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资料图】

5 月 6 日,星火大模型会上,科大讯飞创始人刘庆峰表示,“10月24日,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在中文能力上超越ChatGPT,在英文上达到与ChatGPT相当的水平。”ChatGPT 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整个 AI 赛道的风向。近几个月来,百度、阿里、商汤等在内的公司纷纷发布了自己的大模型。作为上个 AI 时代龙头的科大讯飞,并不是发布最早的那一家,却是大模型时代下,第一家向ChatGPT 叫板的国内公司。

一、 智慧教育,陷入低谷

过去一年,科大讯飞过得并不容易。2022 年报显示,科大讯飞全年营收188.2亿元,同比微增2.77%;归母净利润为5.61亿元,同比减少了63.94%。这份报告直接打破了科大讯飞维持 10 年的营收增长超 25% 的记录。而在科大讯飞年初的业绩交流会上,刘庆峰表示,未来5年讯飞将实现500亿以上营收目标,这也间接宣告了其在 2020 年定下的“五年千亿”的营收目标已经难以实现。

科大讯飞表示,2022年主要受宏观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地项目招投标延迟,尤其第四季度超20个项目、超过30亿元合同延期所致,但相关项目并未取消。

长久以来,AI 变现难几乎是这个赛道共同的难题。业内人士表示,国外的软件收费模式非常成熟,而国内并不存在这样的环境,大家更多是靠免费的模式,后续再通过运营把钱赚回来。而科大讯飞令人羡慕的地方在于,其成功找到了一条 To B 和 To G 的营收之道,并在这些年开始反哺其 C 端业务。

以科大讯飞这些年最重要的教育业务为例,科大讯飞 G 端业务主要是以县市区为主体,提供因材施教的整体解决方案;B 端则包括面向学校的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英语听说课堂、智慧作业等。科大讯飞在财报中提到,区域“因材施教”解决方案目前已累计在 50 多个市、区(县)级应用,讯飞课后服务业务已覆盖超 300 区县、12000 余所学校,平台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

科大讯飞在 G端和 B 端的实力也帮助了其快速打开了 C 端市场。数据显示,科大讯飞C端各项业务依旧在 2022 年保持了不错的增长率。科大讯飞学习机2022年销售额增长 50%,跑赢了行业大盘;推出的专题个册、AI 智能批改、新高考题库等系列新产品,在未受封校停课影响区域全年营收同比增长超 90%;个性化学习手册保持了 90% 以上的续购率。

不过,C 端市场的增长并未达到科大讯飞的预期。2022年初,科大讯飞曾定下2022年学习机收入目标要增长超过 200%,到 2025 年要达到营收 100亿的目标。显然,科大讯飞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力并没有 B 端和 G端那样强。

教育硬件虽然是个千亿级别的大市场,但这个市场的竞争对手远比 G 端和 B 端要多。不仅有步步高、读书郎这样的老牌硬件厂商,也有小度这样深谙用户需求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好未来、作业帮等一众拥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育公司。 我们也曾指出,科大讯飞在 AI 领域的优势在学习机这一具体场景中的表现并不明显。 此外,线下教学的全面恢复,也正在让整个学习机市场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尽管目前科大讯飞的学习机产品线已经覆盖了2000-9000元的价位段,堪称覆盖价位段最广的学习机品牌,但靠丰富的产品线实现百亿营收的目标也并不容易。

叠加G端、B端周期长的特点,以及大订单延迟,科大讯飞整个智慧教育业务在去年陷入了低谷。教育产品和服务业务营收61.61 亿元,同比微增 2.56%,不及整体业务的增长率。

二、 押宝大模型,科大讯飞能重回高速增长吗?

今年一季度,科大讯飞的出现了罕见的亏损,净亏损达到了5789.5万元。科大讯飞解释称,亏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去年底启动的“1+N 认知智能大模型专项攻关”,足见科大讯飞押宝大模型的决心。

在科大讯飞的构想下,AI 大模型不仅会全面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为智慧出行、智慧家庭等场景带来全方位的升级,而且在内容生产、批改辅导、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大模型会做得更好,这些无疑会全面提升科大讯飞各项业务的竞争力。

但美好的构想下,也存在着不少挑战。

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曾经,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上凭借自己的先发优势惊艳四座,但 如今,科大讯飞的技术虽然还处于第一梯队,但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应在了其各项业务的营收表现上。 被寄予厚望的智慧汽车、智慧医疗的营收占比均仍徘徊在2.5%左右,智慧城市业务则在去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随着各个赛道的玩家正在变多,科大讯飞面对的竞争也在愈发激烈。

其次是研发能力。星火大模型虽然称其能在短时间内追平GPT-4,但并未和文心一言、商汤日日新这样的竞争对手拉开明显差距。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各家大模型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各家都在追赶 OpenAI。

但在大模型的竞争中,仅有技术还不够,更需要真金白银的算力投入。公认的事实是,相对于普通玩家,大公司们往往更占优势。科大讯飞对此也很坦诚,“我们跟国际大厂相比,在基础科研能力上还是有差距。大厂从芯片算力、行业资源上,比我们好很多。”这也就意味着科大讯飞在大模型时代能否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仍然还需要观察。

最后就是回到国内 AI 行业最初的问题:拿什么变现?在AI大模型持续“烧钱”的当下,一直依赖政府补贴实现盈利的科大讯飞,似乎并没有找到更好的商业化路径。

目前可以预见的是,AI大模型短期内的营收仍然依赖 B 端,AI大模型仍然难以对 C 端用户进行收费,这对科大讯飞尤甚。通过在大模型中植入广告或者通过运营等方式获利,对于一直更依赖 G 端和 B 端的科大讯飞来说并不擅长。

不久前,“美国版作业帮”Chegg 坦言,ChatGPT 对其新用户的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股价随即应声下跌超 40%。AI 大模型正在对不少公司原有的营收模式带来挑战,而科大讯飞目前展示更多给大众的,仍是“赋能老业务”。在全新的 AI 时代,科大讯飞是否能够利用星火大模型创造出更多的创新应用和商业价值,还有待市场和用户的检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