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环境好了,小区的事情小区居民做主,邻里关系都和谐了不少。”在谈到小区近来的变化时,宝山区杨行镇康桥水都2600弄大号小区的居民陈先生这样说。曾经的“三多”(随意停车多、矛盾纠纷多、居民意见多)小区,在康桥水都居民区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治理模式下,呈现出温馨美好、和谐有序的新面貌。

康桥水都居民区由9个独立小区组成,小区居民住户2507户、实有人口6400人左右,由于各个小区之间的房屋类型、基础设施和人员结构都有较大差异,社区管理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

2600弄大号小区是康桥水都居民区9个独立片区中最大的一个小区,共有404户、近1200人。按照以往的议事规则,相关事宜需要征询9个小区的业主意见,无法满足解决各个小区的差异化问题的需要。为此,康桥水都居民区党总支协同业委会修订《议事规则》,并在各小区组建自治小组,改变原有单向、低效的治理方式,通过“自治小区”模式破解超大社区管理难题。


(资料图片)

从“小组织”到“大社区”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小区个性化区域问题个性化解决。康桥水都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通过“党总支领导+小组执行+居民参与”的新模式,以“挖掘楼组能人、成立自治小组、打造自治小区”三步走的新路子,畅通基层治理的“微末梢”,形成“自治自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居民区党总支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从楼组长和志愿者中推选出“楼道召集人”,代表各自楼道的“发言人”与“联络人”,从中甄选出“精兵强将”,引导居民在每个小区内各自成立5-7人的“自治小组”,逐步推进9个独立“自治小区”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2600弄大号小区自治小组于2023年1月份正式组建,自治小组成立以后,建立了“四个一”制度,即一个微信群、一张值班表、一间自治小组接待室、一次每月例会,确保小区内问题的发现、沟通、解决与反馈形成闭环。

自治小组组建至今,线上线下召开协商会议20余次,实际解决了小区技防安装、文体设施改造、停车管理办法修订等大大小小10余件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

从“问题生”到“模范生”

康桥水都居民区党总支以“暖杨六连心”为基点,由楼道召集人收集楼道内居民实际需求,听取居民群众心声,引导参与者群策群力,以集体的智慧制定出相应解决对策。

“停车难”一直以来都是小区的头等难事。自治小组通过梳理“问需清单”,于1月制定了“三步走”的工作方案:一是安装全覆盖监控;二是制定符合小区实际情况的《停车管理办法》;三是合理规划车位改造、扩增项目,并逐一推进。2月中旬,顺应民意,小区通过了技防设备安装及《停车管理办法》的征询。全覆盖监控于3月上旬完成安装。《停车管理办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监控的设置位置也充分听取民意,在保护居民隐私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障了小区的安全。

在小区基础设施老旧问题上,小区业委会委员牵头,自治小组齐头并进,在1月到3月间陆续完成景观池护栏安装、非机动车棚加宽、篮球场地和健身场地地面的塑胶铺设、增设乒乓球桌、儿童足球场打造以及快递柜上的雨棚搭建等。后续还将建造一条“文化长廊”,作为小区各支文化团队才艺展示的舞台、环境优美舒适的休闲驿站以及邻里交流、放松身心的温馨港湾。

景观池护栏安装

非机动车棚加宽

篮球场塑胶铺设

健身场地地面塑胶铺设

增设乒乓球桌

打造足球场

快递柜上雨棚搭建

康桥水都2600弄大号小区通过“党总支领导+小组执行+居民参与”的“自治小区”管理新模式确保了居民群众“小事在小区解决、大事在社区解决、难事在镇层面解决”。下一步,2600弄大号小区自治小组的运作模式还将复制推广到康桥的其他8个小区。9个独立小区通过各自的“自治小组”,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实现“自治自管”,从原先“1个小区有事,9个小区来议”转变为“1个小区有事,本小区一事一议”,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被一一疏通。康桥水都居民区党总支不断丰富群众自治自管的渠道,从“无人问津”到“争相参与”,全社区面貌逐步实现从“乱”到“治”的根本性改变。这样的改变,也成为了小区居民“当家作主”的缩影。

这是在康桥水都居民区上演的“春天的故事”。今后,居民区党总支将持续推进“自治小区”管理新模式走深走实,努力形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

通讯员:顾颖飞

编辑:宋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