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失去朋友 就劝他开书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进击波财经(ID:jinbubo),作者:沈帅波,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相关资料图)
总听人说,等他老了,要开一家自己的书店,里面有书,有鲜花,有咖啡,有他的理想,也有他的青春,有多少小伙伴梦想自己去开一家书店呢?但书店是属于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谁开谁倒。今天分析下常见的书店经营模式,看看其中有没有贴合你的优势。
首先我们要先知道图书行业最重要的几项数据:
·如今书店的线上化进程达到了60%左右,线下看书,线上买书,成为主流;
·2021年数据,总阅读人数中有纸质书需求的仅占20%,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非常低的数据;
·书店的SKU数量往往非常庞大,包含书本,文具用品,电子产品,文创品类等,运营难度可想而知;
·书店虽然属于文化产业一般会有政策扶持,例如商场入住租金减免,装修补贴,但后续零售相对乏力,并且大部分沿街店铺享受不到文化产业的补贴。
估计有些人看到上面4项数据就想,这战场根本没什么空间,但要知道,有些人的梦想就是开一家书店,如果要从这种市场内赚到钱,甚至只能说是要从这个市场中活下去,就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才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我们就要先拆解目前常见的几种书店模式。
粉丝水渡的创新模式
先说个人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水渡是一名经营着两家书店的粉丝朋友,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日本的一种一周只卖一本书的经营模式,这正是日本东京森冈书店的销售模式,其被称之为“全球藏书量最少的书店”。
21年3月,水渡孤身前往重庆,去实现他策划了许久的一书一店模式,为了减少开店成本,采取的是众筹开店的模式,一本书模式在当时的国内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他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如何把店开的长久,开的有特色。
首先在每周的选品,需要满足“一本好书”的硬标准,其次要绝版书,特装书等。这些在网络渠道中并不容易买到的品类,达到引流到实体店购买的目的,并且因为是绝版的关系,库存更容易掌控,另外独有的渠道使得利润也相对较高。
店铺选址在重庆的大学城附近,成本收益构成如下:
房租:5000元;
装修:一万五千元;
志愿者补贴:2000元;
水电费:200元;
月销售额:15000-20000元;
毛利率:50%-60%。
店内并不设置员工,主要是股东和志愿者们帮忙运营,来店的也有不少老师和学生,会一边看书写论文,一边帮忙打扫卫生。所以最大的人工费可以节省下来许多。并且在每周选书的时候,如果可以邀请到作者临场的话,有时候会给1-2千的差旅费邀请作者来举办签售会。水渡还会为每周的书设计独特的印章,印在书籍上,增加仪式感和特殊性,每个月设计费需要几百块。
汇总数据后可以看出店铺每个月也到手不了多少钱,可能只有1-2千左右,还需要给众筹的分红,但大部分参与众筹的都放弃了分红,让水渡把分红放店铺里持续经营。水渡使用社交媒体为书店做宣传也比较成功,不少人会慕名而来,也会自发的帮店铺分享转发活动信息等等。这是一次成功的书店模式创新,虽然没有赚多少钱,但整体的经营状况超出了水渡的预期,很多周都可以清空库存,给书店的扩大发展增加了信心。
到这里我们总结他的3个优势:
·志愿者们的自来水,为了热爱,义务劳动,大幅度降低了店铺的人工成本;
·一周一书的运营模式,选品以及附加印章的特有创新,短期内无法被对手模仿;
·社交媒体平台的自我宣传,可以在网上看到店铺,但是网购渠道很难买到当周的书。
这3个优势,哪怕是少了任何一个,对于他的店铺运营造成的压力都会非常大,希望他在以后的之日可以再找到第四个,第五个优势,让盈利水平上升。
