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冻结,股价暴跌,裁员潮……过去的2022年,对于科技圈而言是一个冬天。
美联储激进加息和美债收益率走高,成为成长股的估值杀手,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在美股主要指数中跌幅最大。纳斯达克100指数2022年至少蒸发6.5万亿美元,其中56%市值亏损来自脸书母公司Meta、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母公司Alphabet、特斯拉、微软和英伟达等八大科技公司。
对科技圈而言,2022无疑是一个漫长、艰辛的。我们梳理了2022年一些知名科技公司经历的至暗时刻、乃至品牌覆灭,分析背后的原因,希望找到一些启示,一起进入崭新的2023。
(资料图片)
1、在线教育陷困,万门教育跑路
2022年3月22日,万门教育被曝关门跑路。万门教育(万门大学)成立于2014年,号称“中国第一所网络大学”,主要经营职业考试、经济金融和IT与互联网等成人教育相关。
万门教育创始人童哲号称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生,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截至2022年3月,万门教育终身VIP突破3万人,以每位会员1.7万元的均价来计算,仅终身VIP业务,万门教育涉及的金额就至少5.4亿元。
2022年,由于经济大环境和双减政策因素的影响,在线教育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万门教育由于过于简单的内容模式以及创始人丢失教育初心,倒下是一个必然结果。
二、汽车圈头号骗子,“卡车界特斯拉”翻车
2022年10月,纽约的一个联邦陪审团判定 Nikola 创始人弥尔顿( Trevor Milton )犯有证券欺诈罪,检察官称他对其公司在零排放卡车和技术方面的发展一再撒谎。米尔顿面临最高可达25年的监禁。
2014年,借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32岁的弥尔顿创立了Nikola公司。Nikola被誉为是“卡车界特斯拉”,公司估值一度超越美国第二大车企福特汽车。2020年,Nikola被做空机构踢爆,弥尔顿靠着一个汽车模型和一个造假视频,将公司市值吹到340亿美元。
Nikola诈骗事件体现的不仅是弥尔顿的忽悠功力深厚,还体现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几年的浮躁和泡沫。
3、垂直电商陨落,蜜芽停止服务
蜜芽是中国首家进口母婴品牌限时特卖商城,由全职妈妈刘楠于2011年创立。2019年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蜜芽排名第224位。
2022年9月10日蜜芽App服务停止。蜜芽给出的APP停服的理由是”用户的购物习惯已经发生改变“。
不得不承认,垂直电商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以往,差异化的体验让垂直电商平台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如今,综合电商平台通过算法获得千人千面的能力,让垂直人群在综合电商平台也能看到垂直内容。
4、水土不服,昔日电商老大易趣网关闭
1999年8月,邵亦波和谭海音在上海创立易趣。一年后,易趣网的注册用户超过了300万人,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商网站。2002年3月,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美国eBay对其注资3000万美元,网站更名为“eBay易趣”。
2003年,淘宝上线后,国内的电子商务整体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但易趣网继续沿袭美国eBay的“收费模式”,在国内市场有点水土不服。在其他电商都转移到手机端的时候,易趣网仍然把自己封在PC端。2022年8月,易趣网停止网站运营,关闭易趣网站。
对于外企而言,本土化是最大的挑战。淘宝深谙国人购物心理,支付宝的担保交易模式,极大程度上打消了用户对网购的不信任。反观,易趣对电商发展环境以及激烈的竞争估计不足,习惯性照搬原有模式,最终走向关闭。
5、生鲜电商熄火,叮咚买菜大撤退
2022年5月,叮咚买菜相继撤出了安徽宣城、滁州,河北唐山,广东中山、珠海以及天津。到了10月,叮咚买菜再度宣布关闭厦门市场。
大幅收缩战线的背后是,叮咚买菜频频告急的现金流。成立以来,叮咚买菜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持续依赖股权融资输血。上市之后,叮咚买菜股价一路暴跌,短短一年多时间累计跌幅达82%,总市值蒸发亿美元45.6亿美元。
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开始爆火,一众巨头纷纷进场。然而,以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从“资本宠儿”到“资本弃儿”仅用了三年,前置仓模式遭遇大败局。
6、承压之年,小米迎来至暗时刻
