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掉线”,“用不起宽带”仍是全球难题
(资料图片)
作者/IT时报记者钱立富
编辑/ 钱立富孙妍
国际电信联盟(ITU)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ICT服务价格恢复了下降趋势,ICT服务变得更加实惠,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影响。
具体到我国, 虽然通信业“提速降费”不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和用户口中的“热词”,但是“提速降费”的步伐并未停止。在此推动下,我国用户的通信费用负担进一步降低。
ITU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固定宽带接入成本在月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中的占比,从上年的0.5%进一步降低至0.45%,在全球范围内的排名则从上年第三提升至第二。也就是说,在固定宽带费用负担方面,全球范围内我国为第二低。而在移动宽带费用负担方面,我国同样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而且相比上年都有明显改善。
扭转全球宽带价格上涨局面
去年上半年,联合国和其下属机构国际电信联盟(ITU)公布了新的数字接入目标,希望在2030年前实现普遍且有意义的数字连接,并为此设定了15项具体发展目标,其中在可负担性方面,目标是“入门级宽带资费低于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
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2021年,全球消费者享受到的宽带价格变得更加昂贵,其中,固定宽带服务价格上涨了8%(以美元计算),在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中的占比从上年的2.9%上升至3.5%;移动宽带服务价格也略有上扬,在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从上年1.9%上升至2%。
同时,ITU发布的《2021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显示,在2021年,达成“入门级宽带资费低于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2%”目标的经济体比以往更少。其中,在固定宽带方面,实现“低于2%”目标的经济体从上年的66个减少至64个;移动宽带方面,则从上年的103个降低至96个。
可喜的是,在2022年,全球宽带价格上涨的局面得以扭转。ITU《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显示,在固定宽带上符合“低于2%”目标的经济体从上年的64个增长至71个,在移动宽带上符合目标的经济体则从上年96个增长至103个。
《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从固定宽带、“仅包含数据”的移动宽带、“数据和语音使用量低”的移动宽带、“数据和语音使用量高”的移动宽带等多个类别,分析了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使用宽带成本和负担能力情况。具体来看,在这些类别中,固定宽带服务成本仍是最高的,占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3.2%,离“低于2%”的目标尚有不小的距离;其次是“数据和语音使用量高”的移动宽带,其成本占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2.2%。而“仅包含数据”的移动宽带和“数据和语音使用量低”的移动宽带,使用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均已低于2%,前者为1.4%,后者为1.5%。
我国通信成本负担进一步减轻
结合ITU披露的历年数据,清晰呈现出自从2015年大力推动“提速降费”以来,我国的网速水平有了极大提升,同时通信资费大幅度降低,使得用户的成本负担不断减轻。
以固定宽带为例,2015年是“提速降费”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当时我国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高达3.12%,全球排名第90名,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当时,我国用户使用固定宽带的费用负担,不仅高于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甚至比苏丹、阿尔巴尼亚、巴巴多斯、哥斯达黎加等一众发展中国家都要高。
之后随着“提速降费”工程的持续开展,我国固定宽带的用户成本负担迅速减轻:2017年,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降低至2.17%,全球排名上升至第71位;2020年,指标降低至0.51%,排名上升至全球第4,也就是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负担已是全球第四低;2021年,指标降至0.5%,全球排名上升至第3位;2022年,我国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进一步降低至0.45%,位于列支敦士登之后,排名全球第2。
现在,我国固定宽带用户的费用负担已经远远低于新加坡(0.64%,全球排名第7)、美国(0.93%,全球第28)、德国(0.98%,全球第29)、韩国(1.03%,全球第32)、日本(1.06%,全球第35)等。
而在“提速”层面,成效同样显著。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中所定义的入门级固定宽带,是指标称速率不低于256Kbps,且每月包含流量不少于5GB的套餐。实际上,这样的低配固定宽带套餐在我国已经销声匿迹。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已经达到94.2%,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占比则已经提升至20.8%。
另外从移动宽带的成本负担来看,我国也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比如“仅包含数据”的移动宽带,我国用户的成本支出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为0.45%,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4%。
“用不起宽带”仍是全球难题
在《2020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中,ITU表示,虽然4G网络覆盖了全球约85%的人口,但是有近一半人处于离线状态。现在虽然情况稍有缓解,但是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22年ICT服务可负担性》报告指出,移动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95%的人口,但是仍有1/3人口仍处于掉线状态。重要原因在于,用户使用ICT服务的负担仍然很重,简单来说就是“用不起宽带”。
在固定宽带方面,列支敦士登和中国排名全球前两位,服务成本在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分别为0.37%和0.45%。而在这份榜单上,索马里和马达加斯加排名是后两位,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分别高达80%和92.62%。换而言之,在这些国家使用固定宽带,用户几乎花掉自己的绝大部分收入。实际上,还有很多经济体没有登上榜单,固定宽带的使用成本更高,导致用户“入不敷出”。
从地区角度来看,差异也极大,欧洲的固定宽带用户成本负担最低,只有1.1%,非洲的用户负担最重,固定宽带服务成本在每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达到15.6%。
不仅是在费用负担方面,网速方面同样存在巨大差距。ITU表示,发达经济体的固定宽带网速水平已经是中低收入经济体的20倍。
在移动宽带方面,虽然不同经济体、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极大差距,但相对固定宽带来说,用户的成本负担相对较轻。以不包含语音、短信业务的纯流量移动宽带为例,用户费用负担最轻的仍是列支敦士登,在月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占比只有0.07%,最高的是中非共和国,占比为23.76%。
总体来说,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的可负担性在2022年有所改善,但对许多国家来说,这仍然是实现普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排版/ 季嘉颖
图片/IT时报 东方IC
来源/《IT时报》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