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宁自治县,用烤茶待客是最基本的礼仪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是世界古茶树起源地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造就了贵茶与众不同的优良特质。
(相关资料图)
久远质朴的制茶技艺
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人民爱茶、嗜茶、种制茶,与茶结缘、因茶结亲、以茶结交,并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茶食、茶饮、茶俗、茶事、茶礼,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的乌撒烤茶正是其中一位代表。
相传乌撒烤茶源自古夜郎时代,被视作世界上最早的茶道,其制作工艺及品饮方式堪称“茶文化的活化石”。烹茶时,茶艺师只需准备一个炉火,一个砂罐,一个水壶,一个茶器即可。烤茶时,将陶罐在火炉上烤热,再放入茶叶,不时抖动,待烘出茶香,再倒入沸水,慢慢烹煮。
刚冲入沸水时,茶罐口往往泛起一层厚厚的白色泡沫,茶叶中的灰尘、煳沫随之泛起。待茶艺师细心撇去浮沫、补水、分杯后送至茶友手中时,已是汤色澄明、香气四溢的茶品了,茶叶在这一烤、一抖、一泡间,完成了新一轮蜕变的洗礼。
早些时候,“待客先用茶”是威宁人最基本的礼仪,亲朋好友来访、路过,都会被请进家中单纯的“炕一开茶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茶文化的探求,威宁人逐渐在品饮茶水时,佐以洋芋、荞酥、玉米花等威宁地方特产作为茶点,颇有“围炉煮茶”初代版的架势。这特色茶点与烤茶搭配相得益彰,令人唇齿留香,让茶味更加丰盈饱满的同时,礼数也更为周全。
在威宁自治县斗古镇米乐村,制陶师廖亮清在通过直播平台展示砂陶制作工艺。(韩蒲贤/摄)
好山好水出好茶
由此看来,想要享用一杯上好的乌撒烤茶,好的茶叶、适宜的茶罐、精妙的烹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寻好的茶叶自然要从香炉山说起。
乌撒烤茶的茶叶源自乌蒙山腹地、乌江源头的威宁自治县炉山镇香炉山茶园,这里最高海拔2279米,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为茶叶茁壮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威宁常年温低,“一年难有气温超过22℃的月份。”贵州乌撒烤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蔡定常说,“茶叶生长周期长,有机物就积累得多。”如此一来,香炉山茶园所产茶叶氨基酸、茶多酚和可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绿茶,且无污染、无公害,是纯天然高原有机产品。
品乌撒烤茶
凭借着茶叶出色的品质,乌撒烤茶独树一帜,先后获得“黔绿之星绿色消费品牌”“中国知名品牌”“2016年贵州省手工制茶大赛金奖”等荣誉称号,2019年4月还通过了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有机认证。
好马需好鞍,好的茶叶自然也离不开适宜的茶具。
烤制烤茶的关键正是当地所产土陶罐。据记载,历史上乌撒烤茶所用的陶罐属于“良渚文化”系列的“良渚黑陶”,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代工艺文明的“活化石”。2005年,考古学家在威宁中水汉墓群鸡公山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陶罐,被列入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陶器和威宁当今的烤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并被保存在贵州省博物馆内。
烤茶所用的砂陶。(韩蒲贤/摄)
先辈的制陶技艺或许无从复刻,但如今烤茶所用的“米乐陶”却是有迹可循且与乌撒烤茶惺惺相惜。
“米乐陶”因其产地威宁自治县斗古乡米乐村得名,又因其耐高温,保香气,透气不透水,能承受上千度的温差成为乌撒烤茶的“好伴侣”。从最初的粗陶,到升级迭代后的更为美观耐用,陶罐始终包裹着茶叶,伴其在火上焙烤、煎煮、出香,乌撒烤茶也不吝啬分享远航的风帆,带着曾经濒临灭绝的“米乐陶”制陶技艺重获新生,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金腰包”。
乌撒烤茶的茶叶源自乌蒙山腹地,乌江源头的威宁自治县炉山镇香炉山茶园。
环境造就烤茶
但最诗意的,当属烤茶的手法。
既为烤茶,“烤”便是灵魂所在。乌撒烤茶的步骤分为备具、烘罐、投茶、烤茶、冲水、去沫、补水、分杯八大步骤,威宁人称之为“乌撒八步烤茶法”:第一步夜郎布阵,第二步奢香沐火,第三步鹤舞高原,第四步凤饮龙泉,第五步草海飞雪,第六步落隐煨茶,第七步布摩施法,第八步索玛奉茶。如你熟知毕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便可知威宁人将她所爱的草海、鹤舞、索玛、夜郎……倾注“八步”当中,赋予其独特的地方文化符号,承载起浓厚的威宁人的乡愁,实在是极富诗意。
茶叶在茶罐里被不停地抖动、翻炒,哔哔啵啵,声音越发清脆,当香味四散开来,茶艺师悬壶一冲,一壶山泉水瞬间有了颜色,化作一罐味道浓烈的乌撒烤茶。
有人猜测,威宁人烤茶,是因为黔地寒冷,故“围炉煮茶”,取暖、叙旧、话亲情。也有人猜测,威宁人烤茶,是咂摸生活的滋味,解除纤纤惆怅,只留茶香馥郁、茶味鲜爽,让人回味悠长。可无论哪种原因,乌撒烤茶都与威宁独特的地域环境和人文习俗长期交融,通过“烤”这种饮茶方式传承下来。
又是一年采茶时,乌撒烤茶香飘溢。
来源 | 《乡村地理》杂志
文 | 罗 钦
图 | 贵州乌撒烤茶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编辑 | 刘 霜
二审 | 谢予谦
三审 | 赵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