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9日,在世界5G大会Tech Talk 2022—5G-A/6G论坛上,中国电信首席专家、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IEEE Fellow毕奇在会上介绍了中国电信在5G建设上取得的成绩及相关技术创新。
五大方面,阐述5G建设进展
2022年是5G商用的第三年,我国在5G网络用户、技术产业和应用方面都实现了全面领先。毕奇从五方面介绍了中国电信的5G建设进展。
在5G基站部署方面,2018年,中国电信在全球率先提出5G SA部署策略。为解决运营商投资风险及运营挑战,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联手共建共享5G基站。
据毕奇介绍,双方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部署了36万和33万座基站,预计今年年底双方将累计部署5G基站达99万座,截至6月底,四大运营商已部署5G基站185.4万座。
截至去年底,双方累计建设5G网络投资超过2,100亿元,通过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中国电信节省投资2,100亿,运营投资200亿美元,减少碳排放60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在3.5GHz部署了TDD单频5G-TDD网络,在2.1GHz部署了全球最大的双频5G-FDD网络,FDD网络具有覆盖好、穿透强、时间短等特点,与5G-TDD单频网络互为呼应,更好支持消费者及垂直行业应用。
在5G用户数方面,截至今年6月,全国使用5G套餐的用户已达9.28亿,具体说来,中国移动用户数为5.1亿,占比53%;中国电信用户数为2.3亿,占比60%;中国联通用户数为1.9亿,占比58%。
毕奇表示,我国5G手机用户已超过4.55亿,占5G套餐用户45%,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5G部署国,在全球占比超60%。
在5G终端通信方面,中国电信推出终端原生量子密话业务,该业务已经在中国电信天翼一号2022定制终端得以商用,天翼高清密话业务已经在北京、上海、安徽、广州、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完成业务穿测。
在5G流量方面,由于5G基站紧锣密鼓的部署,中国电信用户月平均流量呈指数增长。截至2021年底,中国电信用户月平均流量为13.4GB,5G网络客户的月平均流量为24GB,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信用户月平均流量将接近100GB。
“这样的月流量显然将刺激国内数字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许多意想不到的应用也会应运而生。”毕奇说道。
在5G创新方面,一方面,中国电信5G超级上行进入国际标准,超级上行能有效降低时延,为5G在城市行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电信坚持5G+云的云网融合战略,自主研发UPF下沉及边缘计算,为新一代政企发展提供最佳方案。
P-RAN,有望低成本破解6G覆盖难题
除了5G的消费者服务,中国电信还致力于打造5G端到端的定制能力,为垂直行业赋能。在无线领域,中国电信自主研发5G移频MIMO、扩展型5G小基站;在接入领域,中国电信研发了STN(A1)和STN(A2)设备;在边缘领域,中国电信研发了轻量级UPF和标准MEC等;在核心领域,中国电信自主研发轻量级5GC和原生云平台等;在平台领域,中国电信研发5G定制网运营平台为各行业数字化建设提供方便。
毕奇指出,5G技术正在推动垂直行业发展新业务,开拓新方向。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与5G的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势结合,正在应用到垂直行业的各行各业。
根据中国电信对某大省垂直行业5G应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应用占大头,需求最活跃,占比53%;政务应用持非常积极态度,占比22%;交通和医疗应用有较好前景,占比分别为6%和11%;教育和金融应用潜力有待发掘,占比分别为3.5%和3%。
“5G应用在垂直行业发展有了较好的开端,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打破行业间人为的壁垒,扩展5G产业链优势,尽量降低模组成本,击破碎片化的魔咒。”毕奇在会上强调。
同时,中国电信也在坚持赋能各行各业释放5G潜能,在电子、港口、钢铁等行业开展广泛合作。截至目前,中国电信服务超过4500家客户,落地超过360个定制网商用项目,行业场景覆盖达81%,5G产业创新联盟成员超过300家。
目前,5G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关于6G的科研已经悄然展开。毕奇阐述了6G的愿景,即全域泛在、瞬时极速、高效节能、确定可靠、沉浸全息、智能普惠、通感多维和虚实孪生。
6G作为国家科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毫米波技术发展及产业链商业成熟的支持。为此,中国电信研究院提出P-RAN项目,P-RAN能极大改善毫米波的覆盖核心,计划年内可以达到批量的试商用,为5G室内覆盖以及6G基础架构科研开辟一条新道路。
在《海峰看科技》看来,目前5G建设正在健康发展,用户量的增加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发展动力。而随着5G部署深入,5G能力也在进一步改善,为新应用的诞生创造了新的空间。
中国电信通过不断深化在垂直行业创新,已经有了不错的开端。面向未来,笔者希望,中国电信可以在政企方面不断积累成功,为我国数字经济带来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