富丽堂皇的大型商场书店
目前国内的商场里开一个新式大型书店已经成为标配了,新式大型书店与传统图书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教辅类图书,所以你在茑屋书店和诚品书店里绝对找不到五年模拟三年高考。
但光靠卖书绝对支撑不了这样华丽的经营方式,算上商场为了格调给书店的租金减免和补贴也难以存活,图书的销售毛利只有20%-30%,与文创品类毛利50%和咖啡饮料毛利75%等相去甚远,所以都走上了整租后转租的二房东模式,该模式下的房租收入占比最高可达年报上利润占比的70%。比如诚品书店的咖啡区,香氛区,配饰区等都是租给其他经销商的位置。
并且茑屋书店的陈列方式很有特点,它让书中展现的内容,直接出现在书架附近,使人不自觉的去买旁边的商品。甚至日本某家茑屋书店的旅行书区域,旁边就站了个旅行社的人,看到心动的景色,直接跟边上的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下单,明天就可以出发。最后茑屋的大部分文创品,假设看到一个1500块的杯子,非常喜欢,爱不释手,但是在网络上就是搜不到一模一样的,最终只能在实体店买,这就是茑屋独特的供应链优势,而这一点诚品没做到,熬不下去,倒闭了。
传统模式的书店
再往传统模式说,离居民区最近的书店,就是新华书店。大家可能觉得,里面可以随便阅读,免费蹭空调。不过在里面买书的人也不多,新华书店靠什么盈利?新华书店是一张巨大的销售网络,到目前全国有2.8W家门店,像这么庞大的门店数量,可以把很多图书的进货价压到比其他经销商低40%,并如果是做寄销的书本,就更不用担心库存压力了,到期卖不掉的书,直接还给出版社,稳赚不赔。
就这种规模效应,让新华书店拥有了极大的话语权,并且他在教辅书市场是绝对的老大哥,像是一课一练,不会有人没做过这套吧?
再回到新式大型书店中的整租后转租的二房东模式,对于新华书店而言,最重要的店铺租金为0,甚至为负。例如,某家新华书店门头左手边,有60平的地方不用,租给了星巴克,那么星巴克每个月都是要交房租给新华书店的。
西西弗书店
在民营书店中,西西弗书店是收入规模最大,直营门店数量最多的,库存周转率都在同业内属于顶尖水平。它拥有300家门店,拥有超过500万的会员数量。业务收入中图书收入占了75%,属于非常厉害的一个水准了,咖啡销售仅占了18%,文创6%。跟茑屋书店走了完全不一样的路线。
之前说了,看书的人中只有20%的会有纸质书的需求,而西西弗书店则针对的是另外80%的增量市场。整体营销侧重于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演算,制造了比较多的互联网营销事件,让来网友来西西弗书店边喝咖啡边看书变成一件需要打卡去做的,很情调的事情。
校区边上的民营书店
上面的民营顶尖书店离个人创业实在太远,但如果你在自己家附近有学校的资源,倒是可以做一个专攻教辅书市场的小书店,但类似的店铺在一二线城市也没什么活路,只能继续往下走。有些人会专门去找到一整个系列的教辅书,通过特定的渠道或关系,取得跟当地的学校老师或校长的合作,PY交易之后这份教辅的合约,就能在你手上了。
整个年级订教辅书都是同时订购的,每个年级的量基本都是在300本左右。
例如,一本原价25元的教辅书,按这个数量可以以12元左右的价格进来,一倒腾净赚3900。并且一般不会只定一本,都会同时订购3-5本,几乎每半个学期就可以净赚15000元左右,再注意,一个学校不会只有一个年级,这个数字需要再乘以3-5。最后,记得把半个学期的数据再乘以2!都取中位数,一年净赚12W,这还只是一个学校的数据,如果关系够硬,同时和10个学校合作呢?当然了,维护学校关系的资金支出也是不能少的。这边就略过了,所以你再看看县城里学校附近的教辅书店,每天就卖卖几支笔几个册子,居然还能存活十几年的情况,看清基本逻辑了吗?
文艺青年的浪漫主义书店幻想
不少同学想着自己要创业,开一家没有铜臭味的,想和志同道合小伙伴一起交流理想,畅谈乌托邦的,除非开书店的门面是你自己家的,你没有最大的资金压力,并且尽可能少的雇佣店员,那才可以保持类似的店铺可以运营下去。
之前也有提到,大体量的进货一本普通的书,利润率在20%-30%左右,自己去开一家小书店和出版社合作显然是不可能了。只能从书本经销商那边零零散散进一些货,所以导致利润率一般都在15%-20%左右。甚至某些爆款书,利润只有个位数。
再者,你开的书店是决定让顾客随意翻书还是每本书加塑封?
