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7月4日 星期二 晴
八点到八点的轮换,整整十二个小时,眼底闪过窗外的风景,随着车厢一节一节倒退。“叮咚”,班级群里同学们发“已安全到家”的消息声,与列车到达衡阳站的广播一同响起,心底有些空落落的,我想往常这个时候,我应该也到家了吧。但,现在的我需要去完成一项光荣且重要的任务——对“半条被子”的发生地汝城沙洲进行实地调研。
“安全到站了吗?大概还有多久呢?……”队友们一句句关切的询问,冲散了我想家的失落,脑海中浮现出一个问题:红色文化“半条被子”的沙洲村它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大学生前去调研,它的魅力所在体现在哪儿呢?
当我来到沙洲村,遇见这里热心的村支干部、好客的村民,我有了答案。
从我们团队三下乡立项以来,沙洲村的谭书记、朱主任对我们团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给予我们很大程度的信任,他们对我们实际方案的认可和支持,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晚上七点多钟,饥渴交接,在美团上找到了一个叫“真善美”的民宿,“你好老板,我们在……现在可以过来接一下我们吗?”“可以可以……小事情,你住不住都没关系…”民宿老板一听我们是大学生来调研,非常热情地接我们进村,还往返跑了三趟!
考虑到吃饭问题,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在外面吃饭着实不太方便,老板大手一挥,决定亲自给我们做拿手好菜——他自己卤的猪耳朵,还亲切地对我们说,在外面可吃不到这么好吃的猪耳朵。老板豪爽的声音,让我不禁想起,每次我爸给我做好吃的菜时,也会对我说这在外面可吃不到,只有家里才有。
这一刻,我对沙洲村有了一股亲切感,“宾至如归”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值得一提的是,在买菜的时候,我和老板说,想吃茄子。但是由于去的晚,菜市场上没有什么菜卖了,一个大妈拿了几个歪瓜裂枣的茄子给老板,说不要钱送给他了。老板看了一眼那茄子说,给孩子们吃的东西要买好点的,转身带我们去买了嫩绿可爱的油麦菜!一顿饭,七八个菜,却只收每个人十块钱,燥热的厨房,老板流着汗,汗珠落下,映入我们眼中,滴进我们心头,暖暖的,正如菜里有着家的味道!
你看,这样一个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沙洲村,何尝不能成为第二个淄博呢?又何尝不能实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呢?又何尝不能成为众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首选之地呢?
(作者:湘潭理工学院 康垚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