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便宜还不会被卡脖子,能投出下一个电池巨头吗?

作者 | 王贺

编辑 | 潘磊

图源 | 宁德时代、众钠能源公众号、官网

过去一年多在创投圈表现活跃的碧桂园创投,最近突然领投了一家名为“众钠能源”的新一轮融资——这家公司的业务主要是研发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引发广泛关注是在去年7月,当时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

但实际上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3月,钠离子电池制造商中科海钠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投资方为梧桐树资本。

2021年8月,工信部表示将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我们看好钠离子电池未来成为储能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同时在低速电动车市场能够实现部分的取代锂电池和铅酸电池,测算下来市场规模可触达千亿元以上。”碧桂园创投董事总经理韦毅告诉创业邦。

钠离子电池足够便宜

也不会被“卡脖子”

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将近60%的已探明锂资源储量分布在南美洲和大洋洲,尽管中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6,但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巨额需求。

相较于锂资源 0.0065%的地壳丰度,钠资源的地壳丰度高达 2.5%,不仅是地壳中第六丰富的元素,且在全球分布较为均匀,其价格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也会更小。

另外,钠离子电池不含有贵金属或稀有金属,因此钠离子电池的BOM(物料清单)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海通证券认为,理论上钠电池BOM成本比锂电池低20%,可以做到比磷酸铁锂的成本更低。

韦毅指出,实际上早在一年前,碧桂园创投已预判到随着新能源车的大批量应用,锂电池上游材料碳酸锂价格可能会逐渐走高,从而引发行业对电池供应紧张的担忧。因此,也更早地开始关注钠离子电池这个储能行业优质的低成本补充产品。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219.7GWh,同比增长163.4%;销量为186.0GWh,同比增长182.3%;装车量为154.5GWh,同比增长142.8%。

动力电池装车量暴涨,带动碳酸锂价格一路走高。

碳酸锂处于锂电产业链的中游,主要用于生产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中的正极材料。if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1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47.6万元,使锂电池成本水涨船高;而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吨碳酸钠的价格只有2000元-3000元。

“我们通过对全产业链的行业研究,发现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对成本比较敏感的应用市场中,钠离子电池有突出优势。”韦毅表示。

目前,国内电动两轮车普遍以铅酸电池为主,新国标明确规定整车重量不得超过55kg,而整车减重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铅酸电池替换成锂电池。

新国标对于整车重量的要求,正在加速铅酸电池向锂电池等储能电池的替换,而替换铅酸电池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韦毅看来,即便是未涨价前的锂离子电池都很难满足这一赛道的成本需求,铅酸电池也无法满足性能和环保需求。同时,储能和低速电动车市场又是一个千亿规模以上的大赛道,足够培育出一个真正契合这个赛道需求的储能产品。

“因此,我们最终认为钠离子电池最契合这个赛道,发展潜力大,便开始积极寻找钠离子电池项目。”韦毅说。

不过,碳酸锂价格并非一成不变,企业仍需提升底层能力。

一位钠离子电池企业负责人向创业邦表示,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不是一个可持续的事情,需要穿越周期。尽管目前碳酸锂的价格接近50万元,但早晚会降到10万元,到那时,企业的产品侧是否还有竞争力,能否抗住碳酸锂的价格战将成为重中之重。

至于如何穿越周期,他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底层能力,做好专利布局以及下一代材料的开发,运用团队积累的新材料体系,尽快打造出下一代产品,等到碳酸锂价格在低位时,保证下一代钠离子电池的竞争力比这一代更强。

仅用一个月就决定投资

众钠能源成立于2021年1月,是国内最早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硬科技企业之一。

众钠能源创始人夏刚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专业,西安交通大学MBA,有着十年制造业企业管理经验,主导过数项产学研转化项目。

众钠能源目前已经制备出具有性价比优势的硫酸铁钠电池。

该电池在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及低速电动工具等数个万亿级应用场景中拥有较大市场潜力,第一代量产产品将在年内启动交付。

“真正接触众钠团队,到最终走完决策程序,整个时长大概在1个月左右。”韦毅说。

碧桂园创投从2020年开始关注钠离子电池赛道,是国内较早关注钠离子电池的一批投资机构。

韦毅认为,投资众钠能源的整个决策流程非常高效,主要是因为碧桂园创投已经覆盖这个赛道将近1年的时间,形成了成熟的赛道认知和投资策略;另一方面,众钠团队的技术路线拥有第一性原理下最大的降本潜力,同时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量产的可行性。

韦毅对众钠团队的第一印象是很接地气,整个团队主要是一群非常务实的工程师。

“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很直接地围绕几项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了数个小时的详尽沟通,团队的回答坦诚、足够专业,这种态度帮助我们迅速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随后也高效完成了内部尽调。”韦毅向创业邦回忆。

在和众钠接触时,众钠对碧桂园创投过往的硬科技投资也已有所了解(如新能源、材料,半导体、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等等),拜访时就核心研发的深度对谈,也让团队迅速建立起对投资人专业度的认知。

同时,作为产业资本,碧桂园创投也非常愿意将产业资源开放给已投企业,为他们对接场景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需要。

“在投资众钠能源之后,市场上很多头部投资机构也找到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能和众钠建立联系,目前已帮企业对接多家投资机构。”韦毅说。

窗口期已至,但也存在三大风险点

韦毅认为,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最大的是对成本敏感的应用市场,继而加速钠离子电池在这些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例如电动二轮车市场原本在新国标推动下,市场普遍预期近年会出现锂电池对铅酸电池的进一步渗透。现在锂电价格上涨,反而给钠离子电池争取到了发展窗口。

钠离子电池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兼顾了比铅酸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比锂电池更好的安全性,这让其有望在未来取代铅酸电池成为两轮电动车主要动力电池。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一些企业的钠离子电池体积和重量不到同等容量的铅酸电池的三分之一,能量密度已达到145Wh/kg,是铅酸电池的3倍左右,循环寿命是铅酸电池的十倍,同时具备5-10分钟充电的快充能力。

韦毅预计,2023年可能会是国内钠离子电池商业化的元年,届时会有数家企业推出量产产品,进入到产品比拼和客户磨合的阶段。

他判断,未来钠离子电池可能会培育出差异化的产业链生态圈,碧桂园创投也会持续关注新机会。

在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除了铅酸电池替代,储能也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某钠离子电池企业高管告诉创业邦,目前,储能市场比电动汽车市场更大,成本要求比电动汽车要求更低,但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体积比锂电池要大20%-30%,所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高端应用场景不是钠离子电池的主战场。

而新能源接入市场对体积要求不敏感,将成为钠离子电池的主战场。大规模储能系统(ESS)、5G基站、户用储能、特斯拉的powerwall、光伏、风能都将是钠离子电池的主战场。

但与此同时,投资人也在关注钠离子电池存在的一些风险点。

目前市场上共有三种钠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路线的终局还存在不确定性,投资人也在持续观察。

另一方面则是量产进度。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产产品,未来量产电芯能否达到理论表现,以及产品在下游客户能否做到大规模应用,都需要一定时间来验证。

最后一点,就是宁德时代等巨头已经杀入这个赛道,中科海钠等新玩家也已经入局,这些公司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制造优势,钠离子电池市场留给创业者的机会还有多少,尚难定论。

在韦毅看来,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因为核心的正负极材料发生变化,钠离子电池一定会发展出自己的供应链生态。因此,即便有锂电巨头的存在,创业企业也仍然拥有发展机遇。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