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这个品质在这个时代不能再给年轻人带来“正面意义”了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指北(ID:hlwzhibei),作者:冉阿树,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努力”这个词,在当代语境里是个变量:
通常它是一个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评价,作为褒义词用来指代被评价者非常辛苦、态度良好、相比于其他人付出得更多;也可以作为动词,常见于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比如“你要努力”“我要努力”——这时候“努力”就变得很物质,不再形而上地强调“辛苦程度”和“主观态度”,而是旗帜鲜明地期待“得到更好的结果”。
最近几年更流行的用法,是把“努力”当成一种自我调侃。最典型的是把“努力”和“奋斗逼”“内卷”联系起来,这种用法里的“努力”就变得非常微妙,既不物质也不荣誉,有时候是用来解释(或者释怀)“自己为什么看上去很累却没有成功”,有时候可以用来暗示“这事儿别抱什么指望”。
总之在当代年轻人的聊天记录里,“努力”和“阴阳怪气”大概率只有一步之遥,被尽可能地局限于职场、宣发等“商业性社交场景”里。
但“努力”不再重要了吗?“努力”真的和“笨人笨办法”划等号了吗?“努力”这个品质在这个时代不能再给年轻人带来“正面意义”了吗?各种新生活方式、新职业的出现,会对“努力”的定义提出新要求吗?
我觉得这些问题仍然需要严肃讨论的必要,并且相信它们的答案并不像社交网络表现出来的那样“躺平”,“努力”在这个时代仍然是一个值得自己“骄傲”的身份标签。我设计了几个围绕着“努力”的问题,找了几位不同行业的朋友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年度总结”,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大家也可以回答这些问题:
-总结一下去年的工作;
-这些工作经历能够让你收获成就感吗?
-这些工作经历改变了你的心态吗?
-你觉得自己去年还算努力吗?
-提出一个看上去需要“努力”的新年目标?
01. 宠物医生斯文的“努力”总结
去年工作(我认为)是非常非常非常努力,相当努力,这辈子都没这么努力过。(原因)可能是自己跟几个朋友一块儿开医院,然后从打打工人,变成半打工人,变成老板这种状态吧。
(工作状态)忙还是忙,但是是看着那些动物病怏怏地进来,然后开开心心的能跑能跳的出院了,那再累也值得了。
但也确实心态有了很大变化,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更累了,然后就更接地气了,毕竟跟周边居民打交道真是累,从打工人变成老板,考虑的事情也更多了——这医院以后怎么经营啊?怎么发展啊?大家以后要怎么努力赚钱啊?买点儿什么机器呀?怎么对动物更好啊?怎么在医疗(技术)上进步啊?怎么提高我们护士医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啊?——每天都是考虑这些事情,真的超级累,挺不容易的,只能说累并快乐着。
希望新的一年,能够给更多的小可爱带来健康,和自己的主人幸福快乐地在一起。
02. 汽车自媒体人麦师的“努力”总结
2021年的工作总体还算是平稳,可能是(因为)有了2020年的经验,整个汽车行业也在疫情不断反复下渐渐找到了全新的节奏。不过由于身份从主流媒体向自媒体的转变,感觉竞争对手突然多了起来,跟着他们不知不觉也卷了起来,(于是我在)2021年也被逼着学习了新的技能——剪视频,拍摄、剪辑、文案、配音,媒体人一条龙学习课程全部学习中。
(可能)回头看看其实是好事。
要自我评价努力不努力的话,准确的说应该是“普通的努力”,因为爱好和副业占据了不少精力,领导应该看不到,但去年自编自导一个剧情类的汽车体验视频,这是全新的尝试,让我很有成就感,最后的效果自己也比较满意。
去年最大的心态变化就是“变化出现的时候不再慌张”,(原因)也许是有了2020年、2021年的见闻,即使汽车行业和媒体行业继续艰难前行,即使我作为(跨行)汽车媒体的创业者,我相信“让自己的变化跟得上行业的变化”,那我就会有收获。
新年到了,我就想对去年的自己说:虽然辛苦了一点,但路好像走宽了一点,这就是好样的,2022继续。
