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EC未来商业生态链接大会于2023年2月24日在深圳福田大中华喜来登酒店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深圳市互联网文化市场协会指导,陀螺科技主办。

大会以“勇毅前行·逐光而上”为主题,以具有行业前瞻洞察的“探索者”为视角,逐“光”之旅为主线,聚焦元宇宙、XR、游戏、电竞、数字营销等前沿行业,全方位呈现科技前沿成果,探讨时代与商业议题,谋划新科技、新商业、新模式未来价值,与时代同行者共赴剧变革新下的勇毅逐光之道!


(相关资料图)

大会现场设有Talking Box嘉宾对话间, 莫界科技创始合伙人李竹博士围绕“树脂光波导”“AR眼镜轻量化”等话题,与陀螺主持人和现场的媒体朋友进行了对话交流。

莫界科技创始合伙人李竹博士(右)

以下为现场对话实录:

主持人: 您认为基于树脂材料的光波导技术和基于玻璃材料的光波导技术相比有什么优势?

李竹博士: 树脂光波导是衍射光波导技术面向更大的消费市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树脂材料的密度小于玻璃材料,但二者在光学性能上没有显著的差距。莫界科技树脂衍射光波导最重要的是在相同的外观设计下,将树脂光波导镜片的重量做到传统玻璃镜片重量的30%~50%。另一方面,面向消费市场,树脂光波导镜片可靠性及安全性更强,比如说在抗跌落和抗冲击这两方面表现远胜于玻璃材料。AR眼镜搭载树脂光波导镜片后会减少原本用来保护波导镜片的结构,这会带来产品重量的减轻,以及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比如公司合作方OPPO发布的AR眼镜 OPPO Air Glass 2,重量仅有38克,所以树脂材料光波导利好了整个AR眼镜市场。

主持人: 目前莫界科技在光波导方面还有哪些改进呢?

李竹博士: 莫界科技目前提供的树脂光波导镜片已经能满足消费者日常佩戴和观看AR内容的需求了。因此我们的客户也正在设计应用树脂光波导的、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AR眼镜,38g的 OPPO Air Glass 2 就是其中的范本案例之一。而在浮雕衍射光栅这种设计下,光波导的光传输效率、包括亮度或者色彩的均匀性,是现阶段整个行业都正在持续优化的方向。在这些方向上,莫界科技也将持续投入研发资源,继续打造下一代的标杆级光波导产品。预计在今年年内,莫界科技的树脂光波导还会有进一步的重大突破,我们也期待利用自身技术,让AR眼镜尽快走向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

主持人:莫界科技除了提供光学解决方案,还有人机交互的板块业务,能否简单透露一下人机交互方面具体的布局呢?

李竹博士: 莫界科技成立之初,主要的研发方向是近眼显示技术和感知交互AI技术。相比平板电脑和手机设备,AR眼镜必须要有更强的感知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未来AR眼镜一定是多模态的融合交互方式,包括触摸交互、语音交互、手势交互、眼动交互以及AI人工智能。

触摸交互和语音交互是相对成熟的技术,莫界科技已经将它们运用在自身的产品设计中了。此外,莫界科技正在研发环境识别和手势识别方面的算法,预计今年就能看到搭载这些技术的产品。

主持人:目前AR产品分两类,一类 OPPO Air Glass 2 主打轻薄,另外一类产品路径侧重性能,通过利用AR2的处理器,加上很大的运行内存,让它变成一个高配置的AR眼镜,对于这两条产品路径您是怎么考虑的?

李竹博士: 这两条路径最终一定会殊途同归。市场希望AR眼镜能够像日常眼镜一样轻便,同时性能强大,但依据目前的技术水平,二者很难做到平衡。

OPPO Air Glass 2采用莫界科技的树脂光波导技术后,整体产品重量减少至38g,外观也能接近常规眼镜,能够满足用户全天候的佩戴需求,这条路径更看重用户的佩戴体验。另一条路径是搭载了XR平台的AR或MR设备,应用探索倾向于更专业的工业场景或者是一些民用场景。

苹果即将发布的MR设备,就采用了第二条路径。实际上,苹果的MR眼镜在为整个AR的应用生态做一个提前的布局。我们相信在MR的设备上,绝大多数的应用场景,一旦真的发挥出价值之后,它很容易就可以移植到其他设备上。对于眼镜产品来讲,两条路线探索最终一定会交汇,但技术和市场接受度需要一定的时间。

主持人:大家都认为AR会成为下一代替代手机的平台,但有部分人群不佩戴眼镜,您有如何看法?

李竹博士: 智能手表在普及之初,市场仅有少部分人有佩戴智能手表的习惯。随着智能手表或手环类产品的成本下降,佩戴体验的提升,以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佩戴智能手表或手环产品。莫界科技的树脂镜片技术也能推动AR眼镜的普及进程:一方面莫界科技的树脂镜片能和屈光镜片相结合,为中国近7亿眼镜人群提供带AR显示功能的近视眼镜。另一方面,对于不戴眼镜的用户,莫界科技的技术能够让AR眼镜在重量和外观上最大程度地贴近常规眼镜。比如做成墨镜或骑行眼镜,切入这些用户日常生活的细分场景,有利于培养用户习惯。

我们认为,未来AR眼镜本身可能不再是仅仅满足屈光矫正传统眼镜的功能,也能将数字化进一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那时,消费者就会因为更多的目的和用途来佩戴眼镜了。

主持人:刚才说不戴眼镜的人戴眼镜的场景,想到一个汽车场景,大家有时候太阳有玻璃直射,所以大家会戴墨镜,去年看到很多AR厂商和新能源厂商做车机融合,对这个场景您怎么看待?

李竹博士: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讲,它是非常垂直和固定的场景,这种场景下用户的行为相对固定,环境也相对可控,是AR眼镜非常适合切入的场景。另外,得益于智能汽车的发展,汽车本身作为一个算力平台,能够为当前的AR眼镜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边缘算力。这种情况下,AR眼镜的应用功能相对固定,也能获得算力的补充,进而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所以AR眼镜与车机结合,也是一种有利于培养用户习惯的应用场景。

主持人:您刚才说汽车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单元,届时我们的眼镜形态还是会分体式为主吗?

李竹博士: 这个问题就看我们怎么理解AR眼镜的一体化和分体式。如今手机性能非常强大,但许多服务开始上云端,比如近期较火的AIGC画图软件,它依赖的是云端的算力,手机端只是作为一个信息输入和结果输出的平台。这种情况,我们并不能因此说手机这种情况下是分体式的。

眼镜实际上也是一样。未来AR眼镜产品一定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只是在某些任务状态下,比如3D游戏或者有高算力需求的人工智能场景下,必然会依赖一些边缘或者云端的算力。

主持人:莫界科技(Meta-Bounds)公司名背后的故事含义?

李竹博士: 莫界科技意为没有边界。一方面指我们自身在XR领域的工作,本身是打破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我们公司团队文化,就是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够打破固有的一些边界和认知,毕竟我们在做一些新的东西,不要给自身设限,这是我们中文名的原因。我们英文名字META是元,是最小的物理单元,所以这个英文名字就是指最小的边界,代表我们试图把边界一步一步拆分,细化到最小的那个边界,寻找突破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