃个屁啊吃。

消费场景,没有了。

以前在绿皮火车上,当一个人打开一包红肠,还会有人问这是什么东西,是秋林还是哈肉联的?

没有免费的消费品传播大使了,新消费就只能依赖砸广告了。

但问题是。

现在各种广告,除了价格高的不行,哪里比得上绿皮火车呢?

再动人的图文和视频,能有色香味俱全的密闭空间有用?

尤其是,绿皮火车上,都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真实消费,这个威力和影响力也是实实在在的。

而在互联网上,你都不知道网线那头是人是狗,刷单都成了必要流程。

大家越来越快,一起走向魔幻。

新消费做梦,都是绿皮火车的模样。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