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带来效率与进步,推动变革与创新,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和小心地避免数字化的陷阱,任何进步都有其退步的一面,任何技术都有其阴暗的一面。

1

警惕数字毒素陷阱


(资料图)

数字化最大的风险在于丑恶的人性和社会的阴暗会被科学的外衣美化和包裹从而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诱导和欺骗大众,并且可能被固化到数字系统和数据要素中,嵌入到整个社会的每个细胞成为无法被剔除的毒素,每每想到这一点,其实都令我们不寒而栗。

2

警惕数字固化陷阱

数字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流通性,但是内含的伴随性风险是对结构的固化,特别是那些与各类规则制度深度融合的数字化进程,制度规则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抑制创新并且会抑制制度规则的优化,数字系统和数据会主宰和主导结构的变化,但是数字集团自身会成为新的利益集团,当然,最值得警惕的是传统结构与数字结构的深度融合之后的既得利益化带来的固化。我所说的结构固化既包括市场结构、社会结构,也包括治理结构,甚至包括心理结构、利益结构等等。

3

警惕数字过载陷阱

数字技术对社会的浸入制造了大量数字化的系统,在同一领域和同一问题上,来自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主体的异构的数字系统交织交缠,形成一种数字化的过载现象,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负担和混乱的来源,要警惕这种过载所带来的数字系统运行风险,以及造成的浪费。

4

警惕数字孤岛陷阱

数据要素化的进程与数字孤岛化的进程正在相伴而生,人人都把数据视为要素资产氛围与数据安全的激进思维管制可能撕裂数据统一要素市场的形成,有时候感受到的数据海可能只是更大的孤岛营造了一种幻觉。数字孤岛甚至比信息化孤岛更加需要警惕,数据的一体化可以裹挟和整合各类要素更容易制造更大的孤岛,并产生非孤岛的幻觉。

5

警惕数字万能陷阱

数字化当然不是万能的,虽然人们往往会对数字化有两个极端的误解,一是数字万能的幻觉,一是数字无能的错觉。数字化只是工具,并不能作为目的,工具能否发挥效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和工具应用的环境,如果一个自行车赛手穿着溜冰鞋去打汽车拉力赛必然不过有任何好的名次,很可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行业的数字化,相信熟悉万能但是人和环境有没有适应性的调适,然后进入数字无能的失望。警惕数字万能正是为了避免陷入数字无能的极端。

6

警惕数字歧视陷阱

数字技术显然具有放大和制造歧视与不公平的能力,数字素养的水平和能力在整个社会并不是一个水平面,每个阶层和组织、个人所拥有的数字资源更是不对等,新一代的贫穷是数字贫民,以及对数字贫民的数字歧视,这种歧视可能会被嵌入到依靠数字技术和数字系统支撑运行的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进一步扩大数字贫民的群体。

7

警惕数字隔离陷阱

数字技术更容易制造新的围墙,从而产生数字隔离,原本囿于成本和技术的原因无法实施的文化、经济、心理、社会等隔离在数字化驱动下将会得以实现,从而制造数字隔离,这种隔离可能是以善和科学的名义加以施行,数字隔离会撕裂社会,撕裂共同意识和社区,制造原子化的社会结构,我们需要特别的警惕。

8

警惕数字枷锁陷阱

以善治的好意特别容易制造数字枷锁,可能是管理者的良好愿望,可能是技术专家的无知,可能是舆论的一次未经反思的喧嚣,管理的有形之手可能就会多了一个数字化的微观工具、微观的放大镜、可以透视的望远镜,个人和社会的运行被精准雕刻指导,从而形成数字枷锁,虽然数字技术给予了这种入微的能力,也不应该去制造数字显微镜数字透视镜数字放大镜,更别说数字枷锁,没有人会是数字枷锁的受益者。

9

警惕数字失能陷阱

数字化的过载以及数字化的无所不在的浸入,造成数字结构与实际的结构的不一致性,产生数字与真实两张皮,各种运行互不相干,数字化失去与真实世界融合的能力和机会,“数字失能”随之而来。我们对待我们的世界时的一种理想主义治理的惯性,是容易产生两张皮的原因,特别是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对真实世界的改造和重塑的幻觉加大了数字失能的严重程度。

10

警惕数字涌现陷阱

数字系统日趋复杂,数字规则日趋复杂,数字网络日趋复杂,随着数字系统之间的互联,异质、异构、异态的系统、数据、规则、思维诸多要素在数字空间碰撞震荡融合演变,不可避免的是数字涌现,可能是好的涌现,也可能是坏的,特别要警惕坏的数字涌现,因为这个概率可能更大一点。

警惕数字化陷阱,是为了让数字化更好地服务,认识到这些陷阱,对于理性认识数字化有些重要的价值。

本文成稿与出差返程的高铁上,依然是在手机上爬格子。对我而言,手机敲字效率更高,因为电脑爬格子,就会老想着看手机,在手机爬格子就省去了切换的想法,反正手机在手,反而更能沉浸进去。

这是一篇对数字化反思的小文,我认为我们需要保持对技术的冷静和理性,才不至于成为技术和数据的奴仆。故此分享给数字化的同仁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