03. 学法律的音乐人ZCC的“努力”总结
去年我在一家国企担任法务主管,简单来说,工作内容就是审合同、回答客户咨询,然后给一些特殊案例出具相关法律意见。另外公司的一部分官司需要我出庭应诉。
这份工作是很能收获成就感的。之前和某客户的谈判,因为是劳务派遣、属于三方关系,我代表公司在他们两方之间斡旋了两三个月,最后帮他们达成了和解。也因为这件事(的难度),我的领导觉得我成长了很多,主动找我,说帮我报名参加优秀员工评选(但我自己不想去大庭广众下演讲(领奖之后的程序),所以告诉她我放弃这份荣誉)。
去年的第二个成就感,是参加平凡人演唱会。
平凡人演唱会(以下简称“平演”)是成都的一个文创项目,已经运营了七年多。我去年被项目组选中,得到了上台演出的机会,现在留在了项目组里,成为了一名常驻的志愿者。
从“参赛选手”到“志愿者”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做一次单纯的音乐竞演比赛,但由于赛制的要求,我需要当着大家的面(第一次)分享自己这几年的经历(关于家庭、学业、职业),四舍五入,我第一次开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演唱会。
没想到的是,演唱会结束后我得到了很多人的肯定和喜欢,像“平演”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其他参赛歌手,就成为了我生活里的朋友。他们会给我肯定的评价,还会给我直接的赞美,直言不讳地“欣赏我”。
人都喜欢被夸嘛,我很开心,也更有动力和勇气做自己。再加上去年我的音乐作品在网易云播放量实现了连续几天的破万,我感受到了“音乐人最根本的感动”——
自己的歌,有人喜欢听。
这样回顾来看,我确实做了很多事,朋友们都觉得我很努力。
但我自己觉得还好,努力在我这里的前提是“换取到了一定的物质收益”,但我做事情(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喜欢,因此我更倾向于把我做的事情定义为“做自己”(而不是努力)。
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整个人更柔和了,更懂得尊重和理解别人和自己的差异性,还有就是“知道自己不足,但是依然自信”。这不是膨胀,也不是自卑。
新年我的目标是要创作一首新歌,中国风,新的尝试。想对去年的自己说:你很好,但是不要膨胀,继续加油,要走的路还很长。
04. 新传研究生二丫的“努力”总结
总体上还算努力吧。
学业上,去年稀里糊涂进入了一个项目,接着进入了可以形容为“学术生产”的生活节奏中……目前的成果是(课题)写完了一稿,卡在了第二稿上。
工作上,去年加入了一个和个性相符的自媒体,接触到了和个人调性相符的选题,和团队老师们学习了很多奇奇怪怪又有趣的新知识,稿子获得了认可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感谢团队里的编辑老师帮我改稿子,在“学术生产”的过程中很想念大家。
这或许就是两开花吧,拿着论文参加了两个会(学术会议)、去思考了一些以前没想过也没想到的问题;实习期间创作的内容被权威媒体转载,有的稿子也得到了不错的浏览量。
要一句话形容的话,我比以前更有些执行力。
整个2021年,我感觉自己会慢慢接触一些以前没有接触或比较抗拒的事情,也会慢慢开始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在尝试寻找对外开放和保持自我之间的那个平衡点上缓慢地推进了一点点。睡眠质量比以前好了。
但我肯定还可以更努力的。新的一年,有什么想做的和想说的就去做了吧,别憋着。
以及在岁末遇上了喜欢的女生,而且我们在一起了。
05. 音乐公司统筹绿子的“努力”总结
我的工作主要是做线下音乐演出这一块,在疫情的时代,这一块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等待。
所以去年我想努力,但是现实让我躺平。能够算得上“努力”的事情,能想到的就是参与了大麦的虾米音乐节,因为那几个月工作时间长一点。
当然我其实应该算幸运的。之前做过音乐杂志,现在顺其自然地做了音乐统筹,能和我自己喜欢的优秀的有才华的原创歌手共事一起工作,整件事描述出来就很有“成就感”——看到大家踏踏实实生活与创作,会让我觉得在北京的一切都值得。
