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人类在 AI 编程方向上的探索从未止步,但,AI 编程是否靠谱,能走多远?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消息称谷歌正在研究 神秘项目 Pitchfork
据外媒 Business Insider 11 月 23 日报道,谷歌正在开展一个秘密项目,该项目在谷歌内部的开发代号为“Pitchfork”。内部文件显示,Pitchfork 能够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训练智能体编写代码、修复 Bug,以及代码更新。首先要让 Pitchfork 学习编程风格,然后让它根据所学知识,编写新代码。
据悉,Pitchfork 项目是谷歌更广泛地推动生成式 AI 计划的一部分。除了编写代码,目前,谷歌已能够使用算法创建图像、视频等。这些生成式 AI 相关研究将对谷歌的未来发展,以及编写代码的开发人员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资料图)
据知情人士透露,Pitchfork 项目最初成立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 X 研究部门,今年夏天正式进入谷歌实验室(Google Labs),隶属于实验室旗下的人工智能开发者支持团队(AI Developer Assistance),并由谷歌实验室主任 Olivia Hatalsky 领导。据了解,Olivia Hatalsky 此前曾在 Alphabet 的 X 研究部门负责登月项目的产品、运营和战略工作,包括平视显示器、葡萄糖感应隐形眼镜、计算摄影、地热加热和冷却,以及热气球网络计划等等。
谷歌的一位发言人表示:“Pitchfork 团队正与公司研究团队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不同的应用案例,以帮助开发人员。”
谷歌发言人还称,Pitchfork 的最初目标是构建一款工具,可以将谷歌的 Python 编程语言代码库更新到较新的版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项目的目标转向了一个通用系统:可以减少人类开发者编写和更新代码的需要,同时又能保持代码质量。
AI 编程能走多远?
自去年 GitHub 推出 AI 结对编程工具 Copilot 以来,AI 编程话题热度只增不减,并且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争议。
比如,Copilot 的口碑就两极分化严重——拥护者认为它确实可以提高生产力,提升编程幸福感;反对者认为它写的代码错误率高,开发者还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做代码审查。
与 Copilot 相比,Pitchfork 的难度更高:前者的主要定位是提供代码补全与建议功能,可根据当前文件的内容和光标位置自动生成代码;后者则是完全由 AI 来编写代码。因此也有声音认为,Pitchfork 比 Copilot 更有实力抢走程序员的饭碗。
不过,在技术社区里,程序员和产品经理普遍对 Pitchfork 的未来表示担忧。
有程序员对 Pitchfork 送上了祝福:希望你能理解产品经理的需求,祝你好运!产品经理 penguinoid 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人类能误解最清晰的产品需求,那么我不相信人工智能能理解任何事情。”
此外,一些 AI 编程工具还有侵权的嫌疑,比如 Copilot 就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前阵子,一名开源软件作者联合多名优秀律师,对 Copilot 发起了集体诉讼,理由是 Copilot 违反了对开源作者和用户的法律责任。据了解,被集体诉讼、按每条违法行为的最低法定赔偿额计算,Copilot 可能需要赔偿 90 亿美元。
Copilot 摊上官司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它宣称的基于公开代码训练,是在未遵循开源许可证的情况下,肆意“抄袭”开源代码。目前尚不得知谷歌的 Pitchfork 训练数据来源,也许到正式发布的时候才会揭开谜底。
在编程、理解能力以及是否涉及侵权之外,AI 编程项目能否盈利也是个未知数。
本月稍早前,AI 辅助编程初创公司 Kite 宣布将停止开发 Kite,且不再支持 Kite 软件。据悉,Kite 上线于 2014 年,一度拥有 50 万的活跃用户。但据其透露,很少有用户真正愿意为软件付费,团队成员一直拿着低于市场水平的薪水。Kite 创始人 Adam Smith 在对失败进行总结时表示,Kite 没有建立商业化业务,个人开发者不为工具付费。经理人可能会这样做,但他们只想为离散的新功能买单。即便 Kite 让他们的开发人员编写代码速度提高 18%,也不能引起他们足够强烈的共鸣。
也许是否盈利对于财大气粗的谷歌来说不是考量因素,但对于 AI 编程初创企业,则是“生死大事”。未来,在直接为 AI 编程软件付费之外,探索出一条新的商业化道路,也许才是 AI 编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