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谭红、全媒体记者谢梦丽、杨文超报道:德兴,铜矿,城市和资源长久地“捆绑”在一起,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从传统眼光看来,德兴市的发展注定持续倚靠铜矿资源的输出,似乎不再会有其他的转变。然而,这只是似乎!且看——

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数字化车间机器轰鸣,一件件德兴“智造”走下生产线;在中心城区,建设工地塔吊林立,一个个民生项目建成投用;巍巍大茅山、秀美凤凰湖游人如织……如今,铜都大地上,项目落地开花,城市日新月异,生态日渐美丽。


(相关资料图)

6月13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携手走进德兴市,现场见证和感受德兴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就,用笔触和镜头记录展示德兴市转型高质量发展路上的生动画卷。

修复采矿“伤痕”还原生态

德兴,矿山开发,让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闪熠铜都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德兴市未对废弃矿山和历史遗留老窿洞组织修复治理。”“上饶德兴市300多处废弃矿山和历史遗留老窿洞仍未治

理,大量含有重金属的高酸度老窿水流入洎水河和大坞河。”……

过去,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直指德兴铜矿开发给这一方水土遗留的“伤痕”。

久远的地下采矿活动,遗留下大量矿洞、矿井、矿坑,分布广、种类多,治理难度极大,且这方面的治理工作国内尚无先例可循,欠下来的千年账,偿还起来并不容易。

这痛,是德兴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必须坦然面对的。面对采矿造成的“沉疴旧疾”,该如何把脉问诊?

针对“历史遗留老窿硐和废弃矿山治理工作”,德兴市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讲任何条件,坚决完成治理。通过走访排查摸清358个历史遗留老窿硐和48个废弃矿山,并建立历史遗留老窿硐和废弃矿山一硐(矿)一档、一硐(矿)一策电子和纸质档案资料,实施销号治理。

在没有治理经验可借鉴情况下,德兴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江西省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等多所国内顶级机构的合作,通过全过程科学严谨治理,修复工作成果显著。目前,德兴市358个老窿硐已全面完成治理并通过专家评估;48个废弃矿山,已完成47个废弃矿山的治理,治理面积达5215亩。

美丽蜕变擦亮旅游城市底色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筑刻在德兴人的血液里。“德兴,不再只有铜矿这一个不可持续的标签!过去,德兴的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有违和谐,今天,我看到的是,德兴人在努力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美丽的湿地公园景观就是一个现实活见证!”6月13日上午,畅游在德兴市凤凰湖湿地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纷纷发出观念转变的感叹:“德兴真的与以前不同了!”

登聚远楼观湿地公园生态全景全貌,慢走环湖健康栈道,参观铁人三项广场、江西矿冶博物馆……媒体记者和网络名人中,不少人到过德兴,对资源型城市德兴的印象早已刻板定型。他们边走边看,以脚丈量德兴变化的“公里数”,用眼发现德兴的“美丽蜕变”,重“心”发现德兴的新印象。

“江西矿冶博物馆真值得参观,馆内文物丰富多彩,每件文物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在江西矿冶博物馆,一位网络名人有感而发。

江西矿冶博物馆位于美丽的凤凰湖景区,内设“江西矿冶文化厅”“德兴矿冶文化厅”“德兴碑刻厅”“张潜墓志厅”“采矿景观厅”等5个基本陈列。馆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玉器、碑刻、书画等10多个种类的文物1730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套),二级文物20件(套),三级文物237件(套)。

文物是历史变迁的见证,它以静态展示的方式讲述过往,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德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矿

冶文化。为了铭记历史记忆,在传承中讲好德兴精彩的文物故事,德兴市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推进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重新绽放活力。

据介绍,该馆每年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德兴从一座资源型城市,逐渐拥有了旅游城市的底色,就是绿色。”一位记者在参观时深有感触地说道。

近年来,德兴聚焦打造城市品牌,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华德文化名城。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成功举办铁人三项亚洲杯赛暨中国铁人三项联赛、全国群众登山邀请赛、全省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德兴市正发扬勘探、挖掘资源的精神劲头,迈开坚实的步伐,加快打造绿色崛起示范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治理优”的现代化魅力山城!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