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淮汽车发布业绩公告。今年1月至6月,江淮汽车累计产量28.33万辆,同比增长21.03%;累计销量27.88万辆,同比增长18.53%。


(资料图片)

在安徽汽车工业版图上,“江淮”二字有着特殊的意义。1968年,一辆2.5吨轻型载货汽车在合肥诞生,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作为安徽自主汽车品牌的重要一员,拥有近60年造车底蕴的江淮汽车坚持创新驱动,积极面对转型压力,交出了一份较为不错的成绩单。

作为国内最早开启电动汽车产业化研发的车企之一,江淮汽车在2002年便开始布局研发新能源汽车产品。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江淮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产业竞争中面临不少挑战。

近期,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迈出关键一步。今年4月,该公司公布了江淮乘用车新标与全新品牌战略,提出“无智能,不造车”的发展理念,还发布了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江淮钇为,更围绕轿车、MPV,分别打造DI平台和MUSE共创智电架构,并与前期已经发布的MIS架构共同构建江淮汽车乘用车智能技术平台矩阵。

胡卫国 摄

7月8日,1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江淮钇为3的安徽区域上市活动在合肥举办。作为江淮汽车旗下全新乘用车品牌的首款车型,钇为3承担着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重要的战略布局,意义非凡。除了价格优势,多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更是钇为3的关键亮点。

7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只见各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框架模型陈列在研发展示区域,还有不少工作人员正对新车型进行检测。

“这就是我们最新研发并应用在钇为3上的蜂窝电池,解决了电池热失控难题,真正做到‘永不自燃’。”专注于江淮钇为系列生产研发的钇威科技营销公司产品总监阳斌表示,蜂窝电池采用类似蜂巢设计,让每一颗圆柱电芯都有独立房间。通过热隔绝、电隔离、热电解耦三大核心技术,从源头降低了电芯起火时的连带关系,抑制爆炸电芯对邻域电芯的热辐射,有效提高电池安全属性,实现“0热扩散”。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电池试验中,“针刺”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但“针刺”只能模拟车辆发生外力碰撞场景。而电池热失控最大的诱因实际上是电芯内短路发热,只有通过加热法,才能模拟这一场景。

“我们新研发的蜂窝电池,可以做到一个电池包连续接受针刺、过充、加热三项严苛考验后不自燃。”阳斌告诉记者,自2010年起,江淮汽车便开始进行蜂窝电池研究,并在上万次爆炸试验中实证,最终形成创新技术。

不仅蜂窝电池,九合一超级电驱也是江淮汽车的另一创新成果。“通过应用这套电驱系统,可以让新能源汽车在全速状态下无顿挫、无啸叫,并且让汽车更加集成化、轻量化,能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大的空间。”阳斌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强化自主创新,向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江淮汽车在产业布局中的关键打法。目前,江淮汽车坚持聚力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建立起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了重要核心技术突破。

“商”“乘”并举也是江淮汽车的重要战略布局,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江汽集团的表现可圈可点。在轻型商用车领域,江淮汽车以“纯电+插电混”双重技术路线为驱动,打造新能源、智慧座舱、自动驾驶三大平台;在重型商用车领域,江淮重卡已形成纯电、混动、燃料电池并举的产品布局,并在整体行业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上进行重点突破。

李博 摄

“未来五年,江淮汽车将在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推出超30款产品,累计研发投入200亿元以上。”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项兴初表示,将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构建企业发展源动力,聚焦关键领域,每年将销售收入5%左右作为研发投入,持续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抢抓发展机遇,为我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作出积极贡献。

文图:许昊杰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安徽

推荐内容