之前上班也经历过996,那时候下班回家直接倒头就睡,一点生活都没有。后来换工作的时候,就想着要换种生活方式,因为我虽然生性很懒,能躺着就不坐着,但是仪式感和生活感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我现在一周基本都会在家做两次饭,哪怕还是一如既往地懒惰,做饭的时候燃气没有了,电锅也能做。
我有很努力的朋友,我就不属于那一卦。我爸也懒,我现在(懒)就怪基因,让我骨子里不喜欢那种太努力的生活。
也不是没努力过,坚持最久的努力是努力分享快乐(搞笑的东西必须要第一时间和朋友分享)。工作上也努力过,做音乐杂志的时候都是“为爱发电”,联系艺人、写稿子,都是免费的。
很遗憾,我的努力没有被珍惜,人会习惯性地轻视“免费”的东西。像那吾克热的团队啊,真的是很“机车”,半夜四点还叫我改东西。黄子韬的团队还叫我在他的照片上P个蛋糕,真的不知道自己在搞啥。努力没有一个好的反馈的话,一下子对努力这俩字就有点免疫了。
两年前我做过的一档恶搞综艺,《青春没你》,slogan就是“越努力越不行”,结果被网友喷了,说什么消极负能量。
我觉得努力过的人才真正知道我在说什么吧,努力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大家都经历过,但是也没有放弃努力,我觉得这才是生活需要的勇气。
新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毕竟两年没回家,太想家了,不过对于我来说,还是要努力,努力不被老板开掉。
想对新年的自己说:以快乐为主,要更自在一点。
06. 公交公司基层美杨杨的“努力”总结
2021的代名词就是“熬”。进公交公司一年多了一直不定岗,5月份突然被借调到分公司负责服务管理。我从来没接触过(这份工作),业务不懂,再加上需要管理的人员又多,大概有三四百一线员工,这让我压力山大。
但分公司部门领导很认可我,认为我是上手最快的(新员工),这很让人有成就感。特别是在KPI这件事上。乘客投诉率是公司给分公司下的考核指标,考核标准是每百万人次只能产生投诉5件/月,如果超过了这个数字,分公司领导、相关管理人员都会受到影响。
我一个完全没接触过(公交公司基础管理岗位)的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焦虑指标达不到,怕自己让整个部门的工作质量一下子就变得很差。
还好稳住了,而且有了明显的进步。
2022年,继续加油,熟悉新的工作岗位,习惯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总之就是去享受一个人的美好,活出自己。毕竟周围朋友大都结婚了,(生活节奏)不能再依赖(朋友),要习惯她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
07. 人力资源管理MOMO的“努力”总结
去年真的很努力,毕竟因为一些项目的原因,我一个人带着一个实习生完成了超量的工作,完成的那一刻真的觉得自己太棒了。
我在一家公认的大公司工作(按照自述者要求,具体是哪家公司保密)。大公司和小公司最本质的区别是制度更完善。在完善的制度体系里做了几年HR,我把面试总结为双方都撒谎的过程,我在其中的角色很像最近网上流行的说法,“工贼”行为。
其实严格说来也谈不上背叛了工人阶级,只是有时候确实会粉饰一些公司福利,Offer上的条款交给法务使劲抠细节,每到这个环节我就有种给劳动者设计圈套的感觉,毕竟一旦“出事”受到更大损失的肯定不是公司。
大公司加班太严重了,能在九点之前走就是最好的事情了,部门内部的内卷就更加厉害,下班不带电脑回家在同事看来就是翅膀硬了。
自从做了这份工作之后,我从来没有在工作日看到过夕阳。有一次下班早了,我第一次发现原来那个晚上六七点街上有那么多人,阳光还是很明媚,空气好新鲜,那种感觉真的好幸福。
不过这样的工作还是有点成就感的,尤其是看到招进来的人很喜欢公司,公司的人对她也很认可,成就感满满的。不过也有一些奇葩的面试者,一来就跟我说有抑郁症,搞得我整个人很懵,听他说完,我怎么感觉他就是一个书没有读很多但是想很多的啃老族,人一下子就愣在面试现场了。
整个2021年,心态可以总结为三个字——不值得,我是说为了工作这样不值得,一点生活都没有,不知道在忙个啥,回看也觉得没啥意义,想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好好地生活。
职场太复杂了,尤其我这里,HR像是一个职场的港口,形形色色的人都要过我这里一遍,接触的人越多,我发现我对人的信任度降低了很多,情绪很容易被人煽动,好长一段时间我才调整过来,然后感叹时间真的太宝贵了,我下意识地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社交。