如果是塑封,顾客说你铜臭味怎么办?
如果是随意翻书,折损怎么办?
如果觉得店铺品类单一,要拓展咖啡饮品吗?要增加文创品类吗?
增加咖啡饮品,营业执照的范围更改了吗?
一个人顾店里还要做咖啡忙得过来吗?
做文创品类至少新增200+的SKU,库存管理应付的过来吗?
上面的设想还是建立在不需要店铺租金的情况,如果店铺是租的,可能2-3个月就可以把你所剩不多的资金全部榨干。商业社会,几乎没什么理想主义书店的空间了。
当然,如果不差钱,只是作为自己的个人兴趣,这种玩法,那是可以,但是往往个人开书店,不走教辅书的路线,真的太难生存了,社交媒体上有多少开了书店在那哀嚎的。这段时间我甚至看到一位在苏州做独立艺术书店的博主,猫猫,从21年10月就坚持发动态“今天书店也还没倒闭”的动态,每次间隔大约1-2周,到22年7月,依然在坚持。
书店工作内容拆解
如果你幻想着为了以后自己开一家书店,所以先去一些大型书店去累积下工作经验,学习学习,恰好在整理资料的时候,在网络上看到不少关于大型书店中吐槽工资比较低并且每日工作非常繁忙的吐槽,今天我们就拆解一下能从招聘软件上扒出来的数据,因地区限制,我们就只参考上海地区的数据。
好,看到这里,首先3家大型书店的职位都是一样的营业员,只有茑屋标注了底薪,实际拿到的工资就算最低,4-5000,再扣去五险一金后,拿到手就是3-4K。暂时就不讨论这些钱在上海能干嘛。
就看看工作范围,综合拆解一下以上3家门店的细节:
·负责接待来店的顾客(怠慢了就投诉你);
·负责搭建产品的展示(想展示商品的创意);
·负责维护整理产品的陈列(陈列时有顾客就要优先顾客);
·负责清洁场地的整洁(兼职保洁);
·负责熟悉会员的资料,防止客户流失,吸纳新会员(就是做营销冲会员);
·负责收银操作,独立进行收银工作(还要当收银员);
·负责打包产品,熟悉各种产品的包装方式(还要当打包员);
·负责到货后的搬运(到货后也要搬货);
·负责店内的防盗,防损(少了坏了都得找你)。
拆解开后,似乎看着工作内容也并不太多,但是几乎每天都有新东西到货,所以工作内容需要每天循环重复无数次,并且上班的时候不能坐着,不能看书,每天还要参加非常多零零散散的培训。
“营销数据不好还要被说,一堆大大小小繁杂的事让你觉得每天都很忙很充实,实际上你根本就没学到什么,对于自己想开店一点帮助都没,现在想找工作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一技之长!” 这段话是一位在某书店工作3年的粉丝的吐槽
复盘
总结出来以上几种模式的特点:
1,整租后转租,二房东模式,或者直接转租出去,我就是房东;
2,独特的进货渠道,我有你们在网络上找不到的东西;
3,有行业规模效应,或者是细分品类优势,拥有话语权,降低成本和风险;
4,有教辅书的渠道优势,跟XX学校有合作,稳定批量出货;
5,另辟蹊径,利用互联网营销造势,保持自己的热度;
6,自己家有门面,开一家温馨舒适的理想交流书店,不用担心租金问题。
以上的优势,如果一项都没,那么真不建议深入做这个图书行业里了。复盘下来真的想做高品质的独立书店想赚钱真的非常难,总体来说真正意义上的书店并不是一门好的生意,但是对于社会贡献来说是巨大不可估量的,如果不介意营收,只是想创建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那没问题,但为了赚钱,那一定要多多考虑。毕竟实体书店表面上在复苏,但这种复苏很大程度上依托了政策和商业巨头们,文化空间的存亡要倚靠他人脸色,它自身就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如果某天政策和巨头们对实体书店淡漠了,那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