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非易事,占坑价更高。如若站稳脚,市值节节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歆怡,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图来源摄图网
(资料图)
造车,尤其是造新能源车,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最近五年最火的行动之一。
对于各种进度比中国慢半拍的东南亚人民而言,“造车”二字,方兴未艾。
当地时间12月7日,“越南特斯拉”VinFast宣布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注册文件,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计划募集约20亿美元,如上市成功,这也将成为越南企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IPO。
从传统房地产老板到科技大佬的转身,就是这么华丽。这让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矿老板、房地产大亨、国企都纷纷效仿——走在前面的大哥已经成功了,兄弟们跟紧了,也是有希望的。
今年6月,富士康和泰国国家石油集团(PTT)成立合资企业——Horizon Plus,生产纯电动汽车,计划投资约370亿泰铢(10亿美元),现已破土动工,预计于2024年完工。厂开始建了,还在等车企客户去下订单。
今年9月,哪吒V右舵版在泰国开始正式售卖,国内定价6万元人民币的同款车型,出口到了泰国,在泰国政府针对电动车0关税的情况下,哪吒当地售价定为15万人民币。
同是9月,比亚迪宣布将在泰国购地建厂,这将是比亚迪在东南亚地区投资建设的首家电动汽车工厂。11月,比亚迪的财报反馈其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首次月销量破万,达12318辆。今年7月,其海外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026辆,8月为5092辆,9月为7736辆,10月为9529辆。
今年10月,五菱印尼工厂生产的首台新能源汽车——五菱Air EV在印尼正式下线。在国内定价3.9万元的同款车型,在当地定价为11万元人民币起售。单月用户订单超过2500辆,提车排队时间2个月以上。
一条条新闻,给国人的感受就是:东南亚人民似乎也不是很穷?同款车子居然还能卖上这个价?
01 东南亚市场是否值得中国车企出海捞金?
这取决于几个问题:
首先,东南亚的市场规模大不大?
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加起来人口总盘子为5.12亿,而且经济发展增速快。
以泰国为例,每年泰国有各种车型的新增汽车注册300万辆。泰国全国汽车产能全年在150万辆,其中出口外销75万辆,本土市场销售75万辆。泰国汽车市场保有量为1800万辆,马来西亚汽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印尼汽车保有量为2660万辆。
2022年,泰国政府已宣布2035年之前完成所有汽车电动化改革,做到全部新增车辆为新能源汽车。设定了2030年,50%的泰国汽车生产制造于泰国本土的目标。政府将致力于达成2025年泰国本土拥有100万辆电动新能源车的目标。预计未来3-5年,泰国新能源车的销售量将到达400%每年。
在2021年,印尼新车销量达到了88.7万辆,增长率高达66%,市场实现了超高速增长;而截至2022年3月,印尼汽车销售量接近9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4.7个百分点。从保有量来看,目前印尼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每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仅为99辆,预计在2022~2026年间将维持约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其次,这个“海”怎么出?
一些实力雄厚的老牌汽车,选择在海外建设整车厂。若参考国内车厂的建厂经济模型,效益最佳的规模最好能到达50000辆/年。
一些小国家对于汽车本土化生产有需求,然而受当地人口体量和技术、资金的限制,会选择投资门槛更低的半散件组装厂投产。
如果当地市场人均GDP更低,一些当地财团就会考虑走燃油车改装电车的技术路线,寻求到中国方面技术的支持之后,在当地的落地性更强。三个月就可以完成一辆燃油车的油改电技术平台开发与测试。对应的改装产线产能需要超过1万辆车/年较为理想。
最后一种模式,就是委托海外的代工厂代为生产。这比较适合资金流有限,不愿意自己海外投资建厂的造车新势力。
02 是否适合现在出海?
如果把电动车比作一个大玩具,现在东南亚人民对于电动车的渴求,就像十年前iPhone出了新款手机时候的热情。买车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钱的人群,但一定是开放心态拥抱前沿科技的人群。
用户买车往往会思考是否方便充电,售后维修是否便捷,以及汽车的二手市场保障情况等。因此,反过来,对车企出海而言,也会思考目标市场的基础设施(体现在充电桩个数),当地本土合作伙伴是否有成熟的汽车行业维修、经销网络,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如零部件商、电池供应商等)是否成熟等。
当地政府的政策补贴往往对于利润微薄的车企也是关注的一个焦点。东南亚甚至南亚的政府都纷纷发布了对于新能源车的正面引导政策。
泰国政府宣布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到达50%。针对电动车,免去了进口税。如果有整车厂计划三年内落地泰国生产的,政府将额外补贴7-15万泰铢/辆(折合1.5-3万人民币)。
马来西亚政府则是推出电动汽车税收减免措施,包括在2023年12月31日以前,免除100%电动汽车进口税和消费税、电动汽车整车进口(CBU)免道路税。对于组装进口电动汽车(CKD),也在2025年12月31日前免征100%的销售税。
03 启动出海会面临的实际问题
既然东南亚的市场如此有吸引力,为什么不见各大车企启动出海计划呢?
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东南亚很多国家是右舵体系。因此对于国内主机厂而言,还需要定制底盘和零部件,调整产线以及开模费成本高达数千万。这让车企们的出海计划,更加慎重考虑了。
除此之外,汽车不光是生产问题,卖出去之后还有售后服务等问题,卖出去之前还要通过当地的工业部准入许可标准。这一前一后,涉及的工作,就需要主机厂们慎重考虑。在没有明确海外订单的情况下,直接启动海外国家认证程序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数百万基础费用。
出海非易事,占坑价更高。如若站稳脚,市值节节高。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东南亚出海计划虽然有着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落地细节上还有诸多环节需要解决。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哪家车企将优先在东南亚站稳脚跟!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