想对去年的自己说:感谢你在工作最痛苦的时候爱上健身,为自己排解掉了很多负面情绪,也感谢你懂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谢谢你一如既往地坚持乐观与善良,希望你可以坚持这两个宝贵的品质。
2022年,想顺利地换一份工作,脱离烦心的事情和烦心的人,不断提升自己。
08. 茶叶合伙人秀爷的“努力”总结
去年由于疫情,工作室的业务板块受到了一点影响,但是好在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了,总体来说影响不是很大,甚至还有一点点小小的突破,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努力的。
对了,除了日常的一些基础工作外,还学会了记账、理账、核算项目。
工作室搬家对我们来说影响挺大的。之前(工作室)是在青羊区浣花溪,今年搬到了天府新区。虽然新工作室地点离市区是挺远的,但是在新的工作环境下,有了新的朋友,一些新的调整就是在这些新基础之上展开的。现在重新运营了超过半年的时间,同事之间的相处,业务调整的适应程度,都比预想得好。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变得“主动”了。以往工作和社交的时候,我总是处于偏被动的一个状态。就用微信举个例子,如果我有一个什么需求或者疑问需要联系,以往我的选择就是在微信上直接留言,然后等待别人的回复,等待的时间可以是半天、一天、两天,都有。
这个习惯在今年就打破了,自己打破了自己那种比较胆怯、害羞那种心态,学会了主动出击。
如果对方两分钟或三分钟没回我信息,我肯定会一个电话或者一个语音打过去,然后直接询问他,“你觉得这件事情咋样”“你觉得我这样子做行不行”。
这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改变。
心态也更沉稳了一点,之前自认为是蛮慌张的一个人。遇到一些事情,比如说某个需求没有和客户对清楚、某个朋友今天对我有点小情绪,都会让自己陷入一个很慌张,很恐惧的一个状态。
我在想可能也是因为之前提到过那个(性格调整为)主动出击吧,挺有效果的。简单来说,就是当你感到困惑的时候,需要主动去寻求解决,主动可以让工作上的一些疑问得到解答,可以让朋友交往中的一些壁垒得到解决,心态更稳就是一个结果。
遗憾也有。由于去年一心都用在工作上,平时就很少去学习了。之前(爱好)的书法,还有看书计划都被搁置了,所以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今年是一定要倍加努力,把自己丢掉的和错过的一些东西,慢慢找回来。
所以新的一年,希望在一个大家都喜欢和羡慕的行业“卷起来”,借口少讲一点,多学习多增长见识,对得起大家的喜欢和羡慕。
09. TOP2在读博士小桥的“努力”总结
去年一个重要节点是完成了从研三到博一的一个转换,完成了自己硕士毕业的答辩。平常除了完成日常课业,也参与到导师的“应对公共危机舆情的项目”课题,主要研究一些危机和社会治理相关类的东西。
另一块是和公益相关的活动,在学校的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参与推进无障碍相关知识的学术沙龙和讲座,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服务于无障碍事业和特殊群体,包括孤独症或者视障、听障群体等等。还参加了冬奥会之后将要举办的冬残奥会的研讨会。这学期也加入了学校的“学生无障碍研究协会”社团,担任副社长。参加了2021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和相关的国际组织,包括残联的工作人员一起,“希望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些实打实的帮助吧。”
其实因为事情很多,时间会非常非常紧,自己也有很大的压力,就总是想着怎么样可以分配好精力,把所有事情都完成好。不过这种压力可能也是某种动力,每天睁眼就会想到有哪些今天要做的事情,然后一件一件去做就好了。
去年参与了郑州暴雨的线上志愿者工作,这件事对我心态上有一定的塑造和影响。