2022年对于小米而言,是非常艰难的“承压之年”。2022年三季度,小米交出了三大业务全线下跌的成绩。与2021年相比,小米三大业务(智能手机、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收入分别同比下滑11.1%、9%、3.7%。股价方面,小米集团2022年年内股价跌幅超过40%。
此前,小米是靠极致性价比赢得市场,在这个市场饱和后,小米一直想要用高端化拓展空间,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另外,小米的海外业务也出现重大滑坡。2022年,印度执法部门冻结了小米约合4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理由是它涉嫌逃税。小米的50%营收来自海外,印度市场又是主力,想找到替代市场难度不小。
2022年3月,小米二次创业,宣布造车计划。虽然已经错过进入电动汽车行业的“窗口期”,小米仍希望复制当年以后来者的身份杀入手机产业的“效率”故事。
7、涉嫌违反广告法,海信世界杯广告引争议
2022年的世界杯上,海信的赛场广告陷入争议,其“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滚动汉字标语通过世界杯转播,让国内观众及友商一览无遗。
质疑者认为,“世界第二,中国第一”这种直接带有“第一”字眼的广告语是明显违反中国广告法的。且不说,海信在家电细分品类中空调、冰箱、洗衣机等领域,市场份额都较小,即便在较具优势的电视领域,一些数据报告也显示创维、小米为中国市场的第一。巨大的舆论争议,还是让海信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其被迫将广告改成了“海信电视世界第二”,之后又改为“中国制造 一起努力 ”。
海信在本届世界杯上花费不菲,也起到了不错的品牌曝光效果,但由于极不严谨的广告语,品牌美誉度提升效果有限。
8、涨价仍赔钱,怪兽充电一年亏损4个亿
2022年8月,共享充电宝由于频繁涨价,被冠以“充电刺客”之名。在一些热门商圈,共享充电宝一小时的使用价格甚至能达到10元以上。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充电刺客”背后的公司,其实是亏钱大户。
有着“共享充电宝第一股”之称的怪兽充电,从2021年第三季度的亏损7940万元开始算起,,一年的时间内,的总亏损已经达到了4.29亿元。自共享充电问世以来,其租赁价格一路高涨,造成持续的财务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怪兽充电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大头的利润分给了作为补充服务的商家们。
如同共享经济火热时期的单车,如今留给怪兽充电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要赶快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9、All in 元宇宙,Meta亏损近200亿美元
2022年,是元宇宙在互联网语境里祛魅的一年,以Meta、微软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在元宇宙发展方面纷纷陷入困境。
在2021年末Facebook更名为Meta后,扎克伯格曾多次表示该公司将“All in元宇宙”,但据公司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专注于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社交平台三类元宇宙项目开发的Reality Labs部门,2022年前三季度的总运营亏损额达到了94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69亿美元。
目前市场对大部分智能终端和元宇宙社交反应平平,主要原因是仍然缺乏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国民级别应用,这可能与目前技术水平仍处于发展初期有关。元宇宙,任重道远。
10、紫晶存储造假上市,挑战科创板底线
2022年11月19日,号称科创板“光存储第一股”的紫晶存储收到来自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证监会调查发现,该公司涉嫌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情形,被处罚款3668.52万元,该公司的董事长和实控人罗铁威被处以终身市场禁入,还有公司的多名主要责任人被处罚款合计2649万元。
调查显示,2020年2月上市的紫晶存储IPO招股书、多份年报的记载均存在造假情形。紫晶存储2017年至2020年三年间共虚增7.66亿元收入、3.76亿元利润。证监会指出,紫晶存储有可能因此被实施强制退市。
科创板原本是优秀技术企业的融资平台,然而上市参与方的责任缺位,让科创板出现了不少充满财务问题的“雷股”,最终打击的是投资者对于技术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文丨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