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中,科技的崛起为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以下为采访原文:


(资料图)

1.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7月6-8日在上海举办,会上,国际和国内的大模型都会重磅亮相。恰好近期华为、京东等大模型也将发布,您认为符合哪些条件的大模型有望率先走出来?

一是底层技术积淀深厚,需要有业内拔尖的领军人物带队,二是有高质量的数据积累,尤其是面向垂直领域的模型,对专业数据要求更高,三是有丰富的落地场景,现成的客户群体,可更顺利的应用,并在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

2. 内容创作领域历经 PGC(平台/专家生成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AIUGC(AI 辅助用户生成内容)三大发展阶段,目前在ChatGPT爆火的推动下已全面进入 AIGC(AI独立生成内容)时代。您认为,AI的使用在哪些领域会带来行业的变革?

一是在静态知识领域替代部分人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AI大模型生成内容的本质是对既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在基于静态知识的行业中,大模型生成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力。目前海外厂商在企业服务、教育、商用图片生成、代码生成等领域已取得较好进展,国内在相应领域也有公司积极布局。二是AI可在信息整合领域可提供优于人类的服务。AI在对繁琐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方面有更高的效率和准确率。比如将AI技术应用至创新药研发中,可以使药物早期发现时间缩短至1/3,成本降至1/200。AI还可以从客户基本信息、电子邮件、通话记录中识别有价值客户,帮助企业进行精准营销。此外,在金融、医保审核等多个场景,利用AI技术可实现远高于人类工作者的信息整合效率。

3. 作为全球创意软件巨头,Adobe覆盖 B/C 客群的办公及创意工作需求。Adobe选择入局 AIGC,您如何看待这家已成立40余年的企业,在这场新潮流中的优势?

一是布局较早,早在2016就发布自己的AI技术底座sensei,并广泛用于各个产品中。因此在AI方向本身具备深厚技术积累;二是快速反应,在生成式大模型成为趋势后,Adobe在23年3月快速推出自己的生成是模型firefly,在AIGC运用上快速反应快速布局;三是强强联合,与AI算力巨头英伟达合作,进一步补足AI能力;四是拥有广泛落地场景,Adobe拥有CC创意云,DC文档云,EC营销云三大产品,相关产品几十款,C端与B端全覆盖,拥有丰富AI落地场景与探索空间,为AI在应用端的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总结来看,Adobe虽然成立40余年,但一直不断进行产品技术革新,在成为巨头的过程中,Adobe本身就是引发排版以及文档格式(PDF)的先行者,探索新技术,引发新革命,持续存在其基因中,也是其在激烈竞争中的立身之本。所以Adobe除了是创意及办公巨头之外,一直都是科技巨头。

4. ChatGPT为各行业带来产业革命,不仅国外市场在AI领域持续发力,国内市场关注度也转向应用层公司的布局。考虑目前国内的AI发展阶段,是否已经能实现应用层的落地?您看好的应用端的未来投资机遇和行业是什么?

应用层目前国内已经陆续看到在面向C端和B端的营销、游戏、影视、咨询、办公、智能硬件、企业服务、金融IT、教育IT、工业信息化等场景落地。结合AIGC的行业可变革程度及赛道商业能力来看,各行业总体可以分为四类情况,即热门发展市场、平缓上升市场、潜力拓展市场及初步探索市场。其中,行业可变革程度较高且商业化能力较高的区域,即处于矩阵虚线右上方的区块,可被视作会率先受到AIGC产业发展影响的行业。其次,从具体的细分赛道的角度分析,泛娱乐、游戏、金融、广告营销为代表的行业由于内容生产环节多,数字化程度高且商业化能力强,并且对于创意类工作需求大,因此受AIGC产业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

5. 2022年全球基于AI的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74亿美元,已经进入网络安全投资爆发期。然而AI应用落地既可能带来新安全风险,同时也可能进一步赋能网络安全,如何寻找两者间的平衡点?

AI红利接踵而至,安全风险如影随形,包括模型算法本身不可靠、不安全,AI算法可解释性不足且鲁棒性较差;数据安全问题,大数据是AI技术研发和落地的基础,随着海量数据被生成、采集、存储和利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领域的安全风险加剧;AI技术滥用风险,AI网络攻击、AI欺诈等新安全威胁持续增加。AI应用虽然带来新安全挑战,但也意味着新安全需求同步增加。AI是为了发展,发展要兼顾安全,注重自制可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