因为其实在这件事之前,我是一个比较锋芒毕露的人,我会在意我取得了什么成绩、拿到了什么证明或者是受到了多少人的肯定,在这之后,我能感觉到自己整个人变得更温和一些了。我会发现在完成自己的工作的同时,去参与一些有益的、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因为那些事情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举手之劳,就算辛苦也辛苦不到哪里去,但对真正受这些事情影响的人来说,那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自己价值观(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定改变吧,可能表达起来显得有点宽泛,但我在这件事之后想明白的一点是,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不能只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7·21郑州暴雨期间,我和另外一个小伙伴属于是随时on call的那种,如果有危机情况联系不到分组的负责人就可以直接联系我们来帮忙协调和解决。在我真的一次次收到受困信息,又转而去对接救援队和救援物资的时候,真的会感受到自己身上那种使命感——也许它一直都在,但因为灾难,它被放大了,让我切实感受到了。
这次经历会带给我一些心理上的反馈,我会觉得这不是获得了哪一种具体的财富或者荣誉能够替代的。
另外一件让我印象很深的事情是,在当时的志愿者小组里面也有身处灾区的,但突然就有几个人联系不上了,无论如何都联系不上,那时候自己忍不住想“他们是不是已经不在了”。当这些具体的事情真实地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时候,会真正地觉得,人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存在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很多意义。
如果认定了某件事情值得去做,那就不顾一切,无论结果如何,因为过程中或许能收获更有意义的东西。
10. 乡镇体育兼数学老师FRANK的“努力”总结
去年我刚毕业,考到了一所乡镇学校任教,在镇上租了房子,每周五天待在学校,周末开车回城,过着工资刚好够养活自己的日子。
一进校就被通知在体育课之外需要再带一门语文课,我自己的普通话都分不清F和H,真教了语文太拉闸了,就严肃的拒绝了......我想说尽量全排体育课,结果最后通知我去教一年级的数学,实在拒绝不了了,想了想自己的数学思维应该能勉强应付,就答应了。
在乡镇学校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为教师数量不够,大部分老师都是主教语数,副教自己的专业课。(因为兼任数学课)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在误人子弟,“耽误他们的未来”,但又觉得不能因为这个理由消极怠工、持续摆烂,所以一边学一边教。
因为大学期间也一直在带课,所以适应老师身份还算是比较快。一周大概有20节课左右,带自己班的数学和体育课,同时还要负责学校的打印室,一个月额外有350元的乡镇补助,(乡镇学校的工作节奏是)能“压榨”年轻老师,就会尽可能“压榨”。
我会选择在周末和寒暑假在篮球机构带课。毕竟虽然教数学,但自己的专业还是不能丢。当然了,带篮球课就是累、非常累,比在学校上课还累,因为一上就是一整天。
第一学期学校工作其实做得不太好,下半年又多了个班主任的身份,忽然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感,于是决定要比上半年努力更多。
也有“小骄傲”的时候,上半年教的班期末成绩年级垫底,下半年期末冲到第二名,把另外一个兼任体育和英语老师带的班级打败了。
学校有两个校区。由于教学计划安排,上半年教的学生,下半年要转移到二校区上课。有一次我去二校区办事的时候,那群孩子把我拉到了教室了,一直和我说话,试图留住我。
我也很喜欢每天走到班级门口,就有一群娃娃们一边喊我一边跑过来拉我的感觉,那一刻我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自诩“新时代人气偶像教师”。
