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11 年前,网景公司(Netscape)创始人马克·安德森发表惊人言论。当时,他表示:“随着创业成本的降低和在线服务市场的大幅扩张,其结果是,全球经济将首次实现完全数字化连接,这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每个网络远见者的梦想,最终在整整一代人之后得以实现。”


【资料图】

11 年后的今天,马克·安德森的预言正在成为现实。智慧病房通过铺设智能床垫和体温标签检测患者各方面情况,提升就医体验;工厂车间由 5G 定制网全覆盖后,一次产品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事故率与产品缺陷率实现大幅下降;反诈 App 通过数字化转型,借助呼叫平台进行宣传与劝阻,有效守护了老百姓的钱袋子。

在学校、农场、家庭、医院,数字化技术已经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世界确实被“数字”吞噬了。

然而,数字化技术离不开海量的计算能力,就像人脑需要不断思考决策,数字化平台也需要不断思考决策,为数字化生活提供数据处理能力。那么,究竟是谁在支撑我们的数字化生活?

事实上,数字化生活的底座乃是算力。在前不久结束的 2022 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凭借详实的案例数据与生动的应用故事,全方位呈现算力建设的最新成果,为参展观众揭开算力的神秘面纱。

“算力”就是新时代的“水电煤”

城市化生活有哪些具体表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在当时人们的心中,住上楼房,用上电气化设备就是理想中的城市生活。

到了本世纪,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拓展,包含了能源供给系统、给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卫生系统。这些基础设施提供了水、电、煤、气、网、公共交通等一系列便捷的基础服务,让我们得以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红利。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新的基础设施——算力。

算力,顾名思义就是计算能力。具体而言,算力是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目标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

小到手机、电脑,大到超级计算机,都需要算力。我们生活中用到的人脸识别、短视频内容推荐、自动驾驶,背后也都是庞大的算力作为支撑。通俗地说,算力就是一切电子设备所拥有的计算能力。数据通过算法与算力,最终提供给用户现成的结果。

众所周知,人类的智商有高低之分,电子设备的算力同样有大小之分。人类早期发明的电子设备比如大型机、个人电脑,计算能力以单个 CPU、GPU 为主。而随着算力需求的提升,逐渐将大量 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计算资源集中起来,通过软件的方式,组成一个虚拟且能无限扩展的算力池。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算力池就像自来水厂,水资源汇聚在自来水厂中,再分发到每家每户。当用户需要使用时,只需要打开水龙头,想要多少就用多少,而计算能力也是同样的道理,将算力集中在云端,再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随时随地调配算力。

目前,上海电信已经率先发布公共算力服务,成立智能算力应用联合创新中心,提供图形渲染、AI 训练及推理、高性能计算等不同能力。

同时,上海电信还提供 15 个算法模型及场景应用,包括人员跌倒检测、口罩识别、安全帽识别等可落地的 13 个智能视觉算法产品和 2 个语音识别算法产品。

继续以自来水为例,家庭生活中自来水可以用来煮粥、烧菜、洗脸、拖地,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电饭锅、洗菜盆、毛巾、拖把等工具,从而让水资源物尽其用。算力服务也是一样,将算力应用到医疗、教育、金融、云会议等领域,需要用到算法模型及场景应用,让远端的计算能力物尽其用,在大千世界中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算法模型、场景应用,这些名词听起来晦涩难懂。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算力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呢?

首先,算力在医疗领域率先应用。去年 11 月,上海电信与商汤科技共同发布 5G+AI 智能医疗云服务解决方案。

如今的医生,高度依赖影像分析设备 。病人去医院看病,经常需要拍片,然后拿着结果去医生那里回诊。而智能医疗只需将相关影像在医院本地的服务器加密后通过电信 5G 专网上传到云端平台,即可借由 AI 算力进行高效的影像分析。

此外,由于医疗数据与诊治结果都存放在云端,还可以帮助远程应用场景、基层机构获得顶级专家的经验。比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建立儿科医院、转诊医院、市 120 急救中心三方的患儿信息协同安全共享平台。不仅实现数据共享,还可以将 120 急救中心变成会诊中心,实现“上车即入院”,让患儿在救护车上就能获得专家的诊断与救治。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医疗领域来说,智能医疗简直就是拯救生命的“灵药”。

在传统农业领域,算力同样有用武之地。在浦东宣桥镇,上海电信联合清美集团和武汉大学,打造了国内首个 5G 全智能数字水稻种植示范区。

众所周知,农业需要精耕细作,灌溉、施肥、除虫时间都将决定最终收成。而在宣桥镇腰路村农业基地,280 亩的示范区被分成了 25 块,布置了 25 根智能化一体监测杆。

这些监测杆,每一根都装备了 4K 高清摄像头和太阳能电池板,持续关注稻田的每一个细微变化。杆上的 5G 模块实时将采集到的照片、视频以及温湿度、太阳辐射值等数据传递到边缘计算平台,通过 AI 运算将这些数据解译出来。通过算力计算的结果,制定详细的灌溉、施肥、除虫方案,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解译、建模、决策和管理全过程的智能化。

数据显示,宣桥镇腰路村农业基地相比传统农业减少工时消耗 95%,减少人工 83%,蔬菜灌溉用水节省 70%。

时代在发展,基础设施也在推陈出新,算力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通过强大且随时共享的计算能力,为千行百业赋能,让这些产业变得更加智能,运行效率变得更加高效快捷。

图源:上海电信、pixabay、中新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