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运气?毕竟,很多企业家把自己的“管理失当”也说成是“运气不好”。有没有比较靠谱的研究?运气能改变或是提升吗?
作者丨信陵
春节期间,收到了很多祝福,也送出了不少祝愿。印象里,祝福的话,除了快乐,最多的词就是吉祥或是吉利。这说明无论生活还是事业,大家都希望新一年有好运相伴。
想起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2012年,雷军荣获创业邦年度创业人物。颁奖仪式前,台下一位投资大佬和雷军聊天:获奖感言准备讲点啥?雷军说:感恩运气。大佬开玩笑说:别砸场子。都靠运气,大家还听你讲啥。
雷军没吭声。
创业邦CEO南立新与小米投资人童士豪为雷军颁奖
上台之后,雷军说:小米有一点点成绩,一年做到100亿,85%是因为运气。这不是谦虚,我来这里讲运气肯定不是大家想听的,但作为一个20多年的创业者,我认为这是事实,谁都不能例外。
雷军接着说,教科书上说,成功是99%汗水加1%的运气,但有好事者考证,1%的运气超过了99%的努力。我认为,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上天。
最后,雷军给了创业者两个建议,一是承认运气的重要性,理解失败。但同时要坚持在创业的路上排队,总有一天馅饼会砸在你嘴边。
在论坛之后创业邦的采访中,雷军阐述了“飞猪理论”。他说,盖茨和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BAT盛大携程都诞生在1999年(PC互联),而小米的成功则得益于移动互联(以2008年iPhone推出为标志)。
之所以铺垫这么多,是想说明一点:成功的大佬并不避讳谈运气。换句话说,运气确实存在。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运气?毕竟,很多企业家把自己的“管理失当”也说成是“运气不好”。
有没有比较靠谱的研究?运气能改变或是提升吗?
目前,关于运气的研究,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是美国脑神经科学家、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神经科临床教授詹姆斯·奥斯丁(James Austin)的成果。他在1978年出版的著作《追踪、机会与创造力》(Chase, Chance, and Creativity:The Lucky Art of Novelty)里给运气做了一个分类,简单明了,受到了读者,尤其是商界人士的好评。
著名投资家马克·安德森、演说家哈维麦凯都亲自撰文推荐过这本书。在很多市场,基于奥斯汀研究的励志或是心理辅导课程经久不衰。
奥斯汀把运气(他称为luck 或是chance)分为四种:
1. 纯粹的运气(Blind Luck)
就是靠天吃饭,等待天上掉馅饼。比如,街上买彩票,去澳门赌博,不能说赢的概率为零,但结果不可控,个人和团队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身陷澳门,即便不下牌桌,也提升不了赢的概率。
2.跑出来的运气(Luck from Motion)
就是勤奋。意思是只要总在那里折腾,就有机会。雷军说的“成功靠99%的汗水加1%的运气”,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1929年的一句话,意思是勤奋比灵感重要的多。后人对这句话有演绎(说下半句是,没有1%,那99%都没用),没有依据,我们权当是调侃。
勤能补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很多人很努力,但跑错了路,或者时机不对,都达不到效果。雷军说的互联网时代的几波创业,就是这个道理。时势造英雄,顺势而为,才能结硕果。逆势而动就难成大业。比如,带宽跟不上,做视频就很费劲。
3.给有准备的人的运气(Luck in Preparation)
这个道理大家普遍认同。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大脑(Chance favors only the prepared mind),是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的名言。他的语境是科学观察,其实也适用于商业领域。
如果你对某一行有认知或是技能上的积累,就能识别别人“无感”的机会。
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说,雷军做手机,很多人不看好。但IDG之前投过很多手机设计公司,再看到小米,有些信息点就能连起来,判断的正确度就高很多。还有,IDG能投中SHEIN,也是因为团队之前投过服装,投过出海,遇到SHEIN就能感知到确实有革命性的变化。
4. 独有的运气(Luck Unique to You)
指的是由于你自身具备某些特殊的价值(见解、口碑等),运气会主动降临。
设想一下,如果你在某一个行业有很高的声望,别人碰到啥事都来找你,你想见谁也都很容易,你的运气肯定不会差。
运气主动找上门,这恐怕是最高境界。但运气为何而来,其实是因为你创造了出来的某种“人设”。好的“人设”就是一个磁场,能产生能量,吸引创意、人才、商机,种种运气的叠加还会产生“复利”效应。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靠“有准备的大脑”(即获得专长),还需要有意识地培育独到的思维方式、品行操守,以及品牌形象。换句话说,你的想法、言辞和行为都决定了你的人设,也导致了未来的种种机缘巧合。
关于第四点,商业人士特别推崇,因为这意味着人可以创造运气,从而改变命运。
最后说句题外话,奥斯汀的运气理论虽有很大市场,但书的销量却是差强人意。1978年首版,直到2003年才有机会再版,但国内一直没见到简体中文版。不知出版商是不是因为内容和书名太学术,担心销量不敢引进。
看来,好的内容也需要营销。研究表明,很多创业公司失败,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市场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产品存在。
目前大陆上能见到奥斯汀的两本书,一本是《预见:沉思和冥想的力量》(Zen and the brain: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meditation and consciousness),九州出版社出品的简体字版。另一本是台湾远流版的《禅与脑:开悟如何改变大脑的运作》,繁体字。作者在美国的另一个身份是著名禅学家,有兴趣的可以买来读读。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