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区原作
说到身份系统,业内可以讨论个三天三夜不带停的。
当下的互联网身份,未来宏大的Web3变革,奇幻的元宇宙构想……背后统统有身份系统的影子。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当下Web2的互联网身份系统。 我们可以按照认证与否将其分为实名和非实名两种。
举个例子:
微信游戏等应用,人们在使用时,需要进行强制性的实名身份认证,否则无法正常使用其功能。这些五花八门的昵称背后对应的是一个个拥有身份证明的人。
反之,微博贴吧知乎等软件,则不需要实名。在此前提下,用户可以无限制注册账户,很多未成年为了追星,手握几十上百的账号给偶像打投轮博。
极易被引导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加上监管的缺失和逐利行为。 不仅滋养出毒害青少年乌烟瘴气的饭圈养蛊骂战,也让整个娱乐圈进入了畸形的“流量为王”时代。
实名和非实名的区别下,微博与微信的舆情走势也呈现出极其明显的两级分化。
对待同一个社会突发事件,微信的舆情关键词以温和派鼓励话术,理智派中性词为主。微博则明显走向2个极端,信息茧房让尖锐的问题更加没有温和的讨论空间,“理中客”在此,已经沦为濒危物种,毫无立锥之地。
实名给予了人们规矩下的自由,个体在发言时,会相对有所保留。当言论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时,公安机关可以顺着网线揪出背后的个人。比如恶意传播谣言等。
非实名则让用户极易“踩线出格”,行为背后情绪宣泄居多。当然也会萌发各式各样的流派与观点,像微博的生态,就是由一个个毫不相干却有交互重叠的小圈子组成。饭圈、各领域KOL意见领袖、网红与普通用户。
总的来说, Web2的身份系统显露出以实名与否为大前提下的不同领域显著区别化特征。
该互联网软件聚集了哪类人群、解决什么问题、拥有何种功能,最终就会让实名或非实名的用户群体呈现出极其鲜明的用户行为表现。
此外,实名制的Web2的身份系统又依赖于国家机关的全国公民身份系统。
Web2的身份系统,背后是合法身份下的传统互联网账户,用户数据持有中心化。
安全性和隐私性在近年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一直为人斥责,出现太多起数据和隐私泄露的危机事件。
在大的互联网生态下,小生态各自独霸山头,占山为王。 如果以统一通用的单个唯一身份登录接入实现全网互联,无疑是打破既有利益圈层,推行难度极高,当下的技术也无法实现。
在Web2与Web3交错的过渡时期,去中心化身份DID应时而生。
利用区块链技术让用户实现身份的自我支配与完全拥有。
完全自由或者传统互联网的部分自由, 这为用户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两种可能。
KILT是构建于波卡上的区块链身份协议,拥有自主、匿名且可验证的特点。
在下一代互联网Web3中,其愿景和目标是将个人数据的控制权还给用户本人,恢复原本由中心化控制下的隐私与数据。
在昨晚的开放日直播中,两位项目的核心开发者Antonio与Dudley为我们展示了KILT与其工作原理。
对比集中存储数据的Web2身份系统,KILT提供了一种处理用户数据的新机制, 从而能够以数字方式发行和持有凭证。
KILT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现实世界中的凭证过程,受信任的机构发布文件,然后由个人拥有和控制。
KILT将此凭证的校验和哈希值存储在KILT区块链上。 区块链技术使用户能够向他们决定向任何人展示其文件的真实性。
KILT按照设计原则建立在隐私之上,不将任何个人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个人数据在用户完全控制的凭证中,而区块链只存储哈希值。
用户可以使用凭证注册服务。可以在他们的私人钱包中持有许多不同的凭证,并将它们用于不同的目的。 用户始终可以完全控制他们的数据,并且可以决定何时、为什么以及向谁显示凭证。
与现实世界不同,KILT 甚至允许用户仅显示其凭证的选定部分,同时仍允许通过区块链上的哈希值检查凭证的有效性。
由此,来实现真正的数据主权!在圆桌上,两位开发者也畅想了去中心化身份的未来。区块链技术在身份系统的变革与创新上还有很大的伸展空间,更别提数字身份系统登入与广泛使用是必要条件之一的元宇宙。
传统的ID密码式互联网身份账户,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 甚至在一段时期内仍然是网民使用的主流登录方式。
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确实让人们有了多种优点各异的新选择。
Web2与Web3的过渡交错期,姹紫嫣红开遍,对于个体用户来说, 自由竞争的市场才能生长出最佳的用户体验。
PS:本文不做投资建议,望投资者谨慎投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声明:本文系原力区原创稿件,版权属原力区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投资理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