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杰
1
数字化不应该被天天挂在嘴边
【资料图】
1、数字化 到现在应该是几乎所有行业的基础设施,假如你在做一个现代化企业,不去搞数字化和做生意不去注册一个工商执照这么低级。
这好比 警察天天喊除暴安良、教师喊教书育人、医生谈救死扶伤、餐馆说自己餐厅为客人提供餐桌餐椅,如果把本职工作当成去标榜的功绩,这就是问题。
要么 是社会出了问题,要么是人出了问题。反正肯定有一方有病!
所以 数字化是一个现代企业的标配,你可以做的中庸,好比一个老师就没教出个清华北大,不丢人,大部分的老师都这样,但如果把孩子教到一个个都辍学,那就是问题。产业 数字化同样,最终结局一定是一大堆企业,开发出一大堆中庸的系统,甚至没多少人用。产业最终冲出几个头部企业,到时候企业家会一样大谈、数字化、商业智能,把让行业一众小弟蹬三轮、搬箱子、拧扳手的功劳统统放大到那个智能化商业头上。
2、数字化 在垂直互联网中是个果,是产业整合基础上自然而然需要数字化介入的,而不是因为某个企业做好了数字化,就能把产业的事做好。
汽车 后市场产业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对产业的数据索取大于效能输出,怎么理解这句话?
数字化 的基础是要先把产业的大量数据搬上线,即将原子世界的物质、交易等比特化。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有些产业是可以用一些系统初期的工具便利性引导产业内的各环节主动提供数据,比如移动支付,人们习惯了用微信、支付宝,比原来用纸币便捷的多,所以主动给系统提供了交易数据。
如果不能 给产业提供初期的让产业内容易接受的功能,那么系统方势必要对数字化进行贴补,引导产业内进行主动线上化,比如用纸币支付需要100元,用线上支付95就可以。
后市场 很不幸,数字化是在对企业进行索取数据,而对产业帮助不大。因此,不但需要高昂的数字化系统研发成本,还要进行大量搬数据上线的动作。这都是成本!
3、数字化 的后市场产业渗透是有突破洼地的,最先的应该是工厂,F和大B的数字化、然后是C、最后被攻破的堡垒才是b。
2
什么样的人天天把数字化挂在嘴上?
这个 问题我想从一个问题开始: 到底谁更需要SaaS软件?
基于 对后市场未来5年的格局预判:
会有2-5家以“供应链+修理厂联盟或连锁”为模型的平台型企业出现。这一类平台会占据20-30%的份额、4S店依然会占据40%以上的份额(这个部分我们不参与今天讨论)、剩余的是碎片化独立店面。
因此, 独立后市场SaaS的真正需求对象浮出水面,即 平台型(连锁)企业 。
原因是: SaaS系统最强的价值在于,作为一个大型需要复杂协同场景的组织,通过业务线上化采集数据,完成可集中固定资产的效率和成本优化,以达到产业链效率和价值提升。
其次,才是独立门店,他们和配件商、平台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因此,对软件的需求更多的是 店内的信息化管理和标准化提升。
基于 此判断,SaaS会有两类提供者,他们提供的软件(或叫服务)的盈利模式就有所区别:
01
平台型(连锁)企业
他们 提供SaaS更多的是让其承担整个平台化的 中枢神经价值 , 这个重要性决定了平台绝不会放弃SaaS的所有权 ,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去完成SaaS系统的迭代。
这类 系统,更符合平台型企业自身对供应链、运营、认证等方面的标准化输出工作。相对更标准化,更强势一些,也更接近基础设施(水和电)。在软件中台上,会有强大的业务运营中台和数据中台做支撑。基于以上的定位,平台可以接受SaaS直接售卖的低价(甚至免费)。
@ 朱四明野村综研副总裁 代表平台型企业指出:
“SaaS和PaaS只是提供服务的方式,我们公司每年通过此方式提供的服务大约100亿RMB;且每年增长,未来也不可能免费;关键是对客户是否有价值。但单纯的连锁门店经营SaaS 确实有可能被免费赠送:一是被发展连锁的服务公司赠送 ;二是被卖配件的公司赠送”(野村综研为日本7-11咨询服务商)
02
独立修理厂
是的, 这类修理厂(或门店)还会长期存在。
能够 存在的是那些在修理厂提供的产品(含服务)上有某些优势的 “匠人店面”或“服务标兵”、“关系户” 。他们专注于提供某几种对客户的特色价值的产品(含服务)而会获取某些 用户的信任 ,再加上自己经营带来的 成本低、积极性高、避税 等方面的核心优势,让连锁化店面无法超越。
因为 存活下来的优势是个性化服务,这类修理厂对软件的需求,因此是针对其个性化的产品服务流程,提供更好的辅助性能力的 工具属性 软件。并愿意直接为给自己带来个性化价值的软件付费。
第一 点有个案例,一个在这个行业做软件多年的公司,给一个汽配联盟做了一套进销存SAAS系统,结果每一个订单要花一个汽配商半小时的时间报价,为什么?因为标准的进销存是先有采购单,再有入库单,再有销售单,再有出库单,好吧,这一套SOP流程,让每个汽配商一千个草泥马奔跑者,实际上他们做的业务可能是销定采,或者是想做为一种方式记录一下,结果我们按照我们的高大上SOP流程功能,给他上了一大堆。
而 这类软件公司的收入是 软件使用费 。因其终端的个性化导致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成型的可能性很低。另一方面,软件使用费的商业模式不会让其融资能力很高,这也是其无法支撑强大中台研发的原因。
基于 以上的预判,行业内会有两类主要企业在搞数字化:
第一类 是平台型企业,第二类是第三方数字化企业。
我之前 一直有个观点,在后市场领域独立的数字化公司(主要是saas)没有出路,当然这个观点针对任何垂直类产业同样适用。
因为 在今天一个垂直类产业对系统和算法的需求很低,一个数字化系统的研发主要门槛是资金,尤其是通过系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收入根本无法冲抵研发费用。
所以, 最终数字化系统能够活下来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算法有多强,而是“剩者为王”,作为一个企业最终通过类似F6依附产业平台新康众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一直撑到数字化能够变现的那一天很重要。要么踏踏实实做一家软件公司,靠软件收入能活下来。
一个 数字化系统真正产生巨大价值,一定是 系统+大数据 ,而产业平台的一个核心使命是,将产业的很多业务实现线上数据化,一直等到累计的数据从量变产生质变,届时数字化的巨大盈利能力和高壁垒就会出现。
对于 后市场来说,目前的数字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时刻下天天挂在嘴边的,要么是以数字化系统直接作为产品的企业,要么是通过数字化讲故事。
对 产业内的客户大谈数字化,就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