其实乡镇学校的日常工作不多,管理相对来说也比较松懈,没有很高的成绩要求,管理制度考核也不完善,有课就去没课就走,老师们中间调课换课也比较随意。有很多年纪大一些的老师家在城市里,但也不愿意往城里调,因为这儿实在太悠闲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很容易会松懈,但突然砸来的班主任(工作任务)可能是一次成长,会感受到整个心态上的变化,责任大了,一个班的学生需要负责,要上课,还有很多琐事需要处理,每天都很充实,有一种低开高走的感觉。
三年后可以申请考调,调回城市里,我不想要这种悠闲,想的是快从里面爬出来,我要回城里。其实也想过如果不当教师会是什么样子,但想来想去,觉得也还是三点一线,还是打工人。
我还是希望不那么早就望到自己人生的头吧,之后可能会考虑往行政那方面发展。新的一年,好好挣钱吧,教好自己带的学生,把周末篮球搞好,未来的路且难着呢。
11. 北漂品牌推广二锅的“努力”总结
想起上周跟老板单独对话时,他问我这一年有什么收获,当时我只想礼貌微笑,优雅散会。
大概是从爆发性的努力到心理防线的崩溃后,用残存的职业道德,把没有市场和个人价值的非专业性工作,硬拉扯到最后几天的操蛋的一年吧(这句话比较拗口)。
严格来说,按上市公司的算法,我这一年还没结束,我还在Q4苟延残喘,这一年的屁股还没擦干净,明年的烂摊子又叫嚷着要开始画饼了。
其实已经对努力免疫了,因为我加班很多,连我的乙方都说,我基本没有见过你不加班的时候,论加班,你真是我亲爸爸。
我以前总觉得,我多做一点,职业突破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但是这一年几乎完全证明了我这个愚蠢的想法真是太蠢了。现在大多是被卷到两三点时候憋出的加班配图朋友圈,除了发完之后的空虚,没有什么划过了肠胃和思绪。
我们常常会把重复劳动的漫长过程当做成就,醒醒吧,这是你又浪费地球资源无效呼吸的一天。
四月的时候我遭遇了部门相似职能的同事大批离职的情况,当时我也拿到了薪水翻倍的offer,但是始料不及的是同事跑得太快了,刚刚好又快我一步,我提离职的时候,老板差不多已经到了情绪的顶点,谈话的时候他站起来对着我猛地锤了下桌子,直接把我眼泪都给震出来了,后面想说的话都噎住了,他说了什么我也晃神完全没有follow到,我觉得大概遭遇了新型的职场精神光波攻击,整个人被以为到手的“新开始”打造起来的自信和神采都在那场谈话里涣散掉了。
我给自己找了很多理由去对冲留下来的决定:
老板对我帮扶的恩情这个人情债我早还不如晚还;他现在没人帮忙业务肯定做不下去啊,别人走了这个能出showcase的项目肯定是我来做啦;现在的同事都很好职场关系nice去别的地儿又得重新打地基社交成本也很高啦blabla。
但上半年同时操盘四五个项目每天两三点下班的时候,我还是明显感觉到那种麻木又停不下来的机械感,感受不到身体和精神的重合,眼睛总是直勾勾地看着屏幕,但没有一个字往脑子里蹦,没有什么创意,灵感和文思泉涌,每件事能做完把复盘PPT美美地做出来就已经是这个项目的宇宙尽头了。
结局也很显然,我和五六点就下班回家奶孩子打游戏泡吧的同事并没有什么不同。我被平庸的职业表现折磨得内分泌失调,他们被提前养老的生活温水煮青蛙,我们都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说道说道的年终总结,他们或许不需要,但目前在家放假也办公到2点的我可能已经到了止损的最终篇章了。
老板其实也问过我,感觉去年有什么变化没有,我说从我价值体系上看,没有,我只是完成了你想要向上汇报的工作。他笑着说我觉得你今年有很大的提升啊,大家都觉得你变nice了好相处了,大家都很喜欢你,我觉得这就是你最大的成就。
我当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职场有时候需要的也不是什么不可被替代的能力,它就像幼儿园里通过丢手绢投票交友的模式,被手绢组多的小朋友,才是最闪耀的那一个。可能被磨平棱角的人才是职场最喜欢的社交模板人。
所以带项目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当个leader去当个linker。这也是我在飞书的播客上听脱不花说的一句话。在现在的职场,能够有效链接资源和人去达成商业目的管理方式才是高效的,这个世界上聪明人那么多,用好他们的脑子不比自己这种半吊子干活干得漂亮?这么说感觉自己还是咖啡喝少了,总把梦里的东西带到白天来。
年后的话,希望像一个火箭,每往上升一段就甩掉一些负累,一些助推器,如果它只能带你到这里就分手告别各自去往各自的路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