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陈标志 2023-06-02 09:40:58 来源:中房报
(相关资料图)
扫描二维码分享海南第一高楼——海南中心项目,正在一边微调控规指标,一边加紧施工建设。
这座“命运多舛”的超高层建筑于2016年正式开工建设,中途因故停工,后于2022年复工续建。作为海南省重点项目,海南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以428米的高度刷新海口天际线,并成为海南自贸港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
位于海口“市区新城”——大英山片区核心位置的海南中心项目,也是早期大英山CBD(中央商务区)开发建设的缩影。如果以海口大英山老机场停运、大英山CBD启动开发,到如今初具规模的城市中心区,已过去了24年之久。
海南建设自贸港之后,传统大英山CBD已被重新定义:以国兴大道为中轴线,打造5公里“金融街”;大英山片区将成为金融集聚区、服务自贸港的金融桥头堡、总部新高地。
但在“金融集聚区”“总部新高地”等“顶层设计”之下,当前片区主题IP定位并不清晰,没有固化的专属IP,仍未形成集聚效应、领域细分。5月25日,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举行“发现大英山价值力”研讨会,一群城市建设的深度参与者提出上述建议。
“第一高楼”边调边建
5月29日,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下简称“海口市资规局”)发布一则公示,拟对海口大英山新城市中心区D15地块的建筑密度和绿地率两项规划控制指标进行调整。
D15地块是海口大英山CBD的核心地块,也是海南第一高楼——海南中心项目(此前名称为“海口双子塔·南塔”,也叫“海口塔”)所在地块。
这次对D15地块局部控规指标修改,被称之为“深化调整”。
在海口大英山片区,这样的“深化调整”并非第一次。5月22日,海口市资规局亦发布补充公示,就拟修规的大英山片区B18-4地块征求社会意见。
颇具故事且经历曲折的“海口双子塔·南塔”项目,在经两度易名后,成为如今的“海南中心”。
2015年6月,由“海航系”主导的海口双子塔·南塔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4月,该项目主塔建至12层、东西配楼土建工程完成±0时整体停工。
2022年8月前后,海口双子塔·南塔项目重启,并于11月初正式复工建设。与此同时,该摩天大楼项目正式更名为“海南中心”。
海南中心项目位于海口国兴大道南侧,系海南省重点项目。项目占地50余亩,总投资近100亿元,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地上28万平方米,地下11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428米,主体塔楼98层。
本次拟对海南中心项目的控规指标调整,主要是将建筑密度由≤20%调整为≤30%,绿地率由≥40%调整为≥20%,其余规划指标保持不变。
位于海口市大英山片区B18-4地块,规划用地面积为4.05亩,修改内容将“居住商业混合用地(商业计容面积不低于15%)”调整为“居住、科研混合用地(科研≥50%、居住≤50%)”,主要目的为解决科研办公场地与专家人才住宿等问题。
大英山的“前世今生”
“一个城市或一块区域的发展主题IP很重要。”5月25日下午,海南省房地产业协会在海口举行“发现大英山价值力”主题研讨会,近50名地产、律师等行业资深人士参会探讨。
海口大英山被称为“城市CBD”,要追溯至2000年前后。
1999年海口大英山老机场正式停运,按照当时的构想,老机场停运后整个片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执行的方式打造大英山CBD。与大英山机场有密切关联的海航,自然成为了大英山CBD的实际操盘手。
2002年5月,海航集团注册成立海口新城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即海航地产的前身),介入大英山老机场改造项目;2006年7月,海口国兴大道西段道路工程开工,标志着大英山老机场改造项目拉开序幕。
2010年10月,海航国际旅游岛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全面对大英山CBD进行开发建设。2012年,经海南省政府批复同意,由海航集团牵头,在海口大英山片区设立和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CBD项目建设,核心区域用地面积近3000亩。
2015年6月开工建设的海口双子塔·南塔项目,便是大英山CBD的“点睛之作”及“门面”。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航系”主导开发建设海口双子塔超高层建筑项目,因资金等原因不得不整体停工。
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海口大英山CBD已经初具规模,以海口国兴大道为中轴线,南北两侧高楼拔地而起,海航集团总部大楼、海南大厦等写字楼、商业及高端住宅在该区域汇集,大英山CBD已初步形成“国兴商圈”“市区新城”。
但在“发现大英山价值力”研讨会上,与会行业人士认为,大英山片区主题IP定位并不清晰,包括现在仍未形成集聚效应、领域细分。
在当地官方的一份招商手册里,描绘了大英山片区发展愿景:金融集聚区、服务自贸港的金融桥头堡、总部新高地。
2021年,当地官方曾提出“5公里金融街”的构想:以海口国兴大道为中轴线,一期西起国兴大道-龙昆南路,东至琼州大桥,全长约5公里,东面紧邻江东新区,向南北辐射大英山片区。
官方:“金融集聚区”初具雏形
“大英山片区就是‘金融集聚区’‘总部新高地’定位,也是海口江东新区建设的起步区、过渡区。”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大英山的金融IP属性就像一块试验田,为未来江东新区提供部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该人士称,据他观察,大英山片区虽然定位为“金融集聚区”“总部新高地”,但现阶段的真实情况是,在国兴大道的一些写字楼里,进驻的是一些房产中介机构、租赁公司及网络直播带货等“麻雀企业”或工作室,一家企业没几个人,行业准入门槛不高。
“我认为,这与大英山片区‘金融集聚区’定位相距甚远,区域集聚效应不够。”该人士称。
“不是这些小企业、小租户不重要,但写字楼不要因为短期的租金效益、企业入驻率而降低准入门槛。”上述人士称。
“对此类服务型小微企业应该有个归类,不应该让整个‘金融集聚区’变成了‘大胃王’,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该人士称,他曾经到这些写字楼调研过,由于进驻门槛低,众多“麻雀公司”超负荷地挤占了公共资源,比如当前尤其突出的矛盾就是写字楼停车难问题。
另外,他还提到附近道路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应从长远谋划,如何构造大英山片区更为畅通便利的“立体交通”体系。
“大英山片区适合固化什么作为片区主题IP?”地产行业资深人士陈波在研讨会上称,“我觉得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一点,把大英山打造为海南自贸港的‘上海陆家嘴+香港金融街’……”
记者了解到,后期开发建成的富力中心、海口·中交国际自贸中心、雅居乐海口中心等商办项目,正是大英山片区“金融圈”IP的重要载体。
以海口·中交国际自贸中心为例,211米总高度、13.72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且是海口目前在建最高的全钢结构建筑。“这栋超高层建筑,不仅作为我们企业总部办公,也是致力于打造总部商务封面的自贸港标杆作品。”海口·中交国际自贸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王洪涛告诉记者。
据当地官方统计,大英山金融集聚区拥有8栋5A级写字楼,超100万平方米的可租面积,目前已入驻重点金融、类金融、服务机构等企业171家,包括13家银行、17家证券、53家基金、8家保险、32家律师事务所等。
“2022年5栋楼宇入库税收达29.56亿元,大英山金融集聚区初具雏形。”官方称。
当地官方的一份《远景目标纲要》中称,未来5年,该区将大英山片区打造成为中央商务区、金融总部集聚区、国际贸易服务区。
上述资深行业人士呼吁:在顶层设计高度的同时,要切实打造和固化大英山片区的主题IP,形成区域专属IP集聚效应、领域细分的“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