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享单车企业也要有信用评级了。1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2022年内,北京交通行业将实现信用评价和监管全覆盖。当前,《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信用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编制完成,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即将作为北京交通运输行业第二批次,上线信用评价。新标准护航之下,共享单车运维将与企业信用挂钩,用户权益保护、车辆调度、数据安全等问题又添一道“保险”。

美团、哈啰、青桔在列

2021年,北京交通运输信用评价上线了第一批3个行业,包括道路客运、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已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了信用信息归集和评价测试工作。据初步统计,三个行业的信用评价所覆盖的主体将超过4000多家企业、17000多部车辆。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当前《标准》已经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环节,即将作为第二批次上线。

“共享单车对用户的信用规定不少,但用户‘抽’到没法使用的坏车也是常有的事,车锁合上就自动扣费了。虽然后来开通了月卡就不影响,但车辆的质量没法保证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说起共享单车使用体验,生活在北京的董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倾吐了积蓄已久的不满。

针对董女士提到的问题,此次《标准》已有所回应。据悉,《标准》中主要评价对象是在北京市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目前是美团、哈啰和青桔3家。

具体而言,共享单车信用评价行业指标从服务质量、安全生产、合法经营、行业自律维度共设置20项、450分。指标类型分为加分指标、减分指标两大类,加分指标4项,上限100分;减分指标16项,上限350分。

全程参与此次《标准》制定的北京交研院高级工程师王舒予表示,具体指标的设定紧密结合了行业发展诉求和管理导向。例如随着今年共享单车企业陆续进入郊区投放车辆,在加分项服务质量维度下,设置了1项指标用以评价企业为郊区提供有效车辆服务的情况,引导和鼓励企业保障郊区车辆供给,在郊区服务好绿色出行需求。

而为了保障用户权益,围绕资金管理、数据安全、车辆质量设置了3项指标,对未及时报送资金收存报告、发生网络安全事故和因车辆质量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予以响应的扣分。

交通行业“上征信”

共享单车运维与企业信用挂钩,只是一个缩影。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背景下,近年来,北京市交通委制定了《北京市交通运输行业信用评价及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北京信用交通法规标准体系基本构建,形成了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信用监管制度。

“信用交通”简而言之,就是政府牵头、社会参与,根据法律法规授权,把交通行业从业主体纳入“信用体系”监督范畴,根据“信用分数”对从业主体进行分级分类和差异化监管。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法制处副处长刘小野介绍道,“具体而言,交通行业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用信息将向社会公示。由此一来,交通执法部门检查时,会对违法记录比较多的企业或自然人重点关注,这些企业和个人有更大概率被抽查;而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或自然人,在办理部分行政许可时则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办理完成,尽快开展业务经营。”

行业信用体系的搭建,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据悉,北京交通信用管理系统和“信用交通北京”网站于2021年6月完成系统终验,实现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等17个二级子行业全覆盖,借助市大数据平台,归集各类交通相关信用信息890余万条,向交通运输部信息服务平台推送数据270余万条,建立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一户式档案”。

分步骤、逐行业、分批次推进

2021年北京交通系统内部审批、执法、监管等环节信用信息数据链路已全部打通,交通信用信息系统的人车户信用档案也正在持续完善。“在此基础上,2021年末我们正式启动研究推进信用评价工作,这是当前和下一阶段信用工作的重点,计划分步骤、逐行业、分批次推进。”刘小野说。

刘小野表示,下一步,北京交通部门将抓牢信用评价这个“牛鼻子”,把信用工作各个环节融合串联起来,用好评价信用结果,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充分发动政府、企业、协会和征信机构力量,推动落实多方共治。重点在政务监管、便企惠民等方面推动信用评价结果落地应用。

在政务监管方面,北京交通部门将对信用评价等级高的评价对象,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评优评先、实施如“绿色通道”“容缺受理”“降低抽检频次”等便利措施。对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重点关注名单和违诺名单的评价对象,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将依法依规限制其享受简化程序,遵守“提高检查频次”“提高准入条件”“减少运力及补贴”等限制措施。

在便企惠民方面,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共同建模”,利用“信用+保险+金融”的先进工具,在工程建设和货运物流等重点领域推进“信易贷”,帮助守信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结合“信用交通城市”建设,试点开展“一卡通优惠”“绿色车队”等惠民专项工作,提升公众信用参与度和获得感。

“交通运输行业点多线长面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新业态不断涌现,随时随地都在产生海量数据。今后,我们将加快实现信息的归集共享,消除信息“壁垒”和“孤岛”,做到深度共享、深度分析、深度应用,完善基于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信用风险分析、预警监测和决策支撑体系,加强宏观趋势分析和微观画像分析,提升数字信用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刘小野说。(作者:韦璐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