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IoT)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IoT)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物联网将引发一场信息革命。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逐步应用,物联网正在逐步形成并将形成一种新型的通信和信息网络,为人类提供更加智能、更加高效的服务。


(资料图)

然而,由于物联网网络中含有大量的数据流和计算能力,使得物联网网络面临着各种潜在威胁。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引起:

(1)终端设备安全性差;

(2)感知层安全性弱;

(3)网络层安全问题严重。

为应对这三大问题所带来的挑战,物联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和策略来保护企业运营免受各种攻击危害。

密码强度

在物联网网络中,由于终端设备都是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进行通信的,所以用户信息和敏感信息都将通过无线信号来传输。而无线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将会存在着被截获和被截取的可能,从而使得攻击者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到用户敏感信息,例如用户账号密码,网络身份 ID等。

因此,为了提高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在物联网网络中一般需要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处理。而目前常用的密码算法主要有MD5、SHA2、 DES以及 AES等算法。这些算法都存在着安全漏洞和缺陷。为了降低因密码强度不足而导致物联网网络安全漏洞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其安全性。

设备控制权限

物联网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如果没有得到授权,那么它就有可能会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攻击,物联网网络管理人员必须在设备上安装一些安全保护措施。例如,在物联网中最常用的技术就是“基于口令的身份验证”和“基于设备的身份验证”。只有在得到授权后才可以访问。

隐私问题

物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使得个人隐私信息暴露于互联网中,使传统意义上的隐私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成为了物联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物联网的隐私保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人信息安全、网络隐私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其中,网络隐私安全是重中之重,用户的网络通信和隐私数据受到极大的威胁。

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是保证物联网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物联网设备通常具有计算能力较低和存储能力有限的特点,使得它们难以用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来证明身份。因此,需要引入密码技术来解决物联网设备的身份认证问题。密码技术通常被用于构建具有强安全特性的数字证书,从而保护网络中设备及其他对象的合法性。

加密问题

在物联网网络中,由于传输数据量非常大,采用传统的加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物联网网络的加密需求,因此,必须考虑采用新的加密技术。

对于加密技术而言,主要包括非对称密钥两个方面。非对称密钥是由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组成。而对称密钥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公钥,另一类是私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