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2日,暑气正浓。记者来到淄博高新区四宝山街道阎高村,坐落于此的淄博市农科院试验基地里,道路两侧满是整齐的试验田、培育棚。
“成功了!”无花果棚里传来笑声。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乔峰黝黑的脸上浮现出灿烂的笑容,团队培育多年的无花果雄树坐果试验终于成功了,这将为进一步突破国内无花果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无花果试验田旁边是密密匝匝的蓖麻,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杨云峰正慢条斯理地向大家介绍他们培育的新品,投入让他忘记了头顶的太阳和湿透的衣衫。
如今,在淄博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像乔峰、杨云峰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有四十多位,寒来暑往,始终活跃在田间地头。
除了开展科研学科项目的田间试验,农科院实验员还承担着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等科研工作,是农业创新大脑。
“农业人才是我们提高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引路人,是提高淄博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淄博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冯源介绍说,他们广泛吸纳专家人才,引进了中国农业科学院5支科研团队,设置了8个研究所,专门开展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蓖麻等领域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科技富农一是靠人才,二是靠项目。根据科研技术成果的创新需求,农科院已先后在淄博各区县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多个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其中,鲁山雪菇高产栽培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0余万元。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成果转化,累计推广面积320亩,亩产量650斤,亩纯收入3万元,经济效益明显。蓖麻杂交种面积221.3万亩,新增经济社会效益7.03亿元,蓖麻化工产品外销获得经济效益3.4亿元,赚取外汇0.6亿美元。小麦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项目累计推广600多万亩,实现经济效益2亿余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